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起陆 » 第八章 孤独

第八章 孤独

    万历四十一年,七月,起陆村。

    农历七月,台风季节,雨水增多,天气转凉。朱诚开始考虑过冬的问题了,一定要在冬天之前建一个砖头房子,相比草棚,砖头房结实,耐用,抗雪压,防寒保暖,安全舒适,就是在起陆村比较扎眼。管不了那么多了,很多东西,没有一个稳固扎实的住所,根本就搞不了,建好后做好掩饰功夫,尽量隐藏就是,毕竟是在树木葱茏,人们很少上来的山坡上。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就要多做砖头,为建房起屋准备建材,建房的砖就地取材就行,不需要到四里外的红木冲取耐火粘土,也不要陶土,普通的有些粘性,沙子石头较少就可以了,后世朱诚家就是用平地基时挖的土,钟南是个好帮手,在朱诚的招呼下,挖土,筛土,担水,和泥,制胚,晾晒,甚至烧火制砖,都是交由他完成,完成的也漂漂亮亮,任劳任怨,真是菩萨派下来的护法使者,就靠钟南一个人辛苦劳动,一个月下来,总共烧成四千个左右的砖头,而朱诚要建的砖房第一期大概要一万块砖才行。

    钟南忙着建房子备砖,朱诚也趁着天气尚好,也要悄悄地去挖煤,挖陶土,虽然钟南对朱诚的背后活动也慢慢有所察觉,毕竟也算朝夕相处,对这些煤和陶土是从哪里来的也有疑惑,但是他还是知趣的没有开口问,也省的朱诚还要想借口去骗他,这并不是一个傻子。

    起陆村,相思河河滩附近的铁矿也被挖的差不多了,越难越挖到矿了,虽然后世也看到一些挖煤的附近也挖出过大的铁矿石,并被遗弃在一边,没人要,但是谁知道这些大的铁矿石藏在哪里,埋得有多深呢?这个月花了大量时间,大概弄了一百斤左右铁矿石,比前两月少了一半,下个月也是未知数。所以,要寻找新的矿源,或者在起陆村周边,朱诚认可的安全活动范围重新找到一个小铁矿,半年多来,朱诚最远只去过四里外的红木冲挖耐火粘土,不敢单独走太远,人心险恶,被人拐走到一个陌生地方就不好了;要么花钱,花粮食向别人买一些铁矿石或铁料,本村就有一个打铁的,就是不知怎么生意不太好,很少听到打铁声了,应该能买到铁矿;还有提高炼铁时的出铁率,现在一成的出铁率,一是铁矿的含铁率不高,二是因为朱诚技术粗糙,条件设备简陋,经验太少,所以今后要多多改进。

    有了稳定收入的朱诚,劳作上没有前几个月拼命了,也学会了惜身保身,六岁的人,不能提前把身体折腾坏了,否则在古代没有病死,却先累死了,唯有健康长寿,才能干更多的事,去亲历那风云际会的时代。

    每天吃粮三斤,只吃粳米不吃糠麸了。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好,开始在饮食上善待自己,通过钟南向村民换来了鸡蛋吃,不再天天盐泡饭,而是换了油回来,自己炒菜吃了,虽然还吃不起肉,但是相比村子里其他条件差的人,还是好多了,算是已经不挨饿了。

    饱暖思其他,农历七月十四,是这边的鬼节,外面淫雨霏霏,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朱诚觉得特别的孤独和害怕,人本来就是群居性动物,后世习惯了万家灯火,喧喧嚷嚷的生活,在这万籁俱寂,黑咕隆咚的夜晚,一个人的朱诚就会感觉寂寞和悲凉。后世朱诚疲惫于社会上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一直梦想找个僻静的地方隐居起来,但是来到大明朝这个安静祥和的起陆村,没有亲人朋友的相伴,没有倾诉的对象,心里感觉更凄凉,在这里,朱诚找不到为之努力和付出的人,温饱之后,动力不足,拼命为哪般,为父母安享晚年,为妻儿过得更好,都没有,太遥远了。

    不仅是精神上的空虚,害怕和不安全感,一直萦绕在朱诚身边,前世的朱诚就是个胆小的人,又迷信,怕鬼,不到迫不得已,绝不一个人走夜路,这么一个人,独自生活在黑灯瞎火的山里,怎么不会东想西想呢?

    怕鬼怪,也怕坏人,一直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情况后会谋害自己,七岁不到的小孩,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朱诚在这边乱想的时候,很多人还在为下一顿发愁呢。

    有的人因为生意失败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的人因为洪灾旱灾,不得不流离失所,到处要饭;有的人因为战乱土匪,不得不远走他乡;还有人有了富亲戚,想来打打秋风……

    在七月份,朱诚卖出了一千两百个陶碗,六百个陶碗投放在起陆村,剩下的分别放在南边的青龙镇和西北角的甘山乡集市上,甘山乡到起陆村的距离和青龙镇到起陆村的距离差不多,都是十六里左右,真是凑巧,甘山乡集市那里有一个递铺,听说是一个传递公文的歇脚点,所以甘山乡集市又有个名字叫十六里铺,在甘山乡和青龙镇中间就是朝阳乡集市,那里又叫三里铺,也不知是怎么取名的,朝阳乡集市离青龙镇有八里,离甘山乡十里左右,到起陆村有差不多十二里,中间是那个未还未发现的新矿(煤矿)。

    通过卖陶器,朱诚获得三百多斤粮食,萧大娘那里分得两百多斤,萧大娘那边为朱诚做好掩护,开拓了销售渠道,并提供了一个朱诚很满意的帮手,朱诚觉得与萧大娘的合作很划算,并可以继续友好合作下去。

    萧大娘那里觉得占了大便宜,毕竟以前她的茶摊小卖铺一个月的收入,好的时候都不一定赚到一百斤粮食,而今一个五口之家靠这个,就可以维持家人都不挨饿了,何况地还在种,茶摊生意也莫名好多了。

    钟南也由朱诚的兼职帮手,变成全职帮手了,这是他丈母娘的意思,他丈母娘也知道朱诚需要一个信得过的帮手,对钟南的试用期也过了,可以放心使用,钟南成了两家合作的纽带,赘婿的腰杆子挺得更直了,在这里他逐渐找到了他的价值,工作唤醒了他的尊严,慢慢的他也会发现,他可以依赖,并继续帮他改善境遇的人会是谁。

    倒插门对于男方来说是一种精神阉割,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也不太好,因为别的小孩都跟父亲姓,自己跟母亲姓,别的小孩都喊母亲的父母为外公外婆,自己却是爷爷奶奶。在成长中,父亲的形象被矮化了,很多孩子心中父亲都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而倒插门的父亲却要背上吃软饭,没本事寄人篱下的名义。

    起陆村,一个赘婿的逆袭之路,开始了。

    万历四十一年,七月份过去,朱诚又炼铁十斤左右,制成镰刀十把,换来粮食八十斤,存铁料五斤左右。

    月末,除去吃穿用,结余三百斤粮食,加上上半年的六百斤,朱诚总共储粮九百斤,够他一个人吃很久了,砖头三千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