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中华三字经新编 » 163: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163: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简单释义:

    西汉时期的朱买臣,背柴赶路的时候也不忘读书。

    隋末时期的李密,将《汉书》挂在牛角上,去朋友家的路上也要读书。

    他们身体虽然担负了艰苦的劳动,却没有忘记艰苦卓绝的读书。

    相关故事:

    朱买臣家里很穷,夫妻二人以砍柴为生。朱买臣一心想要读书做官,砍柴总是三心二意的,邻居常常嘲笑朱买臣不务正业。

    朱买臣的妻子觉得很丢脸,就劝说朱买臣,咱们别读书了,你都四十多岁了,也没读出个名堂,不如一心一意砍柴,咱们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朱买臣非但不停,读书的声音反而更大了,妻子过够了这种日子,要跟朱买臣离婚。

    朱买臣说:“我五十岁就能做大官,你已经跟我吃了二十多年的苦,眼看就要熬出头了,还是别走了。”

    妻子坚决离婚,于是,朱买臣就同意了,写了一封休书,离了婚。

    古人寿命较短,四十岁已经过了大半生,很少有人到了这个年纪还想离婚的。

    由此可见,朱买臣的妻子对他失望到了什么程度。

    离婚以后的朱买臣,读书更加勤奋了,他更加无心砍柴,连自己的生活来源都成了问题,又一次,朱买臣一边读书,一边到坟地里打转,其实他是想吃有些别人的贡品。

    朱买臣的前妻和丈夫看见他饿坏了,就给他食物吃。

    由此可见,朱买臣的前妻也是个很念旧情的人。并非戏剧《马前泼水》中描述的那么厚颜无耻。

    后来,朱买臣果然凭借读书得来的学问做了官,此前的负薪苦读也被大家传位美谈。

    由此可见,庸人都是事后诸葛亮,只以成败论英雄,大多数普通人都不能客观的看待问题。

    隋末的李密,年轻时在皇宫里做了个侍卫,因为常常左顾右盼,隋炀帝觉得他不能忠于职守,而且心思太活跃,容易滋生事端,就将他赶回了家。

    失去工作的李密毫不气馁,回到家以后的他发奋苦读,决心做个有学问的人,将来要做比大内侍卫更大的事。

    又一次,李密正在津津有味的读《汉书》,好朋友请他去做客,他又不能不去,他索性就将汉书装进一个口袋,挂在牛角上,让后自己骑着牛去赴会了。

    来回的路上,他就一边慢慢悠悠的骑着牛,一边津津有味的看着书。真是读书赶路两不耽误啊。

    大家看到李密用心读书的样子,纷纷称赞他勤奋好学,李密挂角读书的故事,一时被大家传为美谈。

    致家长:

    庸庸碌碌的普通人,宁肯将时间浪费在打麻将、看电视、玩手机和闲扯淡上,也不肯将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当身边有人用这些时间去追逐梦想的时候,他们还要出言讥讽甚至拼命阻拦,认为那是“不务正业”的。

    一个有梦想的人,必然要承受这些庸人之扰。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丧失了承受质疑的勇气,如何能成就远超常人的业绩?

    所以,曾国藩就说过:大事不可谋于众。

    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人多易泄密;

    第二个原因是——庸众向来都是,事前讥讽,事后吹捧。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避免沦为庸众呢?

    我们的孩子怎么才能避免沦为庸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