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藩 » 第二十六章 许敬宗的前半生(下)

第二十六章 许敬宗的前半生(下)

    如果说,许敬宗是个优秀生的话,那么当时李世民麾下的其他人,就无疑是真正的尖子生了!

    有一帮尖子生做同学,许敬宗这个优秀生自然也就不再突出,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书工作。不过许敬宗算是比较早投靠李世民站队的,再加上许家多年积攒的声望,倒也能在李世民麾下,占据一席之地。

    此后的两年里,许敬宗跟着李世民一路征战,先后灭掉了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猛人,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在这个过程当中,许敬宗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贡献。

    等到李世民一挑二打垮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功劳太大,返回京城后被封为天策上将。这个时候,李渊意识到李世民军功过大,会威胁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所以开始有意限制李世民,使出一堆招数。李世民便以学习文化为名,组建了一个叫文学馆的机构,找了十八位大儒到馆中任职。这个文学馆名义上是教文化,实际上却是在帮李世民准备进行太子之争。这十八位大儒后来大多都当过唐朝的宰相。

    当李世民组建文学馆的时候,许敬宗也有幸成为十八学士当中一远,但显然算是敬陪末座的。对此许敬宗其实倒也能接受,毕竟这十八人当中,论声望他比不上孔颖达、陆德明这种大儒,论能力他比不上房玄龄和杜如晦。只要能进文学馆,许敬宗就已经很满足了。至少,这意味着自己已经成了李世民手下的心腹之一。

    不过,文学馆成立后不久,因为李渊看不得窦建德平民出生居然敢造反,便不听李世民劝告,坚持把窦建德给咔嚓了。随后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就起兵造反了。为了镇压刘黑闼,李渊也不得不再次派李世民领兵征战。这次战争结束后李世民彻底坐大,到了李渊都难以控制的地步。此后,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终于在之后玄武门事变中兄弟间刀兵相见,李世民干掉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逼迫李渊禅位,自己做了皇帝。

    在这个过程当中,许敬宗依然没做出太多贡献。

    不是他不想,而是因为他真的不会。

    不管是朝堂斗争,还是阴谋策划玄武门事变。这种事情,对许敬宗而言,都十分陌生。就算许敬宗想要出力,也根本使不上力气。而且,他是文官,也没能力跑到玄武门那边,亲自跟着李世民一起砍人。甚至还不如长孙皇后,人家一介女流,在事变中不顾自己安危,亲自出来给将士们打气。

    所以,玄武门事变之后,很多人都得到了加官进爵。唯有许敬宗,官职只是稍稍提升了一丢丢,这还是李世民觉得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

    不过,许敬宗好歹是之前的十八学士之一。靠着这份资历,以后在朝堂上站住脚,肯定是不成问题的。此后许敬宗先是担任著作郎,后又被封为中书舍人。

    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接下来这十年里,许敬宗其实还算过得不错。唯一有些不足的是,不管是著作郎还是中书舍人,都不是什么有实权的位置,俸禄也不算太高。许敬宗的很多同事,或许不太在乎这个,因为他们都是关陇士族,祖上留下了很多土地,人家不差这点俸禄。但许敬宗就不一样了,他是个外来户,没有任何家底,也很少有人给他送礼,只能靠俸禄过日子。这样一来,日子自然就过得紧巴巴的。

    但好在没有任何危险,许敬宗倒也知足了。

    然而到了贞观十年初,许敬宗却再次迎来了自己人生当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昨天他在李世民面前写圣旨时,打了那个该死的喷嚏。

    许敬宗已经四十五岁了,依然还是个写圣旨的小官。而且照目前来看,以后许敬宗也没有升迁的希望了。眼下只是打了个喷嚏,就被贬官罚俸限时离京。当年的十八学士当中,数他混得最惨,最为落魄。

    毛病到底出在哪了呢?

    这时的许敬宗,终于产生了疑惑,而且最后许敬宗想出了答案。

    为什么自己一直很努力,一直很清廉,却一直升不上去?十八学士中的其他人,几乎都能做宰相重臣,为什么自己只能做一个写圣旨的小官?很简单!是因为自己出身江南士族,不会攀附权贵!

    想通了这些之后,许敬宗终于开始进行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蜕变。

    但是想通归想通,真的施行起来,发现长安城没有一家权贵是自己能真正攀附上的。

    如今自己就要被赶出京了,以前一起共事的十八学士大多数都位高权重,但和他之间的交情也就麻麻得,有谁会为了他去跟正在气头上的李世民硬顶呢?

    想破脑袋也没想出办法来,许敬宗都打算破罐子破摔干脆出京混完下半辈子算了。

    直到在他堂弟许敬顺那里听到王浩的名字,细问之后,不由得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

    也许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不觉得王浩是一个值得他投资的对象,但是对于许敬宗来说,目前有且只有王浩一人能改变他的命运。

    在十八学士里的日子不是白混的,这些年耳濡目染,他多少学了些本事。

    首先是看人比以前更准了,经过冷眼旁观,他笃定王浩绝非池中之物,必将前途无量。

    目前而言,王浩还真能将他留在京城。

    因为王浩手下有大活,但是缺乏人才。

    许敬宗作为中书舍人,昨天颁发的圣旨内容他都极为清楚,知道王浩除了继续任太医署的医丞之外,还要在将作监新设立一个火器署,由王浩全权负责,下面的人员编制王浩可以说是有很大发言权。

    虽然火器署丞才是从八品,但毕竟是实职,一旦出功劳少不了他的。中书舍人虽然品级高,但也就写写圣旨,皇帝说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半点实权。只要不让他离开京城,品级低一点怕什么?

    只要诚心跟着王浩混,抱紧大腿,还怕日后的品级提不起来吗?

    说不定日后也能封爵呢!

    更妙的是,他去找王浩的借口就摆在那,他堂弟好死不死得罪过王浩,这下以赔罪的名义上门,大家都不会太尴尬。

    所以许敬宗就满带诚意到了王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