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二百四十八章 东线试探

第二百四十八章 东线试探

    蒙军虽然担忧不知道宋军会从哪个方向进攻,但是他们并不惧怕,漠北草原对他们来说优势很大。

    宋军也深知这一点,但是他们并不打算完全的放弃东线也就是三大部地区。

    宋军完全没必要迂回到漠北草原,他也可以从辽东半岛也就是三大步的西南角,然后从那里向草原发起突击。

    虽说那里没办法展开宽大正面的纵深突击,所以没办法调集重兵突入漠北草原,但是也不失为一个进攻的方向。

    不过总体上来说那个方向也基本属于塞北的区域,也就是幽云和辽东方向。

    宋军开始在东线进行试探性的攻击,虽说并不是最终的决战,但是攻击是不能减少的。

    现在是端平七年的春季,这时候正是蒙古人放马牧羊的时期,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去进攻他们,就无法消耗他们的国力。

    蒙古的国力就是他们牲畜数量的多少,众所周知,在春季的时候牛羊移动过于频繁,那么他们就会掉膘,掉膘的话肉量产出就会减少。

    宋军铁骑秉承着进入草原当中,就算无法将牛羊抢走,也会将它们全部解决掉,不给蒙军留下一根羊毛。

    宋军在东线聚集了大约五万铁骑,随时准备发起突击,时任东北路招讨司总将领的孟珙决定率领铁骑部队过大兴安岭想着草原上的目地发起突击。

    弘吉剌部的草原,也就是蒙古漠北草原的东部地区,那里拥有着不少的河流,胡珀,因此是非常丰美的水草地,牧民们都喜欢在那里牧马放羊。

    孟珙率部越过大兴安岭之后,立刻选择奇袭了这里的所有的村庄部落,能带走的牛羊马匹一律带走,带不走的也全部就地干掉,变成肉干带走。

    蒙军闻讯大怒,立刻调集了数万铁骑向着弘吉剌部驰援而去,可惜的是,孟珙在弘吉剌部来回游弋,先是向每一支抵达了呼伦湖畔,然后越过呼伦湖畔,转而向西南,攻向乔巴山,再从乔巴山迂回到贝尔湖,最后返回到了东北路招讨司地界。

    蒙军铁骑如同没有眼睛一般在整片牧地当中绕圈圈他们根本没有找不到宋军,反而却被宋军偷袭了一个又一个的部落,一个又一个的牧地相继沦陷,让蒙军在春季的牧马放羊当中损失惨重。

    宋军自然打算乘胜追击,他们不打算给蒙古人任何喘息的机会,东路的战事尚未完结的时候,在临潢府聚集的宋军三万铁骑,顺势出发,与衡州形成呼应两支宋军铁骑一路北上,绕过汪古部的东北地区迂回向西,最后从汪古部的北面杀入,劫掠了汪古部的牛羊马匹,遣散了当地的部落牧民,将大部分的民众迁移迁徙到了长城内部。

    一来二去的宋军冲击让蒙古恼羞成怒,他们决定报复蒙古聚集了八万铁骑于大兴安岭的西部地区汇合。

    蒙军集结完毕之后,从大兴安岭一路跃入了东北路招讨司地界,八万铁骑与五万宋军铁骑发起了激烈的冲突,三昼夜之后,宋军战败后撤,宋军选择驻守到了城池当中,蒙军铁骑绕过了东北路招讨司一路进逼会宁府。

    会宁府守军拼死相抗,死守半月之久,宋军的铁骑终于赶到临潢府,出发绕过东北路招讨司包抄到了蒙军的后方,双方大战两昼夜,蒙军铁骑战败后撤。

    但是蒙军铁骑反而朝着隆州方向进攻而去,蒙军攻克隆州,隆州城内财产损失无数。

    东北路招讨司主将孟珙会合了多路宋军精锐铁骑,沿着松花江顺流而下,于隆州地界一举击溃了蒙军的铁骑主力,蒙军铁骑主力元气大伤,绕过河流回到了大兴安岭。

    双方损失数量虽然相当,但蒙军铁骑进入到了三大部地区,劫掠许多地方,让不少地方又化为了千里白地十不存一,大宋的在三大部地区苦心经营了一年时光,不少的东西化为泡影。

    抗击蒙军铁骑的任务,艰苦卓绝,但是东线的试探并非毫无益处。

    事实已经证明,宋军铁骑的运用能力在提升大迂回作战,宽大正面的多线突击战术也运用的相当娴熟,多路联动,也能够战胜蒙古的铁骑。

    蒙古地区仍然不放弃对大宋三大部地区的进攻,甚至打算掀起当地的叛乱,蒙古选择了一些使者带着重礼前去一些部落招降那里当地的人。

    部落里的首领们再三思考,没有下定决心,他们需要蒙古在战争当中证明自己。

    部落首长对着蒙古使者说“你们都已经屡战屡败,怎么还能够让我们相信能够战胜大宋呢?”

    “如果你们无法战胜大宋,我们就算揭竿而起也没有任何建立自己国度的方法呀。”

    蒙古使者一脸自信的说道“我们蒙古大汉励精图治,现在骑兵总数恢复三十万有余。”

    进入中原地区或许还十分的困难,但三大部草原历来属于各部落管辖当中。

    饶是宋军铁骑,他们攻入进来,也是十分的艰难。

    我们既然占据着地理优势,若你们揭竿而起,我们东西配合必能将东北路招讨司,上京会宁府隆州的全部驻军斩于马下。

    这话倒是说的部落的头领有些心动了,他也知道大宋对他们管的松并不是因为什么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没有更多的余力。

    既然拥有这样的机会,那他为何不奋力一搏呢?

    这位部落头领回复道“蒙古使者你去禀告你们家的大汗,到了约定的时间,我自会起兵,到时候还请大汗不要吝啬兵力一定要全力出击,否则我再也不会相信你们。”

    蒙古使者见状,心中狂喜,立马答应道“放心吧,首领,我们一定会按时起兵,还望你们不要背弃盟约。“”

    可这位蒙古使者前脚刚走,后面大宋的使者就来了。

    大宋的使者带来了赵与芮的一封手书,赵与芮里边说的话不多,唯一的一句就是对这些首领说。

    首领们,这些三大部地区的草原,让你们来使用,让你们放马牧羊,但是你们一定要记住,你们可以放牧,但绝不能放肆。

    这句话倒是提醒了部落首领这个部落首领,心中疑虑万千,他不明白赵与芮为何这么说。

    但不用他想明白,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宋军的步军铁骑就已经赶来。

    宋军早已调集十万大军,从辽东半岛地区出发,直奔会宁府,整个部落所有的牧民全部被扣押,所有的军械全部被拿下。

    赵与芮的意思是,既然你们不听话,那就不需要你们来管辖了,这些地方从此与你们再无干系,你们既然想回到你们自治时代,既然想要去寻求自由,那很好。

    外兴安岭地区一片不毛之地,那里的也有大片的草原,既然你们想要自由那就去边疆去给我们开拓疆土。

    在部落首领一脸悔恨当中,他和他的部下全部被只配到了外兴安岭,有专人看护着它们,在那里终生不得回归。

    赵与芮用雷霆手段摧毁了这些部落想要揭竿而起的想法,而此时的蒙古人却并不知道,他们依旧在准备这项东北路招讨司进攻。

    宋军在东线埋设了一个巨大的陷阱,等着蒙古主动来踩,他们从部落首领那里知道了,蒙军的进攻方向那就是还是越过大兴安岭,攻击东北路招讨司的水草地。

    那么大宋可以着手进行妥善的准备,大宋调集了接近十万铁骑,在那里围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铁骑虽然不会去打击蒙军,但是形成包围圈之后,可以从四面八方去游斗进攻的蒙古铁骑。

    在那些重要的城池当中,会有不少的步兵负责防御,从内地专门抽调了一些步兵驻守这里的城池,那些没有用派上用场的军械也可以再度使用。

    端平七年六月夏,当蒙军恢复了一些元气之后,蒙古的铁骑开始集结,朝着宋军所在的三大部地区发起进攻,他们已经拥有三十余万铁骑部队,完全可以发起一场大规模的进攻。

    就是宋军的铁骑在幽云地区附近的活动太烦人,使蒙军的主力铁骑无法离开漠北草原。

    蒙古也调集了八万余铁骑部队,突破大兴安岭后,直插东北路招讨司。

    可惜这支蒙军并没有捡到便宜,他们一离开大兴安岭就遇到了宋军铁骑的拦截,在他们突破了两层封锁线之后,进入水草地却发现并没有牧民和部落也没有牛羊马匹,等待他们的唯有强悍的大宋铁骑。

    双方在东北路招讨司的水草地大战两昼夜,蒙军铁骑遭遇到了七八支宋军铁骑的轮番攻击。

    无数的蒙军将士在那里折戟沉沙,蒙军铁骑尚未取得战果便被扼杀在摇篮当中。

    激战的结果导致蒙军铁骑丢盔弃甲,迅速撤退回了漠北草原。

    八万蒙古铁骑在东北路招讨司地区折损三万余人,不得不选择后撤,同时蒙哥也不得不选择短暂的和平。

    整个端平七年的前半年双方在东线,围绕着东北路招讨司地区展开了轮番试探,双方都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反而都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