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藩 » 第二十七章 两个大奸臣

第二十七章 两个大奸臣

    对于许敬宗的主动投靠,王浩一开始是很意外的。

    他压根没想到这么样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居然有朝一日会投靠到他门下。

    何况昨天这个人还是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比他品级高多了。

    但是听完许敬宗的讲述后,他理解了对方的想法。

    在目前这个时候,许敬宗能抱的粗大腿不多,不,应该说那些粗大腿他一个都抱不上。

    所以只能来抱王浩的细大腿。

    许敬宗拼了命想留在长安,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留在长安,天子脚下机会多多,比远在两三千里外的洪州强多了。

    洪州便是王浩前世的江西南昌一带,一旦许敬宗真去了洪州,说不定这辈子都无法再回到长安了。

    王浩理解了许敬宗的想法,但是否接纳他,还得权衡一下得失利弊。

    利方面,自己手下多了一个人才。这许敬宗作为将来能当宰相的人,肯定有其过人之处,绝对是个人才,这点不容置疑。

    而自己欠缺的就是人才。目前手下只有张家兄弟,但那俩货目前还在长安城内逛街练级,还没走出新手村,暂时还不堪大用。

    所以,自己手下真正的人才算是一个都还没有。许敬宗的到来将填补这个空白。

    弊方面,首先想要把许敬宗留在手下,他必须得去捋捋李世民的虎须,说服李世民把许敬宗给他,这无疑多少是要冒点风险的。其次许敬宗这个历史上的大奸臣在自己手底下是否能老老实实的一心帮自己。以王浩两世为人的经验来判断,这种可能性不太大,说不定一旦有了机会,许敬宗转身就会把他卖了,之后还会得意洋洋的当着他的面数钱。

    王浩虽然表面不动声色,但脑子一直在飞速转动。但是看在许敬宗的眼里,却显得高深莫测。

    许敬宗心里七上八下,逐渐坐立难安。

    就在许敬宗差不多快绝望的时候,王浩突然开口:“许大人,你知道李义府这个人吗?”

    许敬宗一愣,一头雾水回答道:“李义府?好像在哪听说过此人。爵爷问此人做甚?”

    王浩神秘一笑,道:“请许大人去打听一下,找到此人,问他是否愿意到火器署任署丞。如果他不愿意,则说服他。如果你能说服他到火器署任职,那我就到皇上面前奏请,让你俩皆出任火器署丞。”

    许敬宗心里一紧,问道:“如若下官找不到此人,或者此人不愿意到火器署任职呢?”

    王浩道:“那许大人之事我便爱莫能助了。”

    许敬宗:这是什么套路?还能这样玩吗?

    行不行给句痛快话,这样吊着人七上八下的有意思吗?

    怪不得这人年纪轻轻就能封爵,这套路属实有点深啊!自己活了这么多年,跟在十八学士里几个阴谋家旁边耳濡目染学了这么多年,竟然一点都看不懂。看来自己要学的还很多啊!

    许敬宗也不是一般人,很快便接受了现实。毕竟他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留在京城的指望在王浩身上呢!

    现在要尽快找到那该死的李义府,不管采取什么办法都得让他答应去当火器署丞。

    好在自己虽然对此人有印象,但印象不深,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不是什么职位高或者热门的官职,那难度还小一点。

    许敬宗坐不住了,毕竟离皇上限定的离京日期只有两天了。立马起身跟王浩告辞,风风火火的骑上马便走了。

    王浩:这人怎么性子这么急?留下的地契和那一箱子金银珠宝自己还没说收呢!得了,自己先暂时替他保管着吧!

    王浩经过仔细考虑,决定还是接纳许敬宗。

    不过许敬宗是个老油条,不好控制,自己得给他找个竞争者平衡一下,于是这便想起了和许敬宗同一时期的大奸臣李义府。

    王浩的打算是无论许敬宗有没有找到这李义府,自己都会接纳他,但是如果李义府没找到的话,也会再找其他人来跟许敬宗竞争,只是那竞争力可能要比李义府稍稍弱些。

    令王浩意外的是,第二天一早,许敬宗便带了一个年轻帅哥过来。

    那人看上去也就二十出头一点,二十一二岁的样子,容貌俊秀,看上去竟然比许敬宗还帅那么一点,只是稍显稚嫩,但一脸正气。

    听到许敬宗介绍说这就是李义府。王浩不由得怀疑是不是搞错了,就这模样,在王浩前世足可以称为小鲜肉了,居然是日后在历史上和许敬宗齐名的大名鼎鼎的奸臣?

    但想到眼前同样帅气的许敬宗日后也是奸臣,便觉得没那么难接受了。

    难道奸臣都是帅锅?忠臣都是欧阳询那样的猴子模样吗?王浩心里吐槽着。

    李义府早已经从许敬宗那里得知了事情原委,心里本来有万般疑惑,但亲眼见到王浩之年轻,内心震惊异常,但表面却不动声色,一丝不苟给王浩行礼,口称“爵爷”,并递上礼盒。

    王浩哈哈一笑,称不必多礼,牵着他的手便走进堂屋落座,吩咐琼儿上茶,随后和李义府随便聊了起来。

    原来李义府乃瀛州饶阳人,早年因祖父担任射洪县丞,迁居永泰(王浩前世四川盐亭县),贞观八年因善写文章被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表荐为门下省典仪,任典仪至今。

    李大亮是一个名臣,为人清廉,深受李世民的喜欢。李义府能得到李大亮的称赞,说明李义府此时为人还是不错的。

    所谓典仪,掌赞唱及殿中版位之次,就是负责在朝会上安排座位和喊话的,从九品下。

    昨天李义府被许敬宗寻到后,经过许敬宗解释后依然一头雾水,不知道王浩怎么会让许敬宗找他。但是王浩的大名他早就听过,只是没见过面,因为王浩平日里也没有上朝的资格。

    另外,典仪这种官说白了就是打杂的,没有任何实权,听说有机会获得一个火器署丞的实职,还可以升到从八品下,李义府便不由得动了心。

    又见许敬宗学识渊博,见识不凡,更喜得两人脾性相投。适逢宵禁时分,便留许敬宗在府里过夜,两人聊了半夜,头发都薅掉了几根,也猜不出王浩的真实想法。于是一大早二人便趋马赶到沙林村见王浩,誓要问个明白。

    在和王浩攀谈的过程中,李义府惊奇的发现,王浩虽然才十一二岁年纪,但似乎不所不知,无论自己开启什么话题他都能接得住,还颇有自己独到见解。特别是说起火器署的工作时,显然早有腹案,所述条理清晰,论据详实,看上去似乎胸有成竹。

    李义府不由得收起初见时对对方年龄或多或少的轻视,在心里认真盘算起自己到火器署任职的可行性。

    脑海中心念急转,盘算完毕,李义府道:“下官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爵爷为何想起找下官来火器署任职呢?”

    许敬宗也屏吸看向王浩。

    王浩摸了摸脑袋,憨厚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道:“前些日子,我不幸染上天花,睡得天昏地暗时做了很多梦,其中有一个梦里,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跟我说有个李义府的年轻人是我的贵人,将会对我有颇多助力,让我一定要找到此人。”

    李义府和许敬宗不由得对视一眼,李义府向王浩施礼道:“原来下官与爵爷之间的缘分是上天注定,爵爷但有所命,下官敢不效死!”

    许敬宗在一旁也一记马屁送上:“恭喜爵爷获得李兄这匹千里马,也恭喜李兄喜遇伯乐。”

    三人六目相对,不由得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