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轻拂黄沙之封神 » 第143章 夜访

第143章 夜访

    西凤城。

    相国府。

    夜深人静,偏厅里灯光如昼。

    姜尚正趴在桌上,发出轻微的鼾声。

    在他的头下枕着一本打开的长卷,全身甲胄的武吉走近桌边瞟了一眼,都是一些自己不认识的符号。

    原来相国是在看仙家的天书,如此深奥的东西难怪会看到睡着,没准正在梦中经历神授。

    想到这里,武吉有些犹豫是否应该叫醒姜尚。

    执掌西域联军兼领西凤城相国后,位高权重的姜尚越发的惜命,对于身边人的规矩也越来越严苛。

    哪怕作为负责值夜的亲信,能靠近姜尚身边的人并不多,武吉算是仅有的一个。

    “师父,”纠结了片刻,武吉忍不住还是低声唤道。

    他觉得必须把姜尚喊起来,不能让客人久等啊。

    癸殳南陡地被惊醒,困惑地眨眨眼,看着周围环境半天才缓过神来。

    “师父,西伯侯亲自来访,他在正厅等您。”

    姜尚清醒过来,很快进入状态,抬头叮嘱武吉:“以后不要叫师傅,要叫先生,师父是二师兄叫的。”

    虽说当初不明白尚天恒为何如此说,不过并不影响他继承这种说法,也许这就是传承。

    在姜尚看来,不论怎么说,自己也算是尚天恒的嫡传弟子了。

    “嗯,我先去洗把脸,你帮我把这些文书收拾一下,不要乱动,这些卷轴的可是很稀有的,上面记录的是仙家密术,可不能泄露出去。”

    武吉愣了愣神,眨了眨眼。

    他不太理解姜尚的意思,这东西如此深奥,就算是流传出去也要有人看得懂啊?

    对于武王季发的夜访,并没有出乎姜尚的意料,他捂着嘴打了个大哈欠,起身不缓不急的迈步走向正厅。

    姜尚来到前厅,看到季发正满脸阴郁的站在那里。

    季发看到姜尚迎面过来,脸上勉强挤出少许笑容,落座简单寒暄了两句。

    “我军在孟津不战而退,听说诸侯和下面的文武官员都有些想法,如今就连西凤城的百姓也有些说法。”

    武王季发这句话一出口,姜尚腾的站了起来,躬身一礼。

    “孟津观兵怎能说是不战而退呢?谁敢在大王面前说三道四,臣请立斩不赦!”

    见姜尚顿时杀气外露,季发眉头微皱,连连摆手。

    “相国啊,杀人诛心,光是堵住众口也不是个办法,如果任其发展,只怕我西凤城人心不稳啊!国师何以教我?”

    季昌去世后,季发拜姜尚为国相,总揽西凤城军政大权。

    武王以国师之礼待之,在各种场合都十分注意给姜尚面子,此刻情急之下脱口而出。

    “大王勿急,别人不知道,您还不清楚?这孟津观兵原本就是咱们为打败帝国做准备的军演。我军先西行至毕原先文王陵墓祭奠,然后才转而东行向帝都太阳城进军。这中军可是竖有先王名讳的木牌,您只是以太子身份相随,大军仍由文王统帅。至于在盂津,各路诸侯闻讯赶来参加祭奠,那也是先王的仁德,民心所向,至于诸侯力劝您向太阳城进军,咱们不是都认为时机不成熟,在大军渡过黄河前就下令全军返回了吗?”

    姜尚振振有词,季发眉头不展,忍不住说了句:“可是咱们出兵前不是说如果有机会就直接挥师直取太阳城吗?”

    季发有些不满,有些话在外面说说而已,如今只有自己君臣两人,还说这种面子话有意思吗?

    “大王不是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诸侯们不要操之过急吗?人前我这么说,私下里我还是这么说,这孟津观兵就是一次带着祭奠先王为目的的军事演习,大王,将来的史书上也会这么记载,也只能这么记载。”

    姜尚的语气越来越多激昂,季发抬头看了他一眼,面色有些惨白。

    姜尚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丝毫没有关注周围的情况。

    他认为这次出兵总体来看,还是十分成功的。

    武王先是在西凤城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然后率领西域联军向东进发一直到达孟津。

    这是季发即位后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各路诸侯按照事先约定纷纷赶到会盟与誓师,充分体现了西凤城在西域各方国中的声望和权威。

    季昌去世前,君臣相商议定“时至而勿疑”,并确定为政治遗嘱。

    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发兵讨伐帝国,通告各诸侯国向太阳城进军。

    这次出兵前,季氏诸子和西凤城的文武商议,不少人认为帝国穷兵黩武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百姓侧目而视,缄口不敢言,

    以季虢、季鲜、季度为首的一帮武将认为征讨帝国条件已完全成熟,应该竖旗举兵东征。

    于是遵照众人商议的结果,武王任命召公季奭为辅帅,昭告西域各诸侯会盟孟津。

    兵至孟津后,玄辛帝亲率帝国三师迎面而来。

    双方隔河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远眺帝国方面三十万雄兵铁马兵戈,五色旌旗缥缈。

    千枝画戟,万口钢刀,密密钺斧,灿灿银盔,大军杀气震天。

    一时间,西域联军人心浮动,怯战之心迅速蔓延。

    幸好战前姜尚安排人制作了文王神主,置于中军一路车载,坚持让季发自称“太子发”,以示奉文王之命行祭奠大礼。

    姜尚这才有机会在关键时刻,派季旦过河游说玄辛帝成功,双方休兵罢战。

    “大王,咱们这次本来就没有和帝国翻脸,又何来畏战退兵之说?”

    。。。

    “大王,咱们这次孟津观兵的演习熟悉了地形和路线,对于今后大军渡河作战十分有利,这怎么能说是无功而返呢?”

    。。。

    “大王,咱们此番也试探出了帝国方面的虚实,还有西域诸侯的反应,这次会盟不期而至的诸侯上百,出乎意料啊,这怎么能说是劳民伤财呢?”

    “试探出帝国虚实?试探出了什么?我怎么不知道?”

    面对姜尚的一连串说辞,心急火燎夜访的季发还是听出点异样,追问了一句。

    “大王,您不会真以为靠季旦和咱们祭奠先王一说,就能让帝国三十万大军无功而返吧?就算玄辛帝信了这个,可是帝国方面也没有追究咱们称王和收留帝国叛将的罪名,还有屡次三番击败帝国几十万大军的事情,也就这么轻轻放过了?”

    “你是说,帝国那边也不想打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