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一百零二章 擎天之柱(第一更)

第一百零二章 擎天之柱(第一更)

    赵与芮知道,世界上的大才不多,但小才可是多得很,科举考试将大才收入囊中,却忽略了小才能够创造的价值。

    就好比这次进京赶考的上万士子,刨开混吃的人,怎么说也得有个七八千有些想法的士子。

    这些人的能力并不差,甚至在整个大宋都是排的上号的,只不过他们不是最拔尖的那部分人罢了。

    科举考试的一个小小的弊端就在于选用的人数和人才的数量不对等。

    这些士子一旦没有中举,就只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当一个穷秀才,一辈子可能都熬不出头了。

    所以赵与芮要改变这个状况,将这些士子充分的调动起来。

    赵与莒也明白,国家正是缺人才的时候,因此也不吝惜财帛之物。

    虽然大宋财政非常紧张,但这些钱该花还是要花的。

    赵与芮又问道“兄长,昨日那宇文靖您看如何?”

    赵与莒颔首道“此人诗书兵法虽然不行,但却是个干实事的人,昨日他提出来的兴建由临安府到建康的运河计划,朕认为可行。”

    “临安府附近的屯驻军队很多,足足二十万之众,一旦发生战事,大宋没有办法将如此庞大的军队迅速输往前线。”

    “而一旦运河建成,不但极大地缩短了运兵距离,同时让后勤补给的压力轻松好几倍。”

    “而且来往的商贾也会更加的频繁,漕运也能成为大宋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所以朕应允了。”

    “朕授予此人工部侍郎之职,调用两浙西路和江南东路的一切劳役资源,争取一年内完工。”

    赵与芮点头道“嗯,甚至以后还能多修建几条运河,大宋疆域辽阔,漕运总归是要比骑马方便的。”

    赵与莒皱眉道“贤弟似是在讽刺我大宋疆域领土?”

    “岂敢岂敢,与芮不过实话实说罢了。”

    “哼~宇文靖是个可以入选云台的人,云榜十杰估摸着也都差不多可以,加上之前内定好的十九名人选,留给其他人的机会可不多了呀。”

    “不~宁缺毋滥,哪怕填不满三十六个人,也不能轻易让人进入云台。”

    赵与芮说道“皇兄是担心,此次科举撞不上大才了么?”

    赵与莒轻轻点头“颇有才学的人已经被我们发掘的差不多了,云榜十杰也大部分都是各大书院中的优秀士子。”

    “其他想要出大才,恐怕就有点难了。”

    赵与芮笑道“怎么会?真正的大才都隐于世间,起码,今早与芮在城门口就看见了大才。”

    赵与莒疑惑道“与芮为何如此确定呢?”

    “隐隐的感觉吧,但与芮有七成把握。”

    赵与莒笑道“好,既然贤弟有这等把握就好,此次科举贤弟操持即可,朕去料理城南水泥场的兴办之事。”

    “短短半年时间,各路治所已经全部铺设了水泥地面,效果很好,而且自临安向建康、绍兴、福州、亳州、洪州、广州、潭州、江陵、襄阳等地区的官道都换上了水泥地面。”

    “起码这半年以来,从未出现过大面积的地面破损情况,商贾流通也越发便捷,运输更加的迅速,根据户部统计,今年的商税至少能增加两成。”

    “但朕思来想去,现在是国家的起步阶段,尽量做到让利于民,这样民众才会为朝廷的各项措施予以支持。”

    “因此朕想要削减一成的商税,让商贾们更加活跃。”

    赵与芮同意道“如此也好,皇兄,修建水泥路不仅是朝廷需要的,实际上各地县也需要水泥路。”

    “不妨由各地士绅、商贾自愿承包水泥地面的建设任务,所承包的费用一半可以用来抵扣税款。”

    “这样朝廷就能节省出来更多的劳动力,我们只需要生产就行了,至于怎么用,如何用,那些商贾比我们更明白。”

    赵与莒点头“好,就这么办,朕这就去拟旨,科举之事就拜托贤弟和若水了。”

    “与芮必不辜负陛下所托。”

    赵与莒走了之后,赵与芮就回到了荣王府当中,那里有着等候自己的邓若水。

    赵与芮回来之后说道“若水,让你久等了,适才与芮正和陛下商量接下来的路子。”

    邓若水笑道“无妨,下官此来正是要和殿下商议科举初试的。”

    虽说赵与芮将题目定为了强国之术,但为了一定程度上安抚儒生们,而且也要进行第一轮的筛选,因此设置了初试。

    赵与芮说道“若水,初试只是为了将那些品行不端的人给淘汰掉,因此不用设置过难的题目。”

    “四书五经所讲,我们不考原文,只求每个人对四书五经当中阐述的道理的理解。”

    “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不考这句话的原文,考的是士子们如何看待思和学的关系,我们要听听他们的心声,而不是他们背书的苦水。”

    邓若水颔首道“荣王殿下所言甚是啊,真相他们也是这么看的,大家不是迂腐之人,要的是变通,要的是实用之才。”

    赵与芮点头道“如此,便拜托若水辛苦一下了,这几日将题目拟定好,然后就开始初试。”

    邓若水拱手道“包在下官身上。”

    邓若水和赵与芮有商谈了一会儿之后,便离开了荣王府。

    赵与芮一人躺在座椅之上,问道“顾兄,最近京城里面有没有传言一类的?比如说谁谁才学出众啦;谁谁又如何勇武了?”

    顾瑧笑道“这倒是没有,出名的都被云榜登记了,应该没有例外吧……”

    赵与芮摇摇头“顾兄,走,我们乔装打扮一番,咱们也去住进金榜客栈瞧瞧。”

    顾瑧疑惑道“为啥不去隔壁的梦蝶阁?云榜十杰都住在那里,而且殿下还能……”

    赵与芮无语道“顾兄,够了啊,别提这件事!”

    “另外,云榜十杰虽说都颇有才干,但还是不太够啊。”

    “让他们当一名将军或者制置使,他们有这个天分,大概就和曹弈、孟溪这些人一样。”

    “很强,但还不够强。”

    “我想要找到的是像孟宗政之子孟珙一样,能把国家扛在肩上的擎天之柱。”

    顾瑧颔首道“行,我这就去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