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藩 » 第三十章 不虚此行

第三十章 不虚此行

    好半晌李秀莹终于止住了哭声,颇为不好意思的从王浩的怀中起来,一头扎进长孙皇后的怀抱。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老怀欣慰,自己的女儿终于还是没有被拐走。

    李世民正要问王浩些什么时,大殿门口传来李治的喊声:“儿臣李治拜见父皇和母后!”

    李世民道:“稚奴,快来!”

    李治到了跟前先是跟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施礼问安。然后盯着王浩板起小脸道:“子义兄,父皇命你做本王的伴读,怎么这些日子连你的人影都见不到?”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稚奴,你莫怪子义,朕有新的职务给他,加上先前太医署的差事,他现在可忙了。等忙完这一阵朕便让他进宫陪你读书。”

    李治没辙,只好连连称是。

    王浩也连忙说忙完这段就去。

    李世民跟李治说了会话,然后给长孙皇后使了个眼色。

    长孙皇后会意,便抱着李文茵,带着依依不舍的李治和李秀莹拜别李世民出殿去了。

    待长孙皇后一行人出殿,李世民对王浩道:“子义,坐下吧!”说完自己先盘腿坐下了。

    王浩谢过,也学李世民盘腿坐下。

    李世民问王浩道:“子义,你知道朕有几个儿子,又有几个女儿吗?”

    王浩答:“臣知道皇上生过十四个皇子,二十一名公主。”

    李世民道:“是啊,朕生了这么多儿女,单单是和皇后一起,便生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你知道朕最疼爱哪位子女吗?”

    王浩:“各位皇子公主皆是皇上亲出,想必皇上个个都疼爱。”

    李世民叹道:“是啊!哪有人不疼爱自己的子女的。朕的子女多,朕平日里又忙,陪伴他们的时间少,便只能多赏赐他们些物事。得亏皇后贤德,处事公正周到,倒是替朕省了不少心。但是,所有这些朕的子女里面,朕最疼爱的便是兕儿。”

    李世民悠悠道:“当初兕儿出生时便险些没命,亏得孙道长医术深厚,才保住了兕儿的命,朕真是高兴成不知什么样。但后来孙道长说兕儿的病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先天便有缺陷,他使出十分功力也只能保兕儿平安活到十一二岁。

    “子义你知道吗?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朕都懵了。朕都恨不能将朕的寿命分一些给兕儿,好让她长大成人。

    “但是朕虽然贵为天子,却也做不到这一点。朕只能眼看着兕儿一次次发病,每次发病之间的间隔越来越短,现在已经不到一个月就要发病一次。

    “朕在偷偷的数日子,替兕儿数她还有多少年可活。子义,你知道那滋味吗?朕已经认命了,朕和皇后都商量过了,剩下的日子要一直让兕儿开开心心的,对她有求必应。就算是她要天上的月亮,朕都要想办法帮她摘下来。

    “但是,方才莹儿求你救兕儿,你答应了她。子义,现在你告诉朕,你是真的能救兕儿,还是为了让莹儿好过一些而骗她的呢?”

    说到最后李世民的声音都颤抖了,他一脸紧张的盯着王浩,生怕自己刚燃起来的希望又被一盆冷水浇灭。

    王浩朝李世民拱了拱手道:“皇上,臣刚才对秀莹公主所作的承诺都是真的。臣必然会使出全力救助兕儿公主。”

    李世民激动道:“果真如此?那需要朕如何配合你?”

    王浩沉吟道:“臣先琢磨个方子出来,然后交由御医们共同商议,如大家确认无风险便可给兕儿公主用药了。当然,若是能请臣的师兄孙思邈过目则更好。”

    李世民道:“好好好!是这般道理,那就请子义抓紧时间琢磨方子出来。若果真能治好兕儿,朕将不吝赏赐。”

    王浩道:“赏赐什么的先不急,等到治好兕儿公主再说。臣今日来觐见皇上,是有关于火器署的事情要奏请皇上。”

    李世民道:“火器署有何事奏报?”

    王浩心里斟酌着用词道:“臣有太医署的工作要做,接下来还要给兕儿公主治病,恐怕在火器署的时间会很紧,所以火器署丞的位置臣想找两个臣信得过的人才来协助臣。”

    李世民道:“两个署丞而已,不是什么大事,不知子义心里可有人选?”

    王浩道:“臣心里已有人选,非此二人不可。”

    李世民:“速速讲来!”

    王浩道:“一个是门下省典仪李义府。”

    李世民认真在脑海中搜刮了一通,发现对此人没有什么印象,便道:“典仪是从九品下,火器署丞是从八品下,这算是升职,朕准了。另外一人呢?”

    王浩道:“另外一个人名叫许敬宗。”

    李世民变了脸色,问道:“许敬宗?先前的中书舍人?朕刚刚贬斥出京的许敬宗?”

    王浩答:“正是此人!”

    李世民怒道:“子义你明知朕刚刚才贬斥他,现在又要此人去做火器署丞,想让朕撤回诏书,这不是当面打朕的脸吗?”

    王浩不慌不忙答道:“皇上息怒。臣当然知道皇上刚刚才贬斥过此人,但此等情形下臣还是想要他,臣是有理由的。”

    李世民哼了一声。

    王浩道:“首先,这许敬宗被贬斥之后去找过臣。臣跟他聊过,发现此人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更难得的是他放着五品的洪州都督府司马不去做,而主动要到臣手下当个区区从八品的署丞,说明此人乃做实事之人,并不好高骛远。”

    李世民不置可否。

    “其次,许敬宗作为昔日十八学士之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并没有大的过错的情况下,若真因小节而被贬斥出京,一定会有人暗地里诋毁皇上不念旧情。现在只是让他贬官而不离京,过也罚了,皇上的气也出了,也免了悠悠众口之议论。”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臣觉得许敬宗此人能协助臣在火器署做出成绩,否则即便有前两点,臣也不会替他说半句话。归根结底是臣现在需要他协助。”

    李世民听到最后,脸上颜色稍霁,道:“果真如此?不是你子义收了他什么好处才替他说话?”

    王浩:“好处真没多少,这许敬宗当了这么多年官,比臣还穷,就送了臣一小箱子金银珠宝,还说是他全部的积蓄了。”

    李世民哈哈大笑,指着王浩道:“可真有你小子的,一箱金银珠宝你还嫌少。不过这许敬宗虽然是昔日十八学士之一,却一直没有担任过什么重要职务,也不怎么跟其他人往来,估计是不富裕。”

    想了想,李世民又道:“赶紧回去把东西还给人家,人家好不容易攒下一点积蓄,你还拿人家的。朕回头差人给你送点金银珠宝过去,保管不比许敬宗送你的少。日后贪财受贿的事可不能干,否则朕可不管你多大功劳,该砍头还是要砍头的。你回去跟许敬宗说,让他跟着你好好干,干出成绩了朕也会再提拔他的。”

    王浩连忙谢恩。至于那箱金银珠宝,他早就还给了许敬宗,连许敬顺赔的地都按原价给了银子。之所以如此说其实是在李世民面前替许敬宗说话,另外就是让李世民觉得他有贪财的小毛病,有点小毛病可太重要了,他若表现得像圣人一样,时间长了估计李世民反而要睡不着觉了,早晚得咔嚓了他。

    要想搞钱,他上哪里不能搞钱?用不着贪污受贿的说。

    好吧,虽然在殿外等了一个多时辰,又惹了一桩麻烦事上身,好歹自己两个助手的职位搞定了。

    算是不虚此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