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藩 » 第三十一章 上任火器署

第三十一章 上任火器署

    少府监唐初时曾废,以诸署隶太府寺。贞观元年复置少府监,设监、少监,总百工技巧之政,领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及诸冶监、铸钱监、互市监。

    目前任少府监的为窦德素。窦德素是外戚,祖父窦昭是唐高祖李渊的正宗大舅子,儿子窦怀悊后来又娶了李世民的十二女兰陵公主。不过兰陵公主今年才九岁,这份亲暂时还没有结上。关于窦德素历史上记载过一件事,不过是作为打酱油的身份被记录进去的。主角是房玄龄、魏征和李世民。

    《贞观政要》论直谏(附)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贞观八年,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监窦德素,问他北门近来又在营建些什么。窦德素将这事报告给李世民。

    北门是玄武门,玄武门之变一直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李世民就对房玄龄说:“你只管南衙里的事,我的北门稍有点营建,何须你来干预?”房玄龄高士廉也不辩驳,下拜谢罪。

    魏徵知道后,特意进宫对李世民进言说:“我不理解陛下为什么要指责他们,也不理解房玄龄、高士廉为什么要下拜谢罪。房玄龄既然做了大臣,也就是陛下的得力助手,有所营建,怎么不可以让他知道?陛下指责他询问主管部门,是我所不理解的。而且所营建房屋是有利还是有害,所使用的人工是多还是少,陛下做得好,应当协助陛下来完成,做得不对,即使已在营建,也应当奏请陛下停止。这是君任用臣、臣侍奉君的正道。房玄龄等人问了既是无罪,而陛下却加以指责,又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房玄龄等人不清楚自己的职守,只知道下拜谢罪,我也不能理解“。李世民听了这番话深为惭愧。

    少府监在太庙的北面,离太常寺很近。少府监东面是左藏外库院。唐朝国库分为左右藏库,均在宫城内。左藏库掌邦国库藏,左藏外库院便是负责接纳贮藏各地转输中央财物的地方。

    少府监占地极广,和东面的左藏外库院面积差不多大小,除了皇城西北部的将作监之外,整个皇城内的机构就数少府监占地最广了。

    少府监的办公署内,窦德素看着端坐在面前笑语吟吟神色恭谨礼节上无可挑剔的三个俊男,不由得有点牙疼,感觉皇上似乎给自己派来了三尊大佛。

    新成立的火器署是干什么的,圣旨里说得颇为含糊。但说得一点都不含糊的,是圣旨里点名道姓的说火器署一应需求,少府监自窦德素以下,须全力满足之,不得有丝毫怠慢。

    这哪是给自己派来手下,这是派来的祖宗还差不多,而且一派就是三名,三名都是圣旨上点名的,三省只是走个办手续的过场。

    而且里面不乏有之前天天在皇上面前转悠的中书舍人,曾经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许敬宗。

    另外那个以前门下省的典仪不过是个从九品,但从刚才短暂的交流中可以看出,见识竟也颇为不凡。

    最难琢磨的却是正笑得一脸憨厚模样看上去年轻的过分的那位。短短十多天的工夫,便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了名满长安的名士。

    窦德素总觉得自己有点亏,在自己少府监这一亩三分地里横空出现了一个火器署,而且火器署令不是自己的人也就罢了,连两名火器署丞都不是自己的人。这种感觉就像隔壁老王到了自己家,招呼都不打便直接睡了自己的小妾似的。

    窦德素打起十二分精神,跟三个帅得不成话的男子虚与委蛇应付了一番,直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才端茶送客。

    期间那王浩倒没怎么说话,哼哼哈嘿的,只是不时端起杯子喝口茶,又不时干咳一声。那许敬宗和李义府两人可真不好对付,双方经过漫长的拉锯,一番讨价还价后,终于达成一致。

    所谓的达成一致,还不如说是他做了彻底让步。

    首先,人家署内的人事权完全自主,自己不得插手人事。

    其次,人家署内任务的保密性据说非常高,除开火器署内部人员外,整个少府监便连窦德素平日里都不得到火器署内随意走动,如需参观,需要提前跟三位打招呼,最终得到王浩同意后才能放行。

    再次,一旦有功劳,少不了窦德素的一份,但主要功劳想都别想。

    一句话总结来说,就是窦德素该干嘛干嘛,就是别管他们火器署的事就行了。

    窦德素之所以答应这些,实在是自己也没想和他们抢功劳,自己作为外戚,功劳从来不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自己的根本是皇上的宠信。所以这帮人爱怎么闹腾就让他们怎么闹腾去。

    再怎么闹腾又影响不了自己位置,窦德素如是想着。

    。。。。。

    王浩带着许敬宗、李义府、张家兄弟以及一众新下属走到属于自己的地盘。

    王浩把张家兄弟也纳入到了火器署内任职,并均给了仅比火器署丞低一级的职位——监作,职责是掌监视做工流程及质量,级别为从九品下,现在张家兄弟也是大唐的正式官员了。

    如无特殊情形,大唐的官员职位并不好得。

    不过现在就是特殊情形,王浩必须要有自己信得过的亲信,所以在监作这种关键的岗位上,王浩安插进了张家兄弟。

    监作一共有四名,除了张家兄弟外,另外二人由许敬宗和李义府各推荐一人。

    再下面的职位,便有张家兄弟从长安城内挑选了若干人进来充当。这兄弟俩这些天也没白逛长安城,按照王浩的吩咐早物色好了人选,看上去各行各业都有,连道士都有好几个。

    在王浩等清一色身着青袍的末流官员带领下,一群乌合之众浩浩荡荡足有四十多人,倒是颇有气势。

    按照王浩的要求,窦德素专门给他们划出了一块地盘。

    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有一排十来间破屋子,一看就是很久没住人那种,再就是足有一个半足球场那么大的空地。

    王浩边走边开始动手——指了,点点这里,戳戳那里,连声吩咐,便有一块块早已准备好的牌子挂在各个屋子门口。

    院子仅有一道大门,大门上方挂的是一块镶红黄色大匾,上书“火器署”三个大字,笔力遒劲,为褚遂良所书。

    大门正对的屋子,为王浩的办公场所,门外挂着“火器署令”的牌子,左右两边屋子分别为“火器署丞”。

    牌子挂完,王浩一声令下,院子里涌入数百人——都是调拨给火器署的工人,大扫除开始。

    王浩的屋子第一个被草草收拾出来。坐在火器署令的办公室内,王浩开始画图,在院子两侧各画了个工厂模型出来。

    两张图分别交给许敬宗和李义府,让他俩去找窦德素安排按图营造,要求五日内造好。自己则踱步出了院子,又一路走出少府监大门,拐个弯进了太常寺,到太医署上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