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华三字经新编 » 140:楚汉争,谁豪杰? 战垓下,羽命绝。

140:楚汉争,谁豪杰? 战垓下,羽命绝。

    楚汉争,谁豪杰?

    战垓下,羽命绝。

    简单释义:

    秦朝末年,以西楚霸王项羽为首的军事集团,与以汉王刘邦为首的军事集团争夺天下。

    谁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呢?

    垓下一战,项羽兵败身亡。

    相关故事:

    整体上来说,项羽代表的是以血统为尊的六国旧贵族,代表的是旧时代的“先进生产力”和“时代顽疾”。

    “先进生产力”指的是旧贵族掌握着战国时期的知识,以及一整条治理天下的旧办法。

    “时代顽疾”指的是旧贵族们只注重血统的传承,他们还想凭借着自己的贵族血统,世世代代的享受百姓的供奉。

    这显然是不能被历史接受的,已经尝过大一统和郡县制甜头的天下人是不会拥护的。

    实际上,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后。如果天下人对项羽的分封制度满意,那么刘邦后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进而夺取天下的计划,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刘邦一方面害怕项羽稳定了天下以后就会找个就会除掉他,另一方面他也不满足只做一个龟缩在蜀地的汉中王,他想要缔造一个像秦朝一样强盛的大帝国。

    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

    项羽初步奠定天下格局之后,若他处置得当,楚国可能也会绵延几百年国运。可是,项羽政治能力不成熟,偏偏他还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好建议。

    所以,没多久,就弄得韩地叛乱,齐地叛乱,项羽为了平息叛乱而疲于奔命,他只是进行了军事上征服,并没有在政治上进行很好的治理人心,更缺乏像秦国那样进步的治理理念,反而用战国时期那一套落伍的办法。

    因此,项羽治下的地方,到处都呈现出战国时期那种你征我伐的旧模样。这可能才是项羽必败的根本原因。

    项羽的后方乱作一团,刘邦这才趁机崛起,打了项羽一个措手不及。在加上刘邦新得了郁郁不得志的韩信,亲自考验了他的军事才能之后,拜韩信为大将军。

    这种不看血统,只看才能的事,在项羽的治下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只有贫民出身,不受血统观念束缚的刘邦之类的枭雄才可以如此任用人才。

    以韩信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才都找到了发挥才干的舞台,刘邦治下的人,虽然整体才能不如项羽,可是胜在做事的积极性很高。

    加上韩信确实能征善战,刘邦这才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占了上风。

    刘邦与项羽在鸿沟对峙,双方都很疲惫。

    最后刘邦发动奇袭,突然包围了项羽的主力部队,十面埋伏之下,还唱起了令部队想家的楚歌,项羽的军队无心恋战,一心想要回家,刘邦这才一鼓作气在垓下打败了他。

    致家长:

    不仅仅治理国家,夺取天下要考虑人心向背。

    我们治理公司,乃至为人处世,也都要考虑人心向背。

    做一个能维护大家利益的人;

    做一个能带领大家创造更多利益的人;

    做一个能够和谐大家关系,让大家其乐融融的人能;

    做一个技能卓越,常常能够帮助大家的人;

    做一个有眼力见,会维护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尊严的人;

    人心就向着他,他想做点什么事儿,大家都会努力找帮他成事的理由,而不是费尽心机的找拆台的理由。

    如何才能做一个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人呢?

    这是孩子成长的课题,也是我们家长的课题。

    家长研究的好,提点的好,诱导启发的好,亲身垂范的把榜样当好,孩子自然也就领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