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颠覆红楼梦 » 第十节 两次“贾雨村和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

第十节 两次“贾雨村和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

    我们来看“方知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候补京缺”这句话,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些熟悉?

    来看原句,

    《红楼梦》第十六回,

    细问原由,方知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候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从之谊,故同路作伴而来。

    ———

    我忽然觉得这一长句有些熟悉,仔细一看,这一长句也是写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一事。这件事不是在《红楼梦》第二、三、四回,已经写过了吗?为什么曹雪芹还要在第十六回再写一次?

    我觉得很奇怪,就去网上搜了搜网友们的看法,发现网友们几乎都是觉得这是曹雪芹写错了。

    然而如果只是写错的话,这一长句中的“方知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候补京缺”为什么和门子的话“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以及“贾政没有能力为贾雨村官复原职出力”相一致?

    然后我就决定将《红楼梦》第二、三、四回的“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和《红楼梦》第十六回“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这两次“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们甚至可以说,这《红楼梦》第二、三、四回的“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和《红楼梦》第十六回“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其实是同一次。

    ①都是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

    ②都是贾雨村和林黛玉一路同行;

    ③他们都是坐船一起去荣国府的;

    ④这两次,《红楼梦》都写了,贾雨村是林黛玉的老师;

    鹾政,就是林如海。西宾,是古代对家庭教师的尊称。“女学生”,就是林黛玉。可见贾雨村是林黛玉的家庭老师。

    第十六回的“又与黛玉有师从之谊”,说明贾雨村是林黛玉的老师。

    《红楼梦》第二回,

    因闻得鹾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妙在只一个女学生,并两个伴读丫鬟,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工课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

    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

    《红楼梦》第十六回。

    方知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候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从之谊,故同路作伴而来。

    ⑤两次,《红楼梦》都写了,“贾雨村和贾琏是同宗弟兄”;

    同宗,同一家族或同姓。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当时接见贾雨村的是贾政。言下之意,就是说,贾雨村是贾政的同宗的侄儿(宗侄)。贾琏是贾政的侄儿。因此贾雨村和贾琏同辈。所以,贾雨村和贾琏是同宗弟兄。

    《红楼梦》第十六回,明写“(贾雨村)与贾琏是同宗弟兄”。

    ⑥两次,《红楼梦》都写了,贾雨村进京补授的是京官;

    这点在《红楼梦》第十六回比较明显——“方知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候补京缺”。京,京城、京都、首都;“京缺”,京官的缺。

    而《红楼梦》第三回,就没那么明显了——“(贾雨村)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我们来看这句话中的“金陵应天府”这个短语,其大有考究。

    金陵,南京的古名。金陵,是有名的“六朝古都”,就是说,金陵曾经是六个朝代的京都。应天府,也是南京的古名。南京(应天府)曾经是明朝初期的京都。

    金陵应天府有两个共同点:一,都是南京的古名。二,都曾经做过京都(京城、首都)。因此,“金陵应天府”就是京都(京城、首都)的代称。

    所以,贾雨村做的金陵应天府知府,实际上,暗指的是,贾雨村做的是京官。

    ⑦从《红楼梦》里看,贾雨村能做官,其实是王子腾一个人出的力;

    ⑧,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两次的终点都是荣国府;这点不需要详细说明了。

    从以上的8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到,这《红楼梦》第二、三、四回的“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和《红楼梦》第十六回“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其实完全可以说成——是同一次。

    这两次“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其实最大的不同,就一点,林如海生前和死后。

    第一次“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写在《红楼梦》的第二、三、四回,在林如海生前。

    第二次“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写在《红楼梦》的第十六回,发生在林如海死后。

    ———————

    这两次“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除了“林如海生前和死后”这一点不同外,完全可以说,就是同一件事。

    但是相同的事,不可能发生两次。那么这两次“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是曹雪芹写糊涂了,以致出现了差错吗?

    如果只是曹雪芹写糊涂了,那为什么除了“林如海生前和死后”这一点外,会足足有8个细节完全吻合?而且《红楼梦》里的第一次“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分散在《红楼梦》第二、三、四回,分散在足足40页纸里。而第二次“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却仅仅只有一句话、几行字。

    要怎么样的糊涂,才会把分散在40页纸的一件事和仅仅只是一句话的另一件事的细节,写得一一相同?因而,我不认为两次“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是曹雪芹写糊涂了。

    相反,两次“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有8个细节相同,一一吻合,使我意识到,这是曹雪芹有意这样写的。

    ———

    我认为,那是曹雪芹有意这样写的,其中一个最关重要的证据是,门子的话“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和《红楼梦》第三十三回的“贾政没有能力为贾雨村官复原职出力”,正好和《红楼梦》第十六回“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中的“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相吻合,都是说——贾雨村能做官是王子腾一个人出的力。

    《红楼梦》第十六回的“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不但和《红楼梦》第二三四回的“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的细节一一匹配,其中的“方知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更是和《红楼梦》第四回门子的话“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以及《红楼梦》第三十三回的“贾政没有能力为贾雨村官复原职出力”相一致,这只能是两次“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是曹雪芹故意这样写的,是曹雪芹精心安排的。

    曹雪芹如此煞费苦心的精心安排,曹雪芹必定有他的大用意。

    ———

    通过前面的分析,两次“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细节相同,不同的只有一点“林如海生前死后”,而且那是曹雪芹故意这样写的,是曹雪芹精心安排的。

    我们知道,《红楼梦》第十六回的“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发生在林如海死后,林黛玉进荣国府时。

    相同的事,不可能发生两次。那么曹雪芹如此煞费苦心的精心安排,用意何在呢?

    然后笔者一下子就想到了林如海对待林黛玉的种种奇怪的地方:

    林如海让林黛玉只带了两个人去荣国府;

    林如海没有派人护送林黛玉去荣国府;

    林如海没有派人留在林黛玉身边照顾林黛玉;

    林如海没有给林黛玉生活费;

    林黛玉说她自己是一无所有;

    林如海在林黛玉离开林家前,就叫林黛玉依靠荣国府生活——“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

    林黛玉长期客居荣国府,没回过扬州龙林家;

    林如海没有为林黛玉打算过;

    林如海一直没有派人去荣国府探望林黛玉;

    林黛玉也一直没有派人回扬州看望林如海;

    林黛玉一直没有接到过林如海的信息;

    林如海也一直没有接到过林黛玉的信息;

    林如海让林黛玉长期客居荣国府,却一直不问不理不管;

    林黛玉自六岁去了荣国府后,就从来没有对林如海尽孝道;

    林如海和林黛玉之间,多年来,断绝音讯,一直没有任何联系;

    自林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后,到林如海身染重病前,林黛玉一直留在荣国府,始终没有回林家;

    门子的话“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和《红楼梦》第三十三回的“贾政没有能力为贾雨村官复原职出力”,和《红楼梦》第十六回“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中的“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相吻合,都是说——贾雨村能做官是王子腾一个人出的力;

    ……

    而以上这些林黛玉和林如海的种种奇怪之处,很多都是从林黛玉第一次离开林家、林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时,就已经开始了。

    因而当我意识到:两次“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足足有8个细节相同;而第二次中的“方知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更是和《红楼梦》第四回门子的话“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以及《红楼梦》第三十三回的“贾政没有能力为贾雨村官复原职出力”相一致;说明了,两次“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补授京官”,是曹雪芹故意这样写的,是曹雪芹精心安排的。——我就明白过来了,其实在《红楼梦》第二、三、四回“贾雨村第一次随林黛玉进京”前,林如海就已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