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再遇老子 » 第二十六章 两条腿走路

第二十六章 两条腿走路

    “按你这么说来,那岂不是公与私之间永远都不可能实现平衡?”陈乐有些迷糊,不太肯定老人想要表达什么。

    “如果你要的是绝对的平衡,那么永远都不可能,世间所有的公平都是动态平衡,这是可以实现的。

    不知你发现了没有,我们现在实行的就是这种动态平衡,在你以后的生活中会慢慢体会到。

    这个平衡系统主要由几个方面组成。人生平衡系统,公私平衡系统,和地域间平衡系统。”

    这时的陈乐产生了一股冲动,他很想立马去了解这套系统究竟是什么样的。

    当然,他的一举一动都没能逃不过老人的双眼。

    “小伙子,不要着急!人生虽然短暂,但其实也很长,该知道的东西,慢慢都会知道的,千万不要急功近利。”

    这句话让陈乐瞬间冷静了下来,他这才想起关于人性的问题,以及如何聚合善与恶两种力量,都还没有找到答案。

    “我确实太冲动了!”他说。“但我还是不明白,善恶与公司之间,究竟如何产生了关联,又该如何聚合这两种力量为人所用。”

    老人满意的点点头。

    “虽然急躁了些,但脑子还是清醒的,并非无用之人。”

    这句话有点伤人自尊,但陈乐乐意受之,并没有任何的不适。

    老人接着往下说。

    “不管是善也好,恶也罢;公也好,私也罢。这些对立的力量都是统一的‘人’这个整体之下的。只有人对人进行评价时,才会用善恶公私来区分,进行区别对待。

    这个问题也就回到了它最根本的地方——人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陈乐可以回答,黄老师之前讲过,他认为那是很重要的一课。

    “人是物质的身体和灵魂共同构成的整体。”他回答。

    “那你知道身体和灵魂各有什么需求吗?”老人又问。

    “需求?”

    陈乐只知道人的几大需求,还是上一世知道的。

    衣食住行是基本需求,安全的活着,爱和被爱的需求,获得别人尊重的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但真要说身体和心灵各有什么需求,他还真答不上来。

    “我只知道一些笼统的概念,但这样区分开来,我也说不清楚。”他如实回答到。

    “人是一个整体!人有两条腿,一条腿走路是不自然的,只有两条腿交替运行前进,人才能够灵活的做出各种前进与后退的动作。左右手协同合作,人才可以做一些精细的动作。

    心灵与身体也是一样,两者实现和谐的统一,人做事情才会有章可循。

    身体的需求都体现物质层面,是客观的存在,因为身体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只能与客观存在的其他物质进行交流与互动。

    身体的需求,一是生存,也就是活着;接着是安全,保证身体不受伤害;然后是满足身体的欲望,也就是**。为了实现这些目的,身体的行动是迅疾的,其他时候则是慵懒的。这就是身体的需求。

    心灵的需求,第一是安全,既包括身体的安全,也包括情感安全。身体能安全存在,是心灵存在的基础,这是第一位的。

    接着是情感安全,主要表现在对喜好的事物的持续占有。

    而后是尊重,这是由于心灵的内在性决定的。心灵在身体的内部,不为外界所见,所以每个人的心灵总是渴望与外界产生交流,并希望通过交流获得彼此的尊重和认可。实现自身价值,就是获得尊重和认可的最佳途径。

    所以,一个人一旦解决了温饱问题,解决了生存安全问题,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上面来。通过自我实现的方式,获得爱,获得尊重和认可。”

    陈乐一边听一边思考,试图找出其中的破绽,但令他是失望是,他三十余年的人生中,追求的似乎就是这些东西,虽然曾经的陈乐自己也不清楚。

    陈乐曾经创业,想要挣很多钱,开豪车,住豪宅,但其根源只有两个,一是获得别人羡慕的生活方式,这其实是一种变相获得别人尊重和认可的手段。

    其二便是获得爱人和亲人持续的爱,他想通过更好的物质生活,让他们也过上更好的生活,从而实现这种爱的持续性。

    人们对于钱的执着,真的是因为钱很重要吗?

    当然不是。陈乐想,钱能够需要的时候换来想要的东西,这才是他们想要的。但陈乐还是不能理解,人的这些需求与公私善恶,如何产生联动关系?

    “这个问题我理解了,但这些需求要如何整合统一各种对立的力量呢?”陈乐问道。

    老人笑了笑。

    “这其实已经很明白了。”他说。

    “身体的需求,是人们从事物质劳动的根本动力。人们之所以愿意为公而付出,是因为他们有私的需求,必须通过公来实现。

    若是处理不好公私关系,付出与收获的平衡没有保障,导致生存需求时时受到某种威胁,那么他就不得不一直从事着最简单的身体劳动,以满足身体所需。

    这恰恰是心灵所无法容忍的!

    心灵需要时间去交流,需要爱,需要尊重,追求这些东西的前提,是身体能够很好的存在。而身体需求一直受到威胁,人心就会产生善恶分别,谁对他好就是善,对他产生威胁就是恶。

    所以,解决好物质的获取平衡,是解决好心灵善恶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公私关系是善恶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还要注意到,人们不可能等到所有的物质条件都解决好以后,才去追逐心灵的需求,两种需求是同时存在的。

    如果可能,每个人都愿意占有更多的物质,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追求心灵的满足上面来。但一味更多的占有物质,就会损害别人需求的获取,从而带来彼此的不安全。

    因此,人们渴望获得无时无刻的公私平衡态。

    但你知道,这种绝对的公私平衡,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人们只能想办法多占有,也就有了无限的私欲。

    而越是自私的人,越容易获得物质,从而能够获得心灵的满足,但对于那些不够自私的人来说,自私的人强占了他们的资源,让他们失去了追逐心灵满足感的权利和空间。

    这个时候,双方的矛盾就上升到了心灵层面,也就变成了善与恶的对立。人们不再认可他人的私,而是认为自私的人都是恶的,只有大公无私的人才是善人!

    就这样,人们被强行的打上了善恶公私的标签。

    但你需要记住,一旦有所获取就是私,所以完全无私的人都饿死了,也就不会有绝对的善。只有私心而没有公心的人,获取物质的的方法只能是抢,最后肯定被人打死,不管是用法律还是用武力,所以绝对的恶人也会很快消亡。”

    陈乐看着老人,眼里满是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