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华三字经新编 » 139:秦失鹿,天下夺, 乱民起,旧复国。

139:秦失鹿,天下夺, 乱民起,旧复国。

    秦失鹿,天下夺,

    乱民起,旧复国。

    简单释义:

    秦国失去了对国家的驾驭权,就像丢失了一头肥美的梅花鹿。天下有政治理想的人纷纷起兵争夺它。

    不堪受苦的百姓相继揭竿而起,六国的旧贵族也幻想着借此复国。

    相关故事: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为了将天下百姓融为一家,他想出了一个全国大兴基建,让全民皆服劳役的计谋。

    秦始皇派了三十万军队,带着几十万民夫去修长城,以抵御北方的匈奴;

    为了修建四通八达的秦驰道和秦直道,(直至晚清秦驰道都是最高标准的古代高速公路),秦国同样征调了大量民夫去服劳役。

    秦国为了开发秦岭以南,派过去五十万军队,迁过去一百万户民众,为了开凿沟通南北的灵渠,又动用了数十万民夫。

    秦国为了修建当时的国家级办公大楼,国家级图书馆——阿房宫,以及为突然暴毙的秦始皇修建寝陵,更是雪上加霜的动用了七十万劳役。

    秦二世胡亥威望不足,又缺少雄才大略,笔者认为,他是中了赵高灭秦的奸计,才会同意在这种国家危如累卵的情况下,再征集七十万劳役的。

    除了给秦始皇修建陵墓,秦朝当时所做的事,几乎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千古伟业,无论哪一项事业,都不是为了满足皇家的私欲,都是为了整个天下的长治久安而考虑的。

    秦朝的失败在于——用力过猛,超出了民众的承受能力。

    秦朝的失败在于——秦始皇的突然驾崩,致使奸臣乱政,让昏君在江山未稳之际就得以上位。

    于是,陈涉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不堪重负的劳役们,在六国旧贵族的煽动和组织下纷纷响应,秦国因此瞬间崩塌。

    天下民众多如沙海,在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时代,似陈胜吴广那般野心勃勃者都多如牛毛,为什么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就能天下响应?

    天下将崩的大形势使然!

    就算没有大泽乡的陈胜吴广,还会有其他地方的某个不甘引颈就戮之辈,比如私纵囚徒的刘邦,以及后来蜂拥而起的各地义军。

    陈胜吴广因为率先起义,所以幸得司马迁在史书上为他们记下了一笔,若是司马迁不重视农民起义,觉得陈胜吴广根本不值一提,我们甚至都不可能知道历史上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由此可见,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又有多少影响很大,意义深远的事,因为史学家不知道,或者限于部分史学家的眼界和格局,在滔天巨浪平息之后,就悄然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呢?

    致家长:

    秦传二世而亡,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教训就是:

    贪多嚼不烂!

    我们要尊重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不能任性胡来。

    好比一个人,他一天的思维承受能力要是有限度的,学习应该张弛有度,不考虑大脑的承受能力,一味的发奋刻苦,不仅仅会造成大脑的过度疲劳,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很好。

    其实学习的维度有很多,学习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学习书本中的知识累了,可以换成体育项目、舞蹈项目或者绘画项目啊。

    这些都不学了,闲着没事儿陪孩子聊聊天,可以有意无意的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啊。

    家长陪伴时给他讲讲故事,可以把各种寓言糅合到里面,增长他的智慧呀。

    与孩子一起整理玩具,整理书包,可以在这个时候启发他更好的管理个人物品啊。

    带领孩子出去玩,去参观博物馆,科技宫,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的兴趣,建立他的梦想啊。

    如果大人博学一些,或者提前多做些功课,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向孩子渗透很多知识呢。

    这样就既能做到劳逸结合,又不浪费孩子的宝贵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