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颠覆红楼梦 » 第五节 两个“警幻”

第五节 两个“警幻”

    现在,我们已知,这《红楼梦》一开头的三句话的两个“真事隐”就表明了,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写出,他想写的真事。

    然而,笔者转念一想,就这么三句话,证据的力度还不足,那么《红楼梦》里还有哪些话,能证明《红楼梦》写的是真事呢?

    笔者这么一想,就想到了《红楼梦》里有五句话,足以证明《红楼梦》写的是真事;尤其是这五句话中的“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和“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但事迹原委”;

    “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

    “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

    ———

    可惜此五句话却只是借石头(补天遗石)和空空道人之口而说出。此诚为美中不足也。

    因为这点美中不足,笔者又将石头(补天遗石)和空空道人的对话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笔者发现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

    大家请看,从“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可知,这一大块石(石头)就是补天遗石,就是女娲补天时单单遗留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那唯一一块的补天石。因为这块补天石是女娲炼石补天所剩下的唯一一块补天石,笔者将之称为“补天遗石”。

    《石头记》本是曹雪芹所写,为何在石头(补天遗石)口中,《石头记》竟变成了石头(补天遗石)所写?

    为何在这一大块石(石头、补天遗石)的口中,《石头记》竟变成了是它自己的“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我这一段故事”?

    《红楼梦》第4至6页。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

    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我师意为何如?”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

    既然《石头记》是这一大块石(石头、补天遗石)的“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我这一段故事”,那么贾宝玉岂不就是补天遗石了?

    而且石头(补天遗石)的话里话外,竟说《石头记》是它所作。同一部《石头记》,哪会既是曹雪芹所写,又是石头(补天遗石)所写的道理?而且石头(补天遗石)会说话、会写字、会写书吗?

    ——因此,笔者即知,此石头(补天遗石)实是曹雪芹在《石头记》(《红楼梦》)里的化身。

    正因为此石头(补天遗石)就是曹雪芹在的化身,曹雪芹就是补天遗石这块石头,所以,曹雪芹所写的《石头记》自然也就变成了石头(补天遗石)所作了。

    脂砚斋给《红楼梦》起名为《石头记》的一大主因,就是因为石头(补天遗石)就是曹雪芹在的化身,曹雪芹就是补天遗石这块石头。

    《脂砚斋评石头记》(甲戌本)第一回,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

    ———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而石头(补天遗石)就是曹雪芹在的化身,曹雪芹就是补天遗石这块石头。再《红楼梦》里所写的明明是贾宝玉的故事,但这一大块石(石头、补天遗石)竟说是石头的“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我这一段故事”。因此我们即知,曹雪芹=这一大块石(石头、补天遗石)=贾宝玉。也就是说,曹雪芹就是石头(补天遗石),就是贾宝玉。

    因为,这一大块石(石头、补天遗石)说的话:

    “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但事迹原委”;

    “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

    就是《石头记》(《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说的话。

    而空空道人则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证实《石头记“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

    因而,《红楼梦》里写的就是实事;《红楼梦》写的,就是作者曹雪芹的亲身经历。

    ——————

    石头(补天遗石)就是作者曹雪芹的化身。因而《红楼梦》里的石头(补天遗石)、空空道人、吴玉峰、东鲁孔梅溪,包括曹雪芹“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都不过是作者曹雪芹的托词,其实《石头记》(即《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

    所以脂砚斋写批语道“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如果说曹雪芹只是披阅增删,那么从《石头记》整部书一开头的三句话直到这里的“这一篇楔子”,又是谁写的呢?

    ——脂砚斋的言下之意,就是在告诉读者们,曹雪芹就是《石头记》的作者。

    脂砚斋还特意告诫“观者(读者们)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

    《石头记》(《红楼梦》)第一回,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故曰“甄士隐”云云。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等五句话,表面上是石头(补天遗石)和空空道人所说的,但石头(补天遗石)就是作者曹雪芹,这其实是《石头记》的曹雪芹亲口告诉我们,《红楼梦》所写的事,都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从曹雪芹(曹霑和脂砚斋)的化身石头(补天遗石)的话“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我们可知,《红楼梦》写的就是作者曹雪芹的亲身经历、他们亲眼看到以及亲耳听到的真事。《红楼梦》写的就是作者曹雪芹的一生。

    “但事迹原委”、“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亦不过实录其事”三句话,其实是曹雪芹亲口告诉读者们,他在写《红楼梦》时,并没有对他亲自经历的这些事进行加减,他是按照事情的原样,原原本本地把事情写了出来。

    因此《红楼梦》(即《石头记》)的“真假”问题,已经不需要再进行争论了,曹雪芹早已反反复复地告诉读者们,《石头记》写的就是真事,《石头记》里所写的,全部都是真事。

    因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一开头就写明的“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不过是托词而已。

    曹雪芹写《石头记》的真正目的,是要写出他想要说出的真事。

    但曹雪芹不敢直接写出真事,曹雪芹甚至不敢让《石头记》的读者们轻易看出他们想要写的真事,因此他们只敢让他们想要写的真事“隐藏”在“梦幻”之下,“隐藏”在被经过了层层叠叠掩饰的“假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