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再遇老子 » 第三十章 真理只有一个

第三十章 真理只有一个

    陈乐明白,需要给自己找到人生的意义。

    就像老人说的,他现在需要学习这个世界的规则,想到什么就去做。

    一有时间,陈乐就会独自一人在堡垒中闲逛,在各种圈子之中晃荡。

    太过专业的陈乐听不懂,但他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管在哪个圈子里,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比如,一个讨论物理的圈子里,可能会有农业从业者,会有厨师,工厂工人,有管理者,当然更不缺其他学科的专业人士。

    陈乐总算是理解了陈博士说的那句话: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某个或者多个领域的专家。最让陈乐不解的是,有些人一看就是外行,在讨论中也经常在发言,其他人不但不生气,还会有人特别给他们解释。

    陈乐实在是不能理解,便悄悄的问身边坐着的另一个人。

    这是一个看起来四十几岁的中年人,但陈乐不太肯定他的实际年龄,中年人面前的牌子上写着他的职业——厨师。

    “大叔,我想问你个事!”

    陈乐用手碰碰男人的衣角,然后小声的请求道。

    “小朋友,你想问什么?对了,不要叫大叔,叫叔叔就好,叫大叔显得我太老了,我才不到七十!”

    男人用手指比划了一个七,然后向陈乐使了个鬼脸,小声说道。

    陈乐故作吃惊状,他张大嘴巴,然后小声道:“可是我才七岁!”他特意将七拖得很长,同时用手指比划了一个七。

    果然,男人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你这小家伙,一点都不尊重老人。要是几十年前,我这个年纪都要行将就木了。”

    他显得很生气,但陈乐知道他没有,从他脸上逗小孩的假假的怒意就可以看得出来。

    陈乐没心没肺的笑笑,他喜欢调凯这些不知道该说是年轻还是年老的人,就像他们也喜欢逗逗他这个小家伙一样,虽然在他们面前,陈乐确实是个小家伙。

    陈乐乐呵呵地问,“我就是想问一下,为什么他很多人明明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还要发言讨论,而且别人也不生气,还有人解释?”

    男人看了看他,仔细瞅了瞅。

    “我怎么觉得你有些奇怪呢!问出这样的问题,不应该呀,…算了,不和你一个小娃娃计较!”陈乐被他看得有些发毛,还好他没追究。

    他接着说:“这个问题还真有些不好答,还好你是问我。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啊,原因嘛,主要有这么几点:

    首先,你想啊,知识是用来干嘛的?还不是让劳动者用到各行各业中去的,当然要让大家都了解了,哪有生气的道理。

    然后呢,专业人士经常都是有思维定式的,但他们又没法发现,这就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了,谁的思维方式不同,当然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每个人生活和工作中要用到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这不就是天然的思维宝库吗!

    还有就是,交流的过程可以让大家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呀,了解这个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有哪些领域还有不足,促进人们思考,推动社会进步,争取个人荣誉多好!”

    陈乐觉得这个回答倒是有够新奇,不过还真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只是有没有用就两说了。

    “可是,不同领域的人交流,不是对牛弹琴吗?”他问

    “瞧你这小破孩,你见过牛吗你。还对牛弹琴!不同领域怎么就不能交流了,懂真理吗?”他一边鄙视地笑着,一边对陈乐怼道。

    陈乐真见过牛,但没法回答他,因为堡垒周围都没有牛,承认了也就露馅了。

    “这和真理有什么关系,你可不要骗我这个小娃娃!”陈乐一脸嫌弃的怀疑道。

    男人也不生气。

    “这你就不懂了吧!别看他们专业搞物理理论,我们专业种地,造产品,做饭,但其实没什么区别的。真理,记住了,真理,这个世界上真理只有一条,虽然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但各行各业,都是真理在不同时空,不同条件下,不同领域内的不同体现而已,所以道理是相通的,我们只需要说出自己的不同理解,如果说到了点上,专业内的人会感觉得到的。没说到点上也没关系,权当交流感情,讨论知识就好,做学问不能强求的,靠的是在点点滴滴中寻找瞬间的灵感,往往特别艰难的关键点,多是在这样的瞬间找到解决灵感的。”他说完得意的笑了笑。

    陈乐从来都不知道还有这样的道理,他瘪了瘪嘴。“真的假的,算了,姑且相信你一回。”

    陈乐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他也很喜欢这样交流。男人的交流方式给他一种轻松感,特有一份玩世不恭的味道。

    “你这小孩,怎么能这样怀疑我老人家呢。好歹我都快七十了,哪能骗你一小破孩。

    虽然不尊敬我老人家,不过我就勉为其难的原谅你了,谁叫我老人家喜欢你这小家伙呢,比起一本正经的小可爱们,我比较看好你。”

    男人满脸鄙视的夸赞道。

    陈乐:“额……”

    相对于这些太过专业的圈子来说,有些地方就是特意为他们这样的初学者准备的,就比如一个叫基础认知的圈子,让陈乐觉得很有意思。

    这是B10区所特有的,专门为成长阶段的人所设,但不限于低年龄的初学者,也包括跨学科初学者。陈乐觉得叫做社会大学比较合适,也是他最常出入的地方。

    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至少陈乐是这样认为的。

    这天放学后,陈乐习惯性的流转在各种圈子间,最终选择了

    这个基础认知圈子。

    相对其他地方的学术圈来说,这里要小上许多,最大容量也就几十个人。

    此时,环形圈周围已经坐了二十多人,陈乐注意到其中的很多都是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各种学科都有,这是这段时间以来被他所熟知的。

    陈乐甚至看到了黄老师。

    黄老师主研人生哲学,在心理推导和信息交流领域也很有造诣。

    这是陈乐最不能理解的事情,为什么儿童的启蒙教育阶段,老师都是这些深奥的领域专业人士,而不是各种基础知识的传授。

    陈乐得到的答案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如何去做一个人,只有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各种知识的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整个人群的需要。

    学习是思维方式的创建过程,学什么,怎么学,什么先学,什么后学,都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人生的不同走向,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少年人而言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