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饺子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饺子

    猎物就该有一个猎物的样子。

    蒙哥很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定位,他不再是那个不可一世的蒙古大汗,他现在是落在了赵与芮的大包围网当中。

    宋军就像饺子皮一样,将整个蒙军裹成了饺子馅。

    蒙军并不是不能突出重围,但是要选择突围的方向。

    实际上宋军的兵力总数也就比蒙军高一倍。

    这个数量的宋军或许可以轻易击溃蒙军,但是很难全歼蒙军。

    蒙哥倒并不担心在这里被全歼,他担心的是如果在这里损失太大的话,赵与芮真的有可能兵锋直指漠北草原。

    宋军主力铁骑只有十万出头,但要是将全部的宋军步骑也给调集起来的话,宋军的铁骑总数将有二十五万左右。

    这个骑兵总数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蒙军。

    而且宋军这些年来大量的寻找蒙古的一些老百姓传授宋军将士骑射之术,宋军的骑马水平那是直线上升。

    宋军以前的时候都是一群马上步兵,骑兵作战最讲究灵活性和机动性。

    重装突击骑兵的占比一直都不高,轻骑兵才是作战的主流。

    如果只是马上步兵的话战斗力还不如步兵。

    须知骑射就算是射箭再准也比不过那些步兵的齐射。

    对射的话,骑兵往往是不占优势的,骑射的优势就是灵活,可以在运动中歼敌。

    以前的宋军铁骑并没有引起蒙哥的警惕,因为以前的宋军铁骑骑射水平很低,大部分都是靠着骑兵进行突击,运动,堵截和骚扰用的。

    可现在宋军铁骑的作战能力上来了,已经不再是哪个谁都能欺负的骑兵部队了。

    就算是蒙军铁骑也不能正面击溃一支兵力相当的宋军铁骑了。

    如此说来,蒙军还有什么优势?还有什么在宋军面前可以挺起腰杆的东西么?

    蒙哥想了很多,没有找到答案,还是执着于眼前如何突围吧。

    宋军在整个西夏地区张开了一张很大的包围网。

    因为宋军的兵力其实也是有限的,有些地方的防守会很薄弱,有些地方的防守会很严密。

    这就是在猜,蒙哥和赵与芮谁能猜到对方的心思,就可以达到的自己的战略目标。

    赵与芮的想法是,大摆空城计,那些城池根本不立旌旗,看着似乎没有人的样子。

    宋军实际上是在故布疑阵,他们在野外有很多屯驻大军的地点。

    赵与芮料定蒙军肯定不会走城池的。

    那些城池防守十分的严密,虽说驻军不多,可一旦被发现,蒙军很容易就被困在那里无法自拔。

    赵与芮也不怕蒙哥反其道而行之,从城池方向突破必然面对宋军的强大火力攻击。

    虽然宋军的炮石储备几乎没有了,但是坚持个一天还是可以的。

    宋军的大部分机动兵力都屯驻在野外,所以就算是蒙哥攻城,各个方向的宋军也会全部疾驰而去。

    不过赵与芮也没有信心完全留住蒙军。

    宋军的包围圈说严密吧,其实并不严密。

    为了防止被蒙军各个击破。

    宋军在野外驻防的部队编制至少也要十万人以上,这样哪怕遇到了蒙哥的主力大军,也可以奋力一击,不至于被很快的击败。

    只要扛得住,后续的援军一旦赶到那就是围歼战。

    宋军总共七十余万人,共有七个方向的兵团。

    夏州到中兴府的这一段距离是蒙军最有可能走的方向,因此四个大军驻扎在那边。

    西边的话,蒙军必须要跨过黄河,那对蒙军来说是一个很难的选择。

    跨河动静太大,一定会被发现。

    因此赵与芮将大概派遣了十万人在黄河沿岸依托那里的长城城墙构筑了防御阵地。

    至于东部的话,蒙军也有可能主动进攻宋境然后从大宋的境内迂回。

    所以东部和南部也都有十万大军驻扎。

    总之赵与芮认为蒙哥还是从北部突围的概率大一些。

    从其他方向突围的话,肯定会被继续缩小包围圈,那样的话得不偿失。

    从北部突围蒙军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漠北。

    整个十月份,蒙军在小沙漠当中打转,这里是宋军不愿意涉足的地方。

    虽然蒙军的后勤已经严重不足了,但是蒙哥仍然沉得住气。

    蒙哥要做出绝对理性的判断。

    不能因为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干扰了指挥,否则很容易把全军拉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十月十三,蒙哥毅然做出决定。

    全军西渡,跨过黄河,从西侧突围!

    蒙军三十万兵马全力开拔,同一时刻宋军的斥候也受到了线报。

    十月十五,赵与芮坐在作战指挥营帐当中,看着蒙军的行动路线眉头紧皱成了一个“川”字。

    蒙军倒是真的反其道而行了,没有走寻常路。

    跨河而击,很容易吞下让人难以接受的战损。

    宋军在那里并不是没有防备,宋军的大军可以在滩头阵地阻拦蒙军很长一段的时间。

    不知道蒙军会用什么方法渡河。

    蒙军的大股部队来来到了黄河沿岸,他们用竹筏编织成小船,然后和字节强行渡河。

    蒙哥猜准了宋军的炮石储备都在之前的西平府之战中用的差不多了,因此现在面前的这些宋军的炮石肯定是不充裕的。

    最多轰击个一天左右就会告罄。

    蒙哥这一点倒是猜对了,其实宋军的炮石储备比蒙哥预想的还要糟糕一点。

    宋军三轮炮击之后,几乎就没有继续的动力了,弓弩手倒是还有箭矢,不过对于蒙军来说麻烦不大。

    宋军的守将麾下只有三千人,而蒙古三十万人从这个方向突破,他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得身先士卒向前冲击。

    滩头是蒙军最难快速夺取的地方,十万宋军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增援。

    赵与芮全军也在朝着这个地方冲刺而来,直插蒙军的背部。

    蒙军也丝毫不含糊,全军出击抢滩登陆。

    宋军的援军还需要一小段时间,因此这位宋军将领只好率领着自己麾下的三千人向前冲刺。

    只有把蒙军锁死在摊头之上,才有可能为整个宋军赢得最大的利益。

    宋军将领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狠历之色,最终毅然而然的决定,全军出击,奋力一战!

    三千宋军在三十万蒙军面前犹如雨中浮萍,似乎根本不堪一击。

    但是抢滩登陆的蒙军一次投入的部队也不多,这也让蒙军没有办法短时间内突破宋军三千人的猛烈冲锋。

    这些宋军知道自己可能无法活着走出战场了,但也没有人有太多的担心。

    按照宋军的军功制度的计算方式,他们在这里是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头功。

    他们的家人都不是独生的,因此都可以有着不错的田亩分配和朝廷给的银子。

    他们的孩子还可以进入到太学堂当中,接受大儒们的教导。

    他们自己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而这一切都需要他们今日的奋战!

    “冲~!”宋军将领满腔热血,手提大砍刀直接冲上去。

    宋军悍不畏死,此时的这批宋军完全成为了陷阵营才有的英姿。

    而蒙军同样勇猛无畏,他们知道,无法渡河的话,几十万大军都会被困在这里。

    没有人有犹豫,没有人会胆怯,这个时候,当血腥的气息冲上了头颅,那就没必要管这么多了。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砍翻面前的人。

    宋蒙的洪流交织在一起,互相厮杀。

    远方宋军的旌旗开始浮现,蒙军最终还是拿下了滩头阵地。

    但是这支宋军的分队并不是无用功,他们成功阻止了蒙军大规模的登陆。

    登陆的蒙军只有数千人之多,完全不足以形成强有力的威慑。

    三万先锋部队赶到,宋军开始重夺滩头阵地。

    蒙哥的麾下一波又一波的蒙军挥舞着刀枪开始渡过黄河。

    双方在滩头开始了混战。

    双方无数的援军都开始在这里展开了碰撞。

    蒙哥一直希望的,没有任何的地利优势,没有任何的其他因素干扰的正面对决在这里发生了。

    这并不是蒙哥现在期待的,不过这都不重要了,宋军的援军赶到了,蒙军也要全力压上了。

    蒙哥使了个眼色,那为蒙将立刻明白了。

    河水中,原本那些芦苇丛立刻化为了蒙军的士兵。

    蒙军一直在等待宋军聚集到一个地方,这样他就可以从薄弱的地点发起突击。

    另外三个滩头阵地被迅速的占领,蒙军三十万开始全面渡河。

    十万宋军就算是分兵迎敌也有点支撑不太住。

    镇守这里的是陈玠,陈玠相信荣王正在朝着这个方向驰援。

    他的任务就是把蒙军钉在这里三天左右。

    既然蒙军想要抢滩登陆,那没有问题。

    十万宋军不再分兵,而是汇集成了一个方向,猛打一个滩头阵地。

    蒙军总不至于在每一处滩头阵地上取得优势。

    宋军暂时放弃一些,压制那些蒙军最重要的中间的阵地。

    那样就算是蒙军渡河了一些部队也是被从中间割裂开的。

    陈玠很明白蒙军的意思,渡河击溃宋军然后逃回漠北。

    必然不会和自己打什么围歼战,因为宋军的六十万大军就在身后。

    陈玠心中安定后,决意玩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