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十二章 集势与养气

第十二章 集势与养气

    “那两件事?”

    “一为集势,二为养气。”

    “此话何解?”

    “兄长你看,一块石头,若是我将它丢掷与你,你也只不过是疼疼罢了,但我要是将它放在百丈高的天上呢?”

    “百丈高的天上掉下来块石头,兄长还能安然无恙么?”

    “是石头变的更坚硬了么?不是,而是因为石头拥有了‘势’。”

    “所以他能够伤害到你。”

    “与芮和兄长都应该做的事情就是集势,我们现在势单力薄,若不能集势的话,未来将死无葬身之地。”

    赵与莒点头称快:“对,我在朝堂,贤弟在市井,一在明,一在暗,培养属于我们自己的‘势’”

    “正是如此。”

    然后赵与莒又问道:“那什么叫做‘养气’呢?”

    “养气,养的是正气、和气、勇气和骨气。”

    赵与芮分开拆解道:“养浩然正气,振奋朝野士气,弘扬正道,打击歪门邪道,整肃吏治,革除弊病,严惩贪墨。”

    “养和气,史弥远名为丞相,实为窃国大盗,但他脸上永远和睦待人,喜怒不形于色,兄长务必学会。”

    “养勇气,既然决定夺嫡上位,严惩不法,北伐雪耻,前方道路少不了荆棘,务必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惧色。”

    “养骨气,正如我之前让兄长放下诗书拿起刀剑一样,兄长切莫退缩。”

    赵与莒听罢,右手紧锤胸口

    “贤弟金玉良言,愚兄记下了,但贤弟也有些话不方便说吧?”

    “与芮不方便说的话,兄长便替你说了。”

    赵与莒说道:“要拥有对贤臣良将的绝对信任,历来强臣无不死于奸党的倒行逆施,究其原因,在于君王的耳根子太软。”

    “岂不闻曾参杀人,三人成虎之典故,母子尚且如此,君王又怎能避免呢?但我在此向与芮立下誓言。”

    “举国托于贤弟,终我一生,决不负君!”

    赵与芮稍显诧异,因为他真的没有想到,自己的兄长能够悟出这样的道理。

    而后颔首微笑:“那,与芮也向兄长承诺,此生,不畏艰险,誓逐胡虏于漠北,不教胡马度阴山。”

    相视一笑之后,都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兄弟二人,终于安心的睡去。

    过了两天,六月十七日,早朝。

    皇帝赵扩,也就是宋宁宗,如往日一般,坐在了金銮殿上。

    “众臣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话音一落,丞相史弥远走了出来。

    “哦?丞相何事啊?”

    “陛下,臣之幕僚余天赐,前些日回乡赶考,中途下起大雨,于是躲到了一位当地保长家中避雨。”

    “天赐在那位保长的家中竟然发现了两位太祖的血脉,于是急忙回来禀告臣,臣于是将他们二人接入京城。”

    “臣亲自测问二人,虽年纪轻轻,但已隐隐有太祖之风,故禀告陛下,希望接纳这两位遗留在外的赵氏血脉。”

    听完丞相史弥远的禀告之后,皇子赵竑有些坐不住了。

    前些天,也就是六月十三之时,他才册封为皇子,改名为赵竑,而近日丞相就跳出来说找到了太祖血脉。

    这难道是要夺权么?

    赵竑不顾旁边的大臣真德秀的眼光暗示,走了出来。

    “父皇,此人既然流落于田野乡间,其血脉是否纯正还要查实,而且是否真的如丞相所言,识得大体,也十分可疑啊。”

    史弥远笑道:“呵呵,不然,我这里有他们家族的族谱,陛下请看。”

    说罢,史弥远便把赵与莒家里的世代族谱呈了上去。

    皇帝赵扩看完说道:“嗯,果然是太祖血脉,与皇宫中所存所差无几,应该不是假的。”

    史弥远继续说道:“至于皇子说到的其人之品性,虽生于田野乡间,但知孝悌,懂礼仪,博览四书五经,又怎是不识大体之辈呢?”

    “还是说殿下觉得老臣两眼昏聩,认不清善恶喽?”

    赵竑略微吃瘪:“哪里,既然丞相都这样说,想来不差了。”

    然后缩回了群臣当中。

    而此时的皇帝赵扩却将赵竑的不满与紧张看在了眼里。

    其实昨日,丞相便已然进宫禀告了此事,当时在场的杨皇后对赵扩说恐怕赵竑会有所抵触,认为宗室子弟会威胁他的地位。

    赵扩昨日并不相信,但今日,赵竑的所言所行无不透漏着他的愤恨。

    赵扩心道:“难不成,他真要对这些宗室子弟下手么?”

    随即无奈的摇了摇头,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对赵竑失望了,但还是希望赵竑能够有所改变。

    看来,是该给他一些压力了。

    于是开口道:“来人,册封宗室子弟赵与莒为右监门卫大将军,赏金百两,同时赐名贵诚。”

    “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散去,传旨官员将圣旨传达到了赵与芮兄弟二人那里。

    赵与芮倒是有些难以相信。

    虽然他想办法让史弥远将他二人留在京城,同时将兄长推到台面上,但是这好像有点过头了。

    书上说,六月二十二日,也就是五天后,兄长才被封为秉义郎这种小官,直到八月十三日才被封为正四品的右监门卫大将军。

    在自己的影响下,生生提前了两个多月么?

    赵与芮有些恍惚,这么说的话,他和兄长估计要面临更严峻的态势了,毕竟,他们或许已经成为了赵竑的眼中刺肉中钉。

    赵与芮看向了赵与莒,也发现了后者眼中的苦涩,估摸着兄长也想到了吧。

    赵与芮略微打起精神祝贺道:“恭喜兄长,不,恭喜右监门卫大将军赵贵诚兄长。”

    “得了吧,收起你那一套,以后还是叫我与莒便好。”

    “与芮啊,这几天,小心行事。”

    赵与芮白了他兄长一眼:“正相反啊,兄长,我们还要快一步行事,因为事情发展的已经远超我们的估计了。”

    “唉,那好吧,与芮,注意安全。”

    “嗯。”

    皇子赵竑自下朝之后便闷闷不乐,原本已经唾手可得的皇位,好像突然又冒出来了一位竞争者。

    而且还是史弥远那个奸贼扶持的,若是他上位,赵竑明白自己将永无宁日。

    看来有必要召集幕僚合计一番了。

    “来人,叫师傅他们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