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颠覆红楼梦 » 第三节 “木石前盟”

第三节 “木石前盟”

    上一节,笔者已经论述了:和史湘云订婚的人是贾宝玉。史湘云和贾宝玉才是真正的“金玉良姻”。

    在这一节,我们就来看看“木石前盟”。

    在许多人看来,林黛玉就是“木石前盟”里的“木”。笔者以前读《红楼梦》时,也认为林黛玉就是“木石前盟”里的“木”。但是,当笔者知道“林黛玉”三字其实是李雪琳的“林”字所化,笔者即知道,“木石前盟”里的“木”并不是林黛玉。“木石前盟”里的“木”其实是李雪琳。除此之外,从林黛玉就是绛珠草,也能推理出林黛玉并不是“木石前盟”里的“木”。

    ———

    林黛玉说过“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脂砚斋则在这句话后直接评曰“自道本是绛珠草也”。——(林黛玉)自己说自己本来是绛珠草。脂砚斋直接点明了,林黛玉就是绛珠草。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八回,

    黛玉将昨日所恼宝玉的心早又丢开,又顾今日的事了,因说道:“我们没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甲侧]自道本是绛珠草也。

    ———

    从《红楼梦》第五回其他仙子和警幻仙子的话“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草)”,可知那绛珠(草)在荣国府里。

    从《红楼梦》的正文来看,那绛珠草(绛珠仙子)是“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而初到荣国府的林黛玉则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此时,在荣国府里,只有林黛玉一个人抑郁爱哭。

    因此,林黛玉就是绛珠草。

    林黛玉就是绛珠草:

    《红楼梦》第五回,

    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

    《红楼梦》第一回,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红楼梦》第三回,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第三回,

    黛玉道:“……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红楼梦》第五回,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

    林黛玉就是绛珠草。我们再来看林黛玉所说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这一句话。林黛玉这话里的“我们”,是包括林黛玉自己在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我们”。

    林黛玉说“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可见“草木之人”是至少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而林黛玉就是绛珠草,草≠木。因此,林黛玉的话“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暗藏了她不过是“草木之人”里的“草”。脂砚斋的另一条批注,“从众人目中写黛玉。草胎卉质,岂能胜物耶?”,点明了,林黛玉就是草(草胎卉质)。

    “卉”的释义为:各种草(多指供观赏的)的统称:花~。奇花异~。(搜狗汉语)

    “草胎卉质”的“草胎”是“草”,“草胎卉质”的“卉质”也是“草”。所以,脂砚斋的评注“从众人目中写黛玉。草胎卉质,岂能胜物耶?”,其实就是点明了,林黛玉就是草(草胎卉质)。

    林黛玉就是绛珠草,她不过是“草木之人”里的“草”。因此“草木之人”里的“木”另有其人。

    既然林黛玉不是“草木之人”里的“草”,那么林黛玉自然也不是“木石前盟”里的“木”了。

    脂砚斋的评语“自道本是绛珠草也”直接写在林黛玉的话“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后面,也是为了向我们暗示,林黛玉只是“草木之人”里的“草”,而“草木之人”里的“木”,以及“木石前盟”里的“木”,都是另有其人。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八回,

    黛玉将昨日所恼宝玉的心早又丢开,又顾今日的事了,因说道:“我们没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甲侧]自道本是绛珠草也。

    《脂砚斋评石头记》第三回,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甲戌眉批:从众人目中写黛玉。草胎卉质,岂能胜物耶?想其衣裙皆不得不勉强支持者也。]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

    “草木之人”里的“木”不是林黛玉,那么这个“木”是谁呢?“木石前盟”里的“木”又是谁呢?

    “木石前盟”出自《红楼梦》第五回出现的十二支“红楼梦”曲里的“终身误”。在“终身误”这支曲里,“木石前盟”对应的是“世外仙姝寂寞林”。

    曹雪芹早已在《红楼梦》第五回用“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和“玉带林中挂”明示了,“林黛玉”三字正是李雪琳的“琳”字所化。所以,“世外仙姝寂寞林”表面上是指林黛玉,实际上却是指作为“林黛玉”原型之一的李雪琳。

    曹雪芹运用了拆字法,把李雪琳的“琳”字拆成了“玉+木+木”,又拆成了“玉+林”,曹雪芹又把“玉+木+木”和“玉+林”分别隐藏在了“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和“玉带林中挂”。可见,“木”就是李雪琳。所以,李雪琳就是“木石前盟”里的“木”,也是“草木之人”里的“木”。

    而史湘云是李雪琳在《红楼梦》里的主化身,因此和贾宝玉有“木石前盟”的那个女孩子,就是史湘云。

    事实上,“木石前盟”就是指贾宝玉和史湘云已经订了婚,又因史湘云(李雪琳)的爷爷李煦被罢官抄家,他们两个人的婚约就又被取消了。因此,史湘云和贾宝玉的订婚就变成了前盟。而史湘云的原型李雪琳就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和“玉带林中挂”,因此史湘云就是“木”,而贾宝玉就是通灵宝玉,就是补天遗石这块石头所化的,因此贾宝玉就是“石”;所以,史湘云和贾宝玉的订婚生变取消后,就是“木石前盟”了。

    《红楼梦》第五回,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胡适《胡適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

    但我们知道曹寅的亲家李煦在康熙六十一年已因亏空被革职查追了。雍正《朱批谕旨》第四十八册有雍正元年《苏州织造胡凤翚奏折》内称:

    今查得李煦任内亏空各年余剩银两,现奉旨交督臣查弼纳查追外,尚有六十一年办六十年分应存剩银六万三百五十五两零,并无存库,亦系李煦亏空。……所有历年动用银两数目,另开细折,并呈御览。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在雍正二年十月十六日,总管内务府的大臣有一道奏折,其中有云:

    准总督查弼纳来文称李煦家属及其家仆钱仲璿等男女并男童幼女共二百馀名口,在苏州变卖迄今将及一年,南省人民均知为旗人,无人敢买。现将应留审讯之人暂时候审外,其馀记档送往总管内务府衙门,应如何办理之处,业经具奏,奉旨:依议,钦此。经派江南理事同知和昇额解送前来等因,当经臣衙门查明:在途中病故男子一、妇人一及幼女一不计外,现送到人数共二百二十七名口,其中有李煦之妇孺十口,除交给李煦外,计仆人二百十七名,均交崇文门监督五十一等变价。其留候审讯钱仲璿等八人,俟审明后,亦交崇文门变价等因,为此缮折请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