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华三字经新编 » 056: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056: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

    倘掩饰,增一辜。

    简单释义:

    因【无心之失】而办坏的事情,这叫“犯错”。

    因【有意为之】而办坏的事情,这叫“作恶”。

    过错要是能够改正和弥补,那错误可以化解消失掉。

    倘若不改正错误,还要把它遮掩起来,任由错误发展下去,那就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错误。

    剖析缘由:

    努力追求一个好的结果,因为方法不当,掌握的知识不足,或者倏忽大意等非主观的原因,最后得到了一个不好的结果,这就叫犯错。

    明明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不好,还蓄意的这样做,那就是有意为恶了。

    我们可以原谅无心之错,却不能原谅有心之恶,错误可以大家一起弥补,作恶就必须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致家长:

    对于错误,我们需要正确的归因,因为只有正确的找到错误发生的原因,我们才能根据这个原因,彻底的纠正它,以免将来反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一些家长犯了错误,常常把“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挂在嘴边。

    “我不是故意的”是一种比较敷衍的归因方式,它只是区别了“错误”和“作恶”而已。

    它只是完成了对这件事的定性——它是一个错误。

    一味的强调这是一个错误,而不是积极弥补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积极的寻找错误原因,诚恳的承诺将来不会再犯。本质上来讲,这就是在一个劲儿的推卸责任。

    对于错误,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归因,诚恳的在这个根本原因上承认错误,并积极弥补此次错误造成的后果才行。

    如果只是用“我不是故意的”来解释错误。

    如果“我不是故意的”是解释错误的充分理由,是不是说,只要“不是故意的”就必须获得谅解?

    那你经常“不是故意的”,对方是不是就得必须默默的承受这种“不是故意的”带来的伤害呢?

    所以“不是故意的”只是产生错误的一个原因,诚意满满的解决这个原因,才能获得别人的谅解。

    正确的道歉方式应该是:“对不起,因为我的马虎大意伤害到了你,下次我一定格外小心谨慎,坚决不能再犯马虎大意这样的错误了。”

    没有表现改正“马虎大意”的决心,仅仅以“马虎大意”为由为自己开脱责任,甚至语意的深处还暗示着:【马虎大意这玩意儿根本改不了,你必须自认倒霉。】这种含义。

    对方怎么能够原谅你呢?

    【我不是故意的】本质上就是一种下意识的推卸责任!把责任推卸给了【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