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华三字经新编 » 005:亲言行,子仿效。信斯言,因身教。

005:亲言行,子仿效。信斯言,因身教。

    亲言行,子仿效。

    信斯言,因身教。

    昔贤曾,教子诚。

    妻一诺,猪丧生。

    简单释义:

    家庭至亲的一言一行,幼子都在有样学样的仿效。

    你所说过的那些话,孩子相信还是不相信,都要看你一言一行的以身作则。

    以前有个贤德的曾子,他在教孩子诚信的时候。因为妻子一句戏言的承诺,就把自己家的猪杀了。用实际行动告诉儿子,诺言必须要用行动去践行。

    近义典故:

    童叟无欺。

    商鞅徙木立信。

    季札挂剑。

    著名榜样: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去集市上买东西。她年幼无知的儿子哭着也要跟妈妈一起去,他的妈妈不方便带他,就对他说:“乖儿子,你别哭,在家好好待着,等妈从集市回来,就让你爸把咱家那头猪杀了,让你吃猪肉。”

    幼童听说有肉吃,就不哭了。笑着跑进屋,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的父亲曾子。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发现曾子正准备去抓猪。于是就埋怨曾子,说我这不过是哄小孩儿的权宜之计,咱家的猪还小,现在杀了太可惜了。

    曾子说:“孩子现在不懂事,全看咱们的所作所为,他才有样学样。今天他若是学会了这【权宜之计】,以后还会是一个重信守诺的人吗?”

    于是,他们就把猪杀了。

    以此来告诉他的儿子,既然许下了承诺,那就一定要办到。

    覆辙之鉴:

    周朝有个国君,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就点燃了烽火台。

    烽火台上升起狼烟,代表着国都遭遇了敌人的袭击,戍守边防的士兵看到狼烟,疯了一样的赶回来。

    可是,拼了命赶回来的将士们发现,国都并没有什么事。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大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而已。

    后来,外敌真的来袭击国都了。周幽王命人点燃狼烟,可是他迟迟也没有等来救援的部队。因为大家都在想:这肯定又是大王在博美人一笑呢,咱们还是不要傻乎乎的跑回去了吧。

    有个放羊的小孩儿,有一天突发奇想,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跑到山坡上,对着村庄大喊:“不好啦!狼来啦!狼来啦!”

    村民们一听有狼,纷纷拿起武器冲了出来,他们要保护羊群和放羊的小男孩。

    小男孩看着他们连滚带爬冲过来的样子,心里得意急了,哈哈哈的笑个不停。村民们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过了几天,小男孩还想再玩一次,他又开始大喊:“狼来啦!狼来了!”

    村民们还是急匆匆的跑来,小男孩心想:这些人真傻,我都骗过他们一次了,他们竟然还信。

    村民们训斥了小男孩,很郑重的告诉他,以后不准再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小男孩假装答应了。

    过了几天,小男孩又玩起了“狼来了”的游戏,接连被骗的村民们很生气,他们懒的搭理小男孩,一句话也没说,头也不回的走了。

    又过了些日子,这回狼群真的来了,小男孩焦急的跑上山坡,声嘶力竭的大喊:“狼来啦!狼来啦!”

    可是,没有人再相信他的“谎言”了。村民们各自忙着手里的伙计,根本没有人愿意搭理这个又爱撒谎,又爱捉弄人的坏孩子。

    狼群不但叼走了很多羊,还把那个放羊的小男孩也给咬死吃掉了。

    致家长:

    孩子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无理要求,我们自恃成年人比孩子的智商高,往往会撒一个善意的谎言,通过糊弄孩子达到目的。

    我们能欺负孩子一时,欺负不了他一世。孩子一天天长大了,想起以前那些“糊弄”,突然恍然大悟,哦!原来还可以这样。

    联想起家长们此前那些不胜枚举的实操案例,他很快就掌握了“撒谎”“诓骗”这些技能。当您洋洋自得的觉得孩子聪明时,有没有想过他未来会用这些“技术”反过来欺骗你!

    你所说的那些什么诚实守信的大道理,他还信吗?他会觉得这些道理不过只是说说而已,甚至来说,它也是先取信于人,然后再借以实施欺骗的一部分。

    你所说的道理,孩子保持怀疑。

    你许下的承诺,孩子根本不信。

    孩子就是任性的固执己见,不答应大人任何的折中方案,或者交换条件。其根本原因,往往是此前被大人“糊弄”的太多。在孩子面前,你的信用已经彻底崩了。

    要像曾子一样,用诚信滋养诚信。

    只要孩子智商够,不要怕他将来学不会说谎,那玩意儿必须得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我们还给它取了一个十分高大上的新名字:计谋!

    尔虞我诈的计谋为什么会在军事领域大放异彩啊?因为军事是诚信彻底崩坏以后才用的斗争手段。

    人生在世,欺诈型的计谋一定要慎用。用一次,个人信用就被毁坏一次,用多了,个人信用就彻底崩了。就像那个放羊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