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华三字经新编 » 028:笑相迎,慢远送。语对答,目光正。

028:笑相迎,慢远送。语对答,目光正。

    笑相迎,慢远送。

    语对答,目光正。

    简单释义:

    客人到来时,我们不必压抑自己喜悦的心情,可以笑容满面的前去迎接。

    客人辞别时,我们不用控制自己的挽留之情,可以依依不舍的一送再送。

    与人谈话时,要正视对方的眼睛,仔细倾听对方的话。

    近义经典: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

    宾至如归。

    目不斜视,耳不旁听。

    著名榜样:

    富有人格魅力的周总理,在待人接物方面一直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周总理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他很少会忘记他所认识的人的名字和面孔。

    1957年,他同30年前参加过上海武装起义的工人会见时,差不多每个人的名字都叫得上来。

    30年的时光没有冲淡他对普通群众的记忆。人们惊叹周总理超凡的记忆力,更佩服他那颗装着人民群众的心。

    恩来总理在文艺界有很多朋友。一次,他和演员们见面,记起上次听说有个演员的孩子病了,这次一见面就问那个演员:“你娃娃的病好了吗?”

    一声问候,感动得这个演员几乎落下泪来。著名电影演员张瑞芳说:“周总理惊人的记忆力,来源于他对情况的深入了解,来源于他对群众的满腔热血。”

    周总理把对人民之爱落实得非常彻底,总把自己作为普通人置于人民当中,与人民风雨同舟。

    他在下基层时,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到剧院看戏时,为了不打扰群众,总是推迟进场,提前退场;

    他坐汽车常常向司机交代,不要多按喇叭,白天怕引起行人紧张,影响安全,夜晚怕影响群众休息。

    1956年7月,周总理冒着酷暑,到某炼钢厂视察。在铸钢车间,他问车间负责人,你们这里的温度有多高?回答说有40多摄氏度。

    周总理说:我到过热带地区,那里最高气温也有40多度,可没你们这里热。于是,他对陪同视察的厂长说:你们要关心工人的疾苦,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从此,炼钢厂的降温风扇就多了起来,厂里还为工人们设置了冷气休息室,给当班工人供应冰镇饮料,发放高温保健食品。

    1959年1月,周总理到广东从化看望因病在那里疗养的邓颖超,却发现温泉都被干部疗养院占了,当地的普通百姓却难以享受到温泉。

    他在视察温泉小学时问道:“孩子们有没有洗澡的地方?普通群众有没有洗澡的地方?”负责人解释道:“因为经费困难,还没能给当地群众修建浴池。”

    周总理很生气,批评说:“都知道洗温泉好,能治病,可当地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却洗不上温泉。你们说,群众会怎么想?

    你们在温泉边修建这么好的房子给我们住,我们随时都可以享受温泉,温泉地区的老百姓却洗不上温泉,我和小超都感到不安。”

    “我提一个倡议,凡是到温泉疗养的同志,向当地捐款,给温泉人民建一座温泉浴室,我和小超带头,每人捐100元。”

    当地负责人见状,连忙说:“我们一定想办法给群众建浴室,总理的钱就不要捐了。”

    周总理坚决的说:“不,这是我和小超的一点心意,你们一定要收下。”

    回到住处后,周总理就让秘书送来了200元钱,坚持让负责人收下。

    1962年,周总理再一次来到从化开会时,仍记挂着为普通群众建温泉浴室的事,他专门询问当地负责人:温泉浴室好不好用?群众满不满意?

    当得知一座共有18间冲凉房、可同时容纳50多人洗澡的温泉浴室已经建成时,周总理这才满意地笑了。

    爱人者,人恒爱之。

    虽然周总理早在1976年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人们还是常常想起他、说到他,一提起他就感到亲切自然,斯人如在眼前。

    他总能给人以爱和理解,而且极其自然而得体,他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心换心,感动着全中国,感动着全世界。

    他的人格魅力像一盏明灯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覆辙之鉴:

    战国时期,中山国君在朝中宴请都城里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士人之间。

    由于分配不全,羊羹没有分到自己,司马子期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便跑到楚国去了,并说服楚王攻打中山国。

    楚国是战国七雄,国力强大,弱小的中山国很快就灭亡,中山君被迫逃亡。

    在逃亡途中,许多人都抛弃了中山君,只有两个人拿着武器一直追随着他。

    中山君很受感动,就问这两个人说:“其它人都弃我而去,你二人为何如此忠心呢?”

    两人回答说:“臣的父亲有一次饿得快要死了,幸亏您赏给了他水和饭吃。后来父亲临死时说:‘如果中山君有了危难,你们一定要誓死保护他。’所以现在来为您效命。”

    中山君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于多少,在于他人是否处于困难期;怨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国,因为一壶熟食得到的两个勇士。”

    致家长:

    与人对话时,为什么一定要温和的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呢?

    因为人的注意力是跟着眼神走的,眼睛观察到哪里,注意力就会跟随到哪里。

    与人对话时,如果眼睛游弋到了别处,对方就会觉得你没有听他的话,传达出了一种“你说的那些我根本不在乎”、“我不想听你唠叨”等负面信息。

    这是对讲话人极大的冒犯和不尊重。

    正因为如此,处于起码的礼貌,我们一定要注视对方,侧耳倾听。

    除此之外,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对方在阐述观点时,他的眼神中会暴露很多信息:真诚的、关切的、虚伪狡诈的、不屑一顾的等等。

    我们注视对方的眼睛,同样也是观察对方的微表情,判断他的话与内心真实的情感是否相符,从而更深刻的认识这个人。

    最后,能够洞彻对方心扉的眼神,能够给人以恰当的威慑,使人不敢擅动坏念头,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