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华三字经新编 » 161:头悬梁,锥刺股。 人好学,自勤苦。

161:头悬梁,锥刺股。 人好学,自勤苦。

    头悬梁,锥刺股。

    人好学,自勤苦。

    简单释义:

    孙敬读书为了防止自己睡着,将头发拴住挂在房梁上。

    苏秦读书为了防止自己睡着,竟然用锥子扎自己大腿。

    求学的动力如果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肯于勤奋,不怕吃苦。

    相关故事:

    汉朝时期的孙敬,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他嗜书如命,不但白天勤奋刻苦,就连晚上用手不释卷,有时太过困倦,坐在那里就睡着了。

    孙敬心想:这要是在我困的时候,能有个人叫我一下就好了,在我困的时候推我一把,或者薅住我的头发,不让我睡。

    自己熬夜读书,再配一个陪读的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一般人还没有孙敬能熬夜呢。

    怎么办呢?

    孙敬抬起头来望着棚,动起脑筋来!

    看到屋脊上的房梁,孙敬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用一条长绳子将自己的头发捆起来,然后吊在房梁上。

    这样每当他困到打瞌睡的时候,拴着头发的绳子刚好能够扽一下他的头发,就像有个人及时的拽了他一下一样。

    有了这个巧妙的办法,孙敬读的书就更多了。

    战国时期的苏秦,年少时志向就很远大,可是他的学问不够深,到了很多地方做事,都不能称职,屡屡被人辞退。

    可是,苏秦还是放不下他的远大抱负。他的家人觉得他好高骛远,屡屡出言讥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苏秦反省了自己,他知道自己没有成功,主要是才华配不上梦想,于是,他知耻而后勇,日夜发奋苦读。

    晚上困了,想要睡觉,他就用一把锋利的锥子,轻轻的刺一下大腿上稚嫩的肌肤,大腿传来的刺痛,顿时令他清醒了起来,接着清醒劲儿,他继续发奋苦读。

    苏秦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学问精进,才能大涨,他想到了六国合纵抗秦的大战略,并靠着自己的才华,逐一说服了六国诸侯,获得了身兼六国相印的荣耀和富贵。

    致家长:

    学习贵在张弛有度,像孙敬和苏秦这种自残式的刻苦并不值得提倡,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为了多读书,肯于动脑筋,想办法,主动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的做法。

    孙敬和苏秦抵抗的是想要睡觉的诱惑;

    我们的小朋友需要抵抗的是想要玩手机,想要看电视,想要玩儿的诱惑。

    孙敬他们自己找到了抵抗诱惑的好办法,聪明的小朋友,智慧的家长有没有想到属于我们的好办法呢?

    让我们的学习不要磨洋工,让我们的学习的效率更高效,记忆的更扎实,理解的更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