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三十四章 临安九县

第三十四章 临安九县

    下朝后,赵与芮只和赵竑寒暄了几句,便匆匆忙忙回到家中。

    赵与莒看到赵与芮归来,便将赵与芮提前收拾好的行礼递了出来。

    “与芮啊,你此行会得罪不少朝中官员,务必注意安全啊。”

    赵与芮轻松道:“无妨,陛下授予三千甲士护卫安全,想必无虞。”

    赵与莒摇头道:“自古便有言,断人财路等于害人全家,你斩断这些士绅的财路,容易激起他们的怒火。”

    “想必他们会雇佣杀手行刺于你。”

    赵与芮笑道:“呵呵~他们愿意自投罗网的话,与芮倒也乐意啊。”

    赵与莒眉头紧皱:“与芮,你注意着点!”

    “明白明白,这次我会带万剑楼的萧陆离、凌怀瑾、白文瀚、顾瑧、慕溟歌五人同行的,一般的杀手还近不了我的身。”

    赵与莒没好气的说道:“你有准备便好。”

    “与芮啊,做事切莫束手束脚,我想史相还不至于现在对你我下手,你大可不必手下留情。”

    赵与芮说道:“明白了,兄长且放心,这帮无良士绅,与芮必将其绳之以法。”

    “嗯,好,是时候启程了。”

    “兄长珍重。”

    “贤弟保重。”

    说罢,赵与芮坐上了车,前往城外。

    城外,殿前司调拨的三千甲士已经等候在门外了。

    一名将军走来,对着赵与芮禀告道:

    “禀临安府观察使,末将曹弈,这是我的副将卫谦、姚燧。见过观察使大人。”

    曹弈是殿前司手下禁军将士的将级指挥。

    大宋军队编制,十人为火,五火为队,十队为营,若干营为“将”,一将三千至一万人不等,若干将组成一个战略方向的“军”。

    南宋军制也曾设“屯驻大军”,著名的岳飞、韩世忠便是大军的“护军”。不过后来便裁撤“大军”。

    由朝廷直接控制各军,军下保留将、营、队、火的基本编制。

    军内设“都制”或“统领”为军指挥官,将内设一正将,两位副将。

    而曹弈即为这三千人的正将,卫谦、姚燧是副将。

    曹弈性格沉稳,往往谋定而后动,两位副将则以勇武著称。

    当曹弈听说自己即将跟随一位十几岁的少年巡查各个县城,不由的有些恼怒。

    曹弈心道:“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陪太子读书?”

    当然了心中腹诽不已,嘴上也不能得罪,只好行行礼。

    赵与芮对这些将领的心思自然清楚,当即下车,说道:

    “此行任务繁重,还要多多仰仗将军啊。”

    曹弈拱手道:“职责所在,必定竭尽全力。”

    当然了,曹弈心里想到:“这些王公贵戚估摸着又是周边转一转,然后就回来了。”

    “说是惩治士绅,但这些人哪次真正的去做过?哪次为军队将士们着想过?”

    “军队战斗力低下是有原因的,饭都吃不饱,将士们或做工,或经商,谁还会专心于训练?”

    “这位小公子毛都没长全,怎么可能有这种思量呢?”

    曹弈不止一次的腹诽当今朝堂的现状,但是人微言轻,总是无力改变。

    赵与芮似是看出了曹弈的忧虑,说道:

    “我知道将军心中多有不满,将心比心之下,与芮也会对接到这种事情感到烦闷。”

    “所以曹将军大可不必遮掩心中的想法,与芮不是气量狭小之人。”

    曹弈眼眸中略微闪动之后,拱手道:“那便得罪了。”

    “无妨,曹将军,你说我们应该先前往那些县呢?”

    曹弈说道:“但凭观察使大人决断。”

    “与芮是这样想的,建隆元年评定县级时,以四千户以上为望县,三千户以上为紧县,二千户以上为上县,千户以上中县,千户以下为下县。”

    “临安府治下九县,于绍兴八年时皆改为赤县或畿县,按改级之前,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为望县,富阳、于潜为紧县,新城、盐官为上县,昌化为中县。”

    “我们自临安出发,要不了多久,消息便会传出去,这对我们极为不利。”

    “所以与芮心想,擒贼先擒王,先去目前县级为赤县的钱塘县和仁和县。”

    “打压最强的士绅,敲山震虎之后,那些较小的士绅才不会成为我们的阻力。”

    “曹将军,你看这样可行么?”

    曹弈愣在了那里,一言不发的看着赵与芮。

    赵与芮疑惑道:“曹将军,你在听么?”

    而后,用手戳了戳:“曹将军,别发愣啊。”

    曹弈咽了口口水,口有点干,问道:“观察使大人,您当真要打击这些不法士绅么?”

    赵与芮笑道:“呵呵~难道还有假的不成?”

    “真…真的?”

    “难道还要与芮立毒誓么?”

    曹弈赶忙摇摇头:“不…不是,观察使大人,在您之前,也有不少王公贵戚出来巡视。”

    “他们无不是接受了当地士绅的贿赂,不但不帮将士们讨回田产,反而助纣为虐,变本加厉。”

    “将士们的心…早就寒了。”

    赵与芮说道:“曹将军,你放心,从与芮开始,便再不会有这等情况发生。”

    曹弈说道:“若大人真的能帮助将士们讨回田产,这三千甲士必然甘为大人驱使。”

    “将校一级,曹弈不敢打包票,但起码数万禁军将士必然会对大人感恩戴德的。”

    赵与芮笑道:“不,不是我,是我们,还有陛下。”

    曹弈点点头:“嗯,那,大人,我们现在就出发?”

    “嗯,出发吧。”

    说罢,赵与芮下车,跟着曹弈走向军队。

    曹弈说道:“大人,您不坐车么?”

    赵与芮说道:“不用,将士们不也全都在步行么?”

    曹弈轻声道:“大人,此去钱塘县一百三十余里,您…”

    赵与芮白了曹弈一眼:“曹将军这是看不起我么?与芮于田野乡间长大,干得了农活,爬的动深山,百余里奔波,何足挂齿?”

    曹弈笑道:“如此,敢请大人与曹弈同行了。”

    “请!”

    “请!”

    路上,赵与芮不断的和曹弈谈论大宋的军队制度,将士们的战心战力等问题。

    曹弈颇晓军略,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的灌输给赵与芮。

    当然,赵与芮也往往有着独到的见解,也总让曹弈眼前一亮。

    当然最让曹弈倍感钦佩的是,赵与芮一点没有身为观察使的架子,与士卒同行,脸不红,气不喘。

    在曹弈看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们泼文弄墨还行,让他们来回奔波,那可真是难为他们了。

    但赵与芮不同,似乎是有练武的底子。

    半路上,甚至还与他的副将卫谦切磋了一番,战至平手。这都不由得增加了曹弈的好感。

    让曹弈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夜半,曹弈来到了赵与芮的营帐中。

    “大人,曹弈有事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