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秋风和明月 » 第十四章 得失双倍 3

第十四章 得失双倍 3

    第3节

    正当批发市场热闹起来的时候,关于林山县到市里省级公路的修建终于提上了日程。在林山段的招标中,参与竞标的有三家建筑公司,另外两家是省城的建设公司和市里的一家建筑公司。三家公司同台竞标,宋秋风的风月公司,显然实力不足,相差甚远。林山县的领导,不仅仅万云生相信宋秋风,大家都看到宋秋风的能力。虽然实力弱,但努力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大家有目共睹。最后一轮投标,宋秋风拿出了候良经过三个月测绘、勘探、论证、修改,和李怀裕周同舟共同实地研讨的书面报告。新的规划将林山县到市里的公路缩短了将近三公里,取掉了一个急弯和一个陡坡。整个工程节约将近几万的资金,省城建设公司和市建筑公司不服,说林山县提前跟风月公司告透风。为此万云生召集相关部门领导和宋秋风,在政府会议室进行面对面质证。在辩论质证会上,省住建局的元老们,见到了老同事李怀裕、赵同舟和候良。主要负责人候良介绍整个测绘勘探工程的来龙去脉,在时间上比市县两级政府研讨早了一个半月。省城住建局的同志问宋秋风,你怎么知道这条路要修?宋秋风说不是我知道要修,是我想修,林山去省城必须经过市里,每次我去市里车都被摇散架了,一来我是想着先给自己修一条路,不铺沥青,只要平坦就行。二来我是我既然建了批发市场,我就得让人们走出去把货物运进来,没路怎么能行。省城建设公司的代表说灵山真是卧龙藏虎的地方,我们留不住,灵山的太阳太大……

    伴随着春天大地复苏的脚步,到市里的公路全面开工。在吴学兵的带领下,在宋秋风给的美好条件下,工人们精神焕发。在李怀裕和赵同舟的指挥下,工程进度突飞猛进。工人分为整理路面、打地基铺沙铺、沥青加工组和铺设组。他们采用了新的铺设方法,没有整体铺建,采用的是前后推进,三道工序按照前后顺序依次进行。整条道路林山县占了将近三分之二,但工程进度比市建设局修建的市段快了一半。在候良勘探测绘之时,也是在建设批发市场的同时,宋秋风已经安排人手拉运和筛石子。而沥青的储备,在批发市场落成后,宋秋风收到书记万云生的小道消息,提前在省城购定好。招标落实,在市段道路动工前全部拉运到位。没有因为市段公路的修建受到影响。宋秋风坚坚实实打了一场有准备之仗,让省城住建局和市建筑公司叹为观止。原本市建筑公司打算抢险挖短路让宋秋风沥青计划受影响,在自己铺设完成后,从宋秋风手中拉一段工程过来。整个计划就像一场梦,来去匆匆,回眸只是一个笑容。他们不知道,林山县在正式招标的时候,风月公司和县车队的车已经去了省城,和租赁省运输公司的车一起装车运料。等招标结束他们动手之时,风月公司已经备好了料。所以市建设公司始终没见风月公司的拉料车。他们等着看笑话,却看到的是风月公司飞快的进度。

    风月公司用了三月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工程,进度比预定的提前了两个月。而林山段铺设完成之后,市段的二期工程还没结束。省城建设公司的同志,在听到林山县道路建设的进度后表示对工程质量怀疑。当时参与投标的同志专程来林山检测,通过路基验证和抽芯检测,质量完全超过了省级道路标准。他们在举过大拇指后到风月公司参观,没想到规模不起眼的私人公司,竟然各项技术都超过了省市两级老牌单位。参观后他们对宋秋风说你不是一般人,是上天派来的神,马路神。

    林山县批发市场在投入运营后,开始收租盈利。市场的投入量和交易量都达到令人满意的成果,但是市场的规模令所有人不满意。受于地里位置的制约,想扩建是不可能的。万云生问宋秋风怎么才能解决市场饱和,占位不足的问题?宋秋风说能解决也不能解决,能解决是因为肯定能解决,不能解决是因为不能过度盲目扩张,市场的扩张是要看大环境的先决条件,不能见热升炉,市场没有热量就会冷淡。万云生说你是给我泼了一头冷水,但我还是尊重你的看法。宋秋风说等市场的硬性条件成熟了,建一座综合楼,把市场应有尽有的产品分开。万云生问多长时间?宋秋风说最多五年。万云生不要等到我退休。宋秋风说不是我能决策的,大环境。

    到市里的省级道路修通后,宋秋风的身价翻了一倍。他盘算自己的资产,除掉疗养院捐赠的,和第一次偿赔了的,林山县的马路建设中他获利将近三百万过。分过四份干股,他净落二百五十万左右。宋秋风和王明月岳父王光义饮酒品论,夸赞最多的是最初王明月赔钱赚吆喝的坚持。没有开始的抱死决心,就没有被万云生赏识的机会。王光义说小错永远是对的,旷日持久总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