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颠覆红楼梦 » 第四节 曹雪芹(贾宝玉)就是通灵宝玉

第四节 曹雪芹(贾宝玉)就是通灵宝玉

    有那么一小撮人认为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他们还旁出了数十人,作为《红楼梦》的作者,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曹雪芹早已把他们是《红楼梦》的作者这件事,写进了《红楼梦》里。

    更准确来说,“曹雪芹”是曹霑和脂砚斋两个人合用的笔名,他们早已《红楼梦》的一切谜团和它们的谜底,都写进了《红楼梦》里,其中也包括他们就是《红楼梦》的作者这件事。

    谁是《红楼梦》的作者这个问题,其实和《红楼梦》的“真假”息息相关。

    说到研究《红楼梦》,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红楼梦》所写的内容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红楼梦》写的是真事还是假事,这是《红楼梦》最基础、最基本的一个问题。

    ——————

    《红楼梦》里究竟写的是真事还是假事?

    我们来看曹雪芹在《红楼梦》所写的文字,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毕竟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他的话是最值得相信的。

    对于《红楼梦》的真假问题,其实曹雪芹在《红楼梦》整部书一开头的三句话(《红楼梦》第1页)就已经写明了。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一开头就写道: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

    非常多非常多的人,一看到曹雪芹在《红楼梦》一开头写的这三句话,特别是其中的“故将真事隐去”就认为《红楼梦》写的是假事。

    他们会想,“故将真事隐去”,这不是很明显在说,《红楼梦》写的是假事吗?

    然而,他们只看到了这三句话里的第一个“真事隐”——“故将真事隐去”,却没看到这三句话里的第二个“真事隐”。

    他们忽略了同在这三句话里的“甄士隐”。

    ———

    “甄士隐”就是第二个“真事隐”,让我们来看脂砚斋的评语。

    作为《红楼梦》的第二作者的脂砚斋,对在《红楼梦》整部书一开头三句话就出现的“甄士隐”,写下批语曰:“甄士隐”的“甄”就是“真”,“甄士隐”就是“托言将真事隐去也”。

    《红楼梦》第1页: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脂砚斋评石头记》第一回

    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甲戌眉批: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名费,字士隐。[甲戌侧批:托言将真事隐去也。]

    ———

    脂砚斋的这句批语中“托言将真事隐去也”,其实就是“故将真事隐去”。可见,脂砚斋的这话“托言将真事隐去也”,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大有深意的。

    那么脂砚斋的这话“托言将真事隐去也”,有何深意?

    按脂砚斋的批语,“甄士隐”的“甄”就是“真”,这“真”字就是“托言将真事隐去也”的“真”字——也即“故将真事隐去”的“真”字。

    脂砚斋为什么说,“甄”就是“真”?

    这是因为“甄”和“真”同音,它们都读“zhēn”。

    “甄士隐”的“士”和“事”同音,都读“shì”。由此,我们就可知,这“甄士隐”的“士”字就是“托言将真事隐去也”的“事”字——也即“故将真事隐去”里的“事”字了。

    “甄士隐”的“隐”字就是“托言将真事隐去也”的“隐”字——也即“故将真事隐去”的“隐”字。因此脂砚斋的这句评语其实就是在告诉读者们,“甄士隐”就是“故将真事隐去”里的“真事隐”。

    “故将真事隐去”可以简为“真事隐”,而意思不变,而且《红楼梦》一开头的三句话,我们细细读去,就会知道,这三句话“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其实已经在表明,“甄士隐”这个人物就是因为“故将真事隐去”而得名的。所以曹雪芹才写道,“故曰‘甄士隐’云云”。

    ——也就是说,“甄士隐”就是“真事隐”,“甄士隐”就是第二个“真事隐”。

    ———

    而且我们再深究《红楼梦》的一开头的这三句话,虽然仅仅才61个字,曹雪芹却写了两个“真事隐(甄士隐)”。

    第一个“真事隐”,就是“故将真事隐去”这个“真事隐”;

    第二个“真事隐”,就是由“故将真事隐去”的“真事隐”所化的“甄士隐”。

    《红楼梦》整部书一开头的这三句话,连标点在内就只有这么61个字,而“真事隐(甄士隐)”就出现了两次,因此可见,曹雪芹是有意这样写的。

    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在这短短的三句话里,就写两个“真事隐(甄士隐)”?

    某一天,笔者在再次读到这三句话时,一个念头不由自主地就诞生了。

    笔者心想,就这么短短三句话,曹雪芹就写了两个“真事隐(甄士隐)”,这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笔者这么一想,下一个念头马上就跟着蹦了出来:《红楼梦》里写的是真事——曹雪芹就是要用两个“真事隐(甄士隐)”来暗示读者们,《红楼梦》里写的是真事。

    ———

    第一个“真事隐”——“故将真事隐去”,表面上告诉《红楼梦》的读者们,《红楼梦》写的是假事。

    但是两个“真事隐”——“故将真事隐去”和“甄士隐”,却是对“故将真事隐去”的反转。

    两个“真事隐”,说明了《红楼梦》里写的就是真事。

    所以,这整部《红楼梦》的一开头的这三句话,恰恰就证明了,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故将真事隐去”。相反,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写”出,他想写的真事。

    而“故将真事隐去”,不过是掩人耳目的说法罢了。“故将真事隐去”并不是曹雪芹的真正意图。恰恰相反,曹雪芹的真正意图,就是要写出他想写的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