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八章 余天赐

第八章 余天赐

    南方的夏天,炎热潮湿,多大雨。

    嘉定十四年六月,昌国县甬东村监桥人,余天赐回乡参加科举考试。

    临行前,与余天赐有世交之谊的丞相史弥远对他另有嘱托。

    “纯父(余天赐字)啊,皇子赵竑不贤,自恃正统,骄纵跋扈,你此行可顺便物色一些赵氏宗族子弟。”

    余天赐激动地点点头:“丞相放心,包在我身上。”

    他明白,这是史弥远想要对抗惠王,不,现在该叫皇子赵竑了,想要对抗赵竑的前兆。

    只要我做好这件事情,便可平步青云,他日娇妻美妾,腰缠万贯,不在话下啊。

    但这并非易事,毕竟赵氏宗族子弟的族谱被赵竑派人收了起来,就连丞相也不容染指。

    这就给寻找赵氏血脉平添了不少难度。

    赵竑自临安归乡,路过越州(绍兴府)之时,正好赶上了大暴雨。

    “这鬼天气,衣服早就湿透了。”

    “真晦气,赶考有可能赶不上,宗室子弟也没有人影,这可咋办啊。”

    油纸伞半路坏掉了,再找不到避雨的地方,余天赐丝毫不怀疑自己会晕倒在路中间。

    正在烦恼着的余天赐听见了背后淳厚的声音。

    “客家哪来的?要不来我家避避雨?”

    余天赐仿佛看见了救星一般,看了过去。

    “在下余天赐,丞相府幕僚,多有叨扰,感谢主家。”

    “哎呦,还是京城来的大人物啊,快快有请。”

    “嗯,多谢,主家是?”

    “啊,我是当地保长,姓全,大人莫要嫌弃家中地方小啊。”

    “哪里哪里,全兄言重了。”

    说着说着,两人便来到了全保长的家中,全保长让余天赐进入房内,先换一套干净衣衫。

    而后,全保长沏了一壶茶,让婆子做一些饭食,款待他。

    余天赐换上衣衫之后,喝了一杯热茶。

    “啊~山茶虽无细腻,却清香无匹,全老哥好福气啊。”

    “呵呵,客家喜欢便好,来我给你介绍下我的两个侄子。”

    “与莒、与芮,来客人了,快来见见。”

    话音刚落,两个少年从内室当中走了过来。

    余天赐看向了两位少年,大的约十六岁模样,小的十四岁。

    大的那个相貌堂堂,过来行礼也颇有讲究。

    小的那位,却有些瘦弱与稚嫩,嘴中唆着一根手指,毫无世家子弟的风范。

    “你们叫什么啊?”

    “赵与莒、赵与芮”

    “赵?”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看向了一旁的全保长。

    问道:“这两位莫非?”

    全保长说道:“族谱上说,与莒和与芮是我朝太祖之子越王(赵德昭)九世孙。”

    “因其父赵希瓐早年逝世,家道中落,寄宿在此啊。”

    余天赐听罢之后,顿时狂喜,身上的汗毛都要立起来了。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此事事关重大,决不能拖沓。于是问道:

    “与莒、与芮啊,你们想不想随我去京城生活啊?”

    赵与芮扬起天真无邪的面孔说道:“想!”

    余天赐颔首微笑:“嗯,好。”

    可赵与莒皱了皱眉头:“父母在,不远游,母亲和舅父还在这里,与莒一人享乐实在不妥啊。”

    余天赐听罢,内心掀起惊涛骇浪,这才十六岁的少年,面对巨大的诱惑,竟然先想到自己身边的人么?

    知易行难,这个时代,谁还不是先注重自我享受呢?

    此子当是不凡啊。

    余天赐感觉到了机遇砸在了他的头上。

    这是真正的机遇,大机遇,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要是其他的幕僚先自己一步找到的话,余天赐可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余天赐当机立断,立马赶回去。

    “全老哥,实不相瞒,我受朝廷的委托寻找赵氏血脉,能见到与莒和与芮实乃幸运。”

    “我要立刻回去,禀告丞相,可否借我一把伞?”

    全保长有些懵:“啊?额,可以啊!”

    余天赐接过了伞便要告辞。

    “全老哥,照顾好与莒和与芮,旬月之间,必有人接几位入京。”

    说罢,一溜烟跑了出去。

    转变方向,目标,临安,丞相府。

    余天赐身怀的消息,就是他仕途的保证,只有回去的越快,这份保证才会越值钱。

    待到余天赐走后,赵与芮两兄弟回到了室内。

    赵与莒问道:“贤弟,有个问题我一直没问你,也没敢问。”

    “呵呵,是说我为什么不愿现于人前,甚至染指大统?”

    “嗯,论才华,贤弟明显高过我,却为何不愿争一争呢?”

    赵与芮摇摇头轻声道:“当皇上太累了,当个明君强君更累,不能有一丝懈怠。”

    “与芮可不喜欢窝在深宫当中,与芮喜欢纵横驰骋天地之间,这种累人的活还是兄长来做吧。”

    “与芮做一个幕后筹谋者,封王拜相便心满意足了。”

    “再者,兄长自幼便呵护我,我与兄长,永不内斗。”

    赵与莒无奈的摊开了手:“与芮大度啊,为兄立誓,今生今世,绝不负贤弟的厚望。”

    “好了,赶紧背书吧,这一年光顾着研读百家之道了,四书五经都落下来了,不赶紧背背,到时候人家看不上就糟糕了。”

    “嗯,好。”

    赵与莒走进了书房,开始继续研读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了。

    赵与芮自己一个人躺在了床上,心道:

    第一步总算是迈了出去,从此,便是没有回头路了。

    几天内就一定会有人来接我和兄长进京。

    有些史料上说过,史弥远为了不让计谋泄露,于是将我和兄长又送回到舅父家里了。

    虽记不得真假,但也是极有可能的情况。

    若是被送回来的话,可就没法在京城展开活动了。

    当今的皇上是宋宁宗,好像实在嘉定十七年八月初三逝世的。

    虽说历史线和现在不一定完全契合,但也就剩三年左右了。

    而且要是哪个谋士让史弥远上贡一些炼丹方士炼制的那种重金属“丹药”的话,说不定皇上驾崩的更快了。

    三年的准备时间实在是太不安全了。

    必须要在两年内做好一切可以应变的准备。

    所以要是再被送回绍兴府一年,那可就耽搁大事了。

    看来得想个法子,不能让史弥远送我和兄长回乡。

    但我又不能直接开口,否则会分掉赵与莒的光芒,同时让我也暴露在了人前。

    只能想办法旁敲侧击,让史弥远自行领悟出来。

    可真是麻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