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二百四十六章 收复三大部

第二百四十六章 收复三大部

    十六万的宋军铁骑开始聚集蒙军的主要阵地前进。

    蒙军铁骑,拥有十一万余,目前正在选择分开游弋作战,不与宋军正面激突。

    蒙哥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和宋军相比是实力上的差距,所以并不和宋军正面交战。

    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宋军的士气还没有崩溃,但是蒙哥已经察觉出了宋军的异样。

    他们在大宋的阵营中不是没有内应他们了解到宋军的后勤补给不但没有中断,反而加倍供应。

    宋军平常都是吃谷物香等粮食作物,没有什么肉类。

    可现在切断了咽喉地区之后,宋军反而肉类食物供应非常大,几乎每两三天都能吃一顿。

    而且宋军的医疗条件大为的改善,一些大宋境内的郎中都来到了这里,宋军因为受伤而死亡的士兵越来越少。

    战斗的死亡不一般,并不是全都是战死在当场,有着许多的士兵他们还没有奔赴战场,他们受了严重的伤病,瘟疫都会导致死亡的情况。

    一场战役若是阵亡了一千士兵,那么至少会有三千士兵受伤。

    而三千的是受伤士兵中就会有数百人,因为没有足够好的医疗条件而失去生命。

    不少朝代都不重视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不少强悍的士兵失去了作战能力。

    大宋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的强大,因此大宋非常重视这医疗条件的改善,暂时的药堂建立,足以让士兵们减少因受伤而死亡的概率。

    这些建设虽然并不能直接的强化战斗力,但是足以让士兵们安心,他们的生命不会受到更大的威胁和二次创伤。

    相比较来说,蒙军就不注意这一点,因此蒙古的许多士兵在与大宋的作战中常常因受伤感染而导致最终死亡。

    蒙哥竟然察觉到了宋军的内部虚实,就自然不会再按照原本的计划,拖垮宋军,从而进行决战。

    虽然心怀不甘,但是蒙哥意识到这是他的主力部队不能够因此困在这里,必须想办法撤退。

    蒙军的铁骑太分散了,已经有八万铁骑正在外面,主力的十一万被面前的十六万宋军铁骑团团的围住,很难有发挥的余地。

    山脉那边的四万蒙古铁骑被曹有文的三万宋军铁骑纠缠住,很难脱身。

    虽然曹友闻的三万铁骑无法取得正面的胜利,但是拦截住蒙军足够了,。

    而蒙军的主力却无法迅速的击溃宋军主力,别说击溃了,就算是能够安然撤退都不一定。

    当实力差距太大的时候,没有天时地利人和,实在难以战胜敌军。

    三峰山那样的奇迹也是依托于雪天的无敌天气条件,以及三峰山特殊的地势,才给予了蒙军以少胜多,反败为胜的机会。

    可上天永远不会只垂青于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国度,他们的运势也是有限的,蒙军再也没有遇到像三峰山那样有利的条件,再也没有那等极端的天气和地形。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宽阔无垠的大草原,是阳光高照的烈日,哪里有什么雪山,哪里有什么山峦,哪里有供他们冲刺的坡度。

    他们的选择唯有一样,那就是和宋军铁骑正对面的厮杀,谁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对于此,其实宋蒙双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也没有必胜的信心,虽然宋军占据优势,但是蒙军的实力不容小觑。

    宋军的主力铁骑,接近十六万,在宽大正面上排开,其中的一支主力铁骑开始向北部突进。

    隆州附近的蒙古大军开始朝着东北的胡里改路方向撤退,而此时的宋军已经沿着松花江逆流而上企图拦截住蒙军的主力铁骑部队。

    蒙军天气越过松花江之后,还没有抵达会宁府便被宋军的一支部队追上。

    霍青云率领的三万铁骑,最先抵达战场咬住了蒙军铁骑的东南军团。

    蒙军铁骑留下数千铁骑与霍青云缠斗继续,向会宁府方向撤退,但好巧不巧,从西部迂回而来的宋军王坚部已经与蒙军交上战。

    孟珙、余玠和赵与芮部相继赶来,已经与开始遭遇蒙军的西南部军团开战。

    蒙哥无奈之下只得掉头开始进行松花江上的大决战。

    蒙军铁骑开始了自己的战略部署,蒙哥将前军向后撤退,想要将宋军引入洼地地区,企图利用更高的地势来冲击宋军。

    可宋军并不上当,霍青云和彭大雅的两支铁骑部队向两翼展开,同时抑制住蒙军向西部和东部方向撤退的道路。

    宋军的铁骑部队从正面的高地是发起了迎面冲击与蒙军铁骑悍然纠缠在一起,不给蒙军铁骑迂回的机会。

    双方就正面展开了激斗,谁先撑持不住就会导致最终的大败。

    在松花江附近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两昼夜之久,蒙军铁骑损三万余开始向卫宁府方向撤退。

    而宋军损失也不小,宋军折损了两万铁骑,但同样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宋军十四万主力铁骑向着漠北草原方向追杀而去,沿路上斩杀蒙军铁骑无数。

    蒙军铁骑丢盔弃甲,以最快的速度逃往了漠北草原方向,并且在那里重新构筑防御阵势。

    七月十九,当蒙哥收到了线报得知宋军通过海路运送物资的消息之后,立刻传令在锦州驻守的蒙古铁骑撤退。

    可惜为时已晚,宋军并没有追击前往蒙哥的铁骑部队,转而从隆州方向向西北进攻迂回到临潢府,主力大军早已在那里等候四万蒙军铁骑多时。

    十二万宋军铁骑,包裹住四万蒙军铁骑展开了围歼战,这支蒙军没有任何的支援,他们唯有与宋军最后一战。

    宋军还有两万铁骑留在会宁府方向诱导了蒙哥的视线,蒙哥并没有察觉宋军的主力已经向西部迂回。

    宋军十二万大军围歼了蒙军的四万铁骑,自己自身损失一万余,之后十余万铁骑朝着东北路招讨司的草原地进发,斩断蒙军西部退路。

    此时的蒙军铁骑,从长白山山脉余脉地区赶回了上京北部,曹友闻部则汇合了原本留在会宁府以南百里处的两万宋军铁骑。

    宋军铁骑开始在东北路招讨司的草原地汇合,在那里,宋军拥有铁骑超过十五万,而蒙军的铁骑已经不足十万。

    蒙哥知道这场战役蒙军已经失利,但是他们并不能放弃挣扎他们必须要将这十万铁骑带回到蒙古地区。

    为了和保留自己的有生力量,蒙军开始沿着黑龙江朝着东北方向继续撤退,路过胡里改路地区进入黑龙江流域而后,向西北方向迂回。

    宋军则沿着嫩江方向继续向北一路沿线切断蒙军与蒙古草原地区的联系。

    为了不让蒙古漠北草原的十万铁骑向着三大部草原地区支援,囤积在东胜州附近的十万宋军铁骑,开始向汪古部方向发起突击。

    一旦蒙军铁骑试图向东前往驰援,宋军的十万铁骑将毫不犹豫的攻击哈拉和林。

    这就让蒙军的铁骑被迫留在了汪古部地区,抵御宋军铁骑的攻击。

    蒙军铁骑在向西撤退的途中,与黑龙江的上游地区,最终被宋军铁骑拦截,双方激战两昼夜,蒙军损失两万余,最终撤回了漠北草原地区。

    宋军虽然也损失不小,但是成功收复了三大部地区的广袤草原。

    整个三大部地区的广袤草原全部纳入了大宋的版图,这些草原虽然目前没有什么物产,人烟也十分的稀少,实在没有多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价值。

    其实即便宋军收复了这里,也不能将它转化为战斗力,也更不能囤积更多的军队防守这里,蒙军实际上还是来去自如,但战略态势却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宋军的铁骑仍有二十五万左右,而蒙军已经下降到十五万出头。

    双方的实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宋军还会继续积蓄力量,然后逐鹿塞北。

    蒙古铁骑没有丝毫的乐观情绪,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能够完胜目前的大宋铁骑。

    漠北草原似乎成了他们最后的防线和救命的稻草。

    这里是他们的主战场,这里是他们最熟悉的家园,这里拥有着广袤的草原以及沙漠。

    这里是最极端的作战地形,这里拥有最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最差的补给通道。

    也许宋军能够在三大部的草原地区取得胜利,但绝难在这里继续取得胜利。

    这里的水源就不够,大军估计根本不适合大骑兵军团的作战,如果宋军指望依靠数量的优势压倒蒙军,那么他们的补给将是天文数字般的夸张。

    蒙军虽然撤退到了漠北草原,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继续在那里积蓄力量,虽然他们丢掉了不少的土地,但是蒙哥已经和四大汗国地区谈妥,请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支援。

    毕竟是一衣带水,毕竟曾经都是同属于大蒙古帝国,他们还是有着一定的联系存在的。

    蒙哥是拖雷一系的,虽然察合台系和窝阔台一脉对蒙哥不待见,但是原本术赤一脉却给予了大蒙古国以帮助。

    蒙古得以有了一个喘息的机会,支援而来的物资可以让蒙古恢复速度加快。

    若是没有这笔物资的驰援,蒙军重建铁骑的速度都要大幅度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