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华三字经新编 » 027:尊长前,声稍低。 低不闻,却非宜。

027:尊长前,声稍低。 低不闻,却非宜。

    尊长前,声稍低。

    低不闻,却非宜。

    简单释义:

    在长辈面前说话,不要大吵大嚷的,声音应该稍低一些,以示尊敬。

    声音太小了,以至于长辈听不清,或者听起来很累,那样也不好。

    近义经典:

    公共场所,请勿大声喧哗。

    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兰道尔

    著名榜样:

    唐代药王孙思邈,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自幼体弱多病,父母为了给他治病,倾尽家产。

    孙思邈深知疾病给普通人家带来的灾难有多么深重,因此立志学医。

    从小,孙思邈就是个特别懂事,特别有礼貌的孩子,在长辈面前很守规矩。

    成年以后的孙思邈非常重视医德,对待病人,他主张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孙思邈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

    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道家医德思想,是中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

    孙思邈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

    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

    孙思邈具有高尚的医德,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

    他关心人民的疾病痛苦,处处为患者着想,对前来求医的人,不分高贵低贱、贫富老幼,亲近疏远,皆平等相待。他出外治病,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和疲劳,全力以赴。

    临床时,精神集中,认真负责,不草率从事,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嫌脏臭污秽,专心救护。

    特别是他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

    他这种高尚的医德,实为后世之楷模,千余年来,一直受中国人民和医学工作者所称颂,被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德行深厚,因此也非常长寿,史学考证他至少活了101岁,亦有120岁、125岁、141岁、165岁等数种论证。

    致家长:

    人在活动时,会产生以下几种场:

    其一为,声场。

    就是人在说话时,声音所能够笼罩的范围。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主要原因就是声场会侵犯到别人,干扰别人的听觉,甚至扰动别人的情绪,给人造成不便,因此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是不礼貌的行为。

    其二为,情绪场。

    人是一种有共情能力的生物,会因为别人展露出来的喜悦而喜悦,因为别人传达出来的痛苦而感觉到痛苦,因为别人的愤怒而感觉到愤怒,因为别人的怨气而感受到怨气。

    我们的表情,我们说话的语气,我们说话的内容,都是能够传递情绪的。

    在公共场合,我们不能肆无忌惮的流露负面情绪,因为这些情绪会感染到其它人,破坏别人的好心情。从而冒犯到别人,那样很不礼貌,也很不道德。

    其三为,价值观场。

    当我们评论是非,高谈阔论的时候,我们叱责的行为,很有可能正是别人大加赞赏的行为。这是价值观的分歧。那么,我们带有攻击性质的价值观,其实已经对周遭的陌生人展开了攻击。受到攻击的人,最起码是会讨厌我们,有些人因此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

    长辈往往年纪稍大,年纪稍大的人,都喜欢清净,不喜欢声音比较大的吵闹。我们跟长辈说话的时候,适当的降低声音,就是爱护长辈的好心情,照顾长辈的环境偏好,就是对长辈很好的尊重。

    如果,长辈听力欠佳。那我们就不能呆板教条的一味保持小声,这个时候要保证长辈能够听清楚我们的话,要一直把音量提高到长辈足以听清楚为止。

    尊重的核心,就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尽量让对方感到方便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