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秋风和明月 » 第十四章 得失双倍 2

第十四章 得失双倍 2

    第2节

    宋秋风这一次的省城之行,不仅收获了候良,还启发了疗养院原址开发的意向。回到林山,宋秋风向李怀裕和赵同舟谈了疗养院原址的利用和意向计划。李怀裕和赵同舟都点头同意,但却说你看好就行,我们两个脑子不如你一个。宋秋风问你们愿意入股吗?李怀裕问股比怎么分割?宋秋风说建成后,资金全部归公司管,慢慢扩大公司,干部们的集资也算比股,年底结算按比例分股份。李怀裕和赵同舟表示都愿意跟上,赵同舟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跟着吃肉的人总能喝到汤。

    宋秋风将在疗养院原址建立批发市场的规划报告给万云生,万云生说果然有头脑,精神可嘉,还可以增加税收,总算是可以进钱了。宋秋风说市场前景没法预计,在还清集资款钱前还希望高台贵手,免收税款算是配套支持。万云生说你脑子太灵,生的熟的都吃,胃口不小。宋秋风说我也是压力挺大,地不能空着,账不能不还。万云生说谁让林山再没第二个你,就让你得寸进尺吧。宋秋风说领导不能忘记,我可是先付出的。

    万云生书记也告诉宋秋风一个让宋秋风喜极而泣的事,林山县到市里的要修省级公路。虽然他不知道市界段谁修建,但能保证林山县这一段工程肯定归风月公司修建。万云生说省里会有专项资金,市县都各管各的,但你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是一次向外推广走出林山县的机会,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多出路。宋秋风说保证不拖后腿。万云生说这次还没最终定下,不要心急,省上的钱没拨下来,县里也没钱给你。宋秋风说知道,我不会再心急吃热豆腐,先把批发市场搞起来。万云生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宋秋莲已经从市师范学院毕业,按照宋西扬要求在村里小学实习。宋西扬知道宋秋莲跟宋秋风关系好,但他不允许宋秋莲跟着宋秋风走向社会,让宋秋莲学什么干什么,干什么爱什么。宋秋莲说我就爱钱,想挣钱,当老师挣得工资还不够吃饭买衣服。宋西扬说饿死我养着。宋秋莲说我自己养活自己,谁也指望。

    宋秋莲想跟着小哥宋秋风做有前途的事儿,她知道民办教师转证很难,统招更难。最重要的不管是民办教师,还是公办教师,工资基本不能按月发,一学期下来她也只拿到手两个月的工资。在工作后的第一个寒假宋秋莲找到宋秋风和王明月投石问路,宋秋风问爸的意思呢?宋秋莲说不用说,一眼就能看到结果,冥顽不化的石头。宋秋风说与其商量不如不说,没有人能和他商量成事。宋秋莲自我安慰说那就只能骗了。宋秋风说看你自己,要带着最好的希望,做好最坏的打算。

    宋秋莲回到家用宋秋风教她的,借用考教师证的名义与宋西扬沟通,并拿出专升本的学历忽悠父亲。宋秋莲以为宋西扬会有不同意见,没曾想得到父亲大力支持,对宋秋莲说只有女儿最听话,最有出息走上正道。宋秋莲说这是我也给小哥说了。宋西扬问干嘛告诉他?宋秋莲说一学期发两个月的工资,早花完了,问小哥要点资助。宋西扬问结果呢?宋秋莲拿出王明月给的存折打开给宋西扬看,说存折上一千,现金两百。宋西扬脸上略过一抹笑容,说考去吧,只有学习才不被淘汰。

    宋秋莲在风月公司上了班,有公司会计栗春华督教培训。同时也参与批发市场建设工程的设计与预算,她所有的参与没有发言权,只是为了学习公司的整个流程。

    候良是在十天后从省城赶来加入到了风月公司,宋秋风没有让候良在风月公司挂头衔,依然打着省城住建局的名号。宋秋风购买了县政府退下来的吉普车给候良专用,并派了两名帮手一个司机,对林山县到市里的路进行测绘勘探,率先拟定铺建计划。

    李怀裕和赵同舟的批发市场的设计和运行方案很快出炉,但是在施工的时间表上,他们看天长叹。宋秋风下达任务以后,他们以为会是在春暖花开之后开建。但方案送到宋秋风桌头上,宋秋风立即呼唤吴学兵,让召集工人动工。李怀和赵同舟惊骇的看着宋秋风,李怀裕说年轻人,你不要头脑发烧干逆天的事,冰天雪地怎么开工,地面上都砸不进去个钉子。宋秋风说永乐皇帝滴水成冰还能打胜仗,宋秋风在冬天不能躲被窝里?赵同舟说你告诉我水泥怎么和,还没搅匀先冻住了。宋秋风说谁说修房子必须用水泥,谁说砌墙的砖只有水泥才能砌的住。赵同舟说难道还要用泥巴砌砖?宋秋风点头说完全正确。李怀问泥怎么和?宋秋风说先垒一间房子烧热水,纯人工操作先起围墙,现在专场的砖最便宜。李怀裕说大冬天的能干吗?宋秋风说不用干,五米一个挡中间用木板挡开,小商户全部用木板装。李怀裕问宋秋风哪里去找那么多木匠?宋秋风看着吴学兵说吴师傅有办法。吴学兵说我像收土豆一样林山周边,到市里到省城去招,只要会钉钉子就行,顺便到省城多买几台电袍子。宋秋风幸灾乐祸地笑说还是我师傅有办法。宋秋风说冬天人们没事干,工价便宜砖便宜,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成本,先做一个简易市场,等回本赚到钱了再新建,等到过年能影响周边很多县,这样才能红火,等到过完天开地化了在修建,赔不死就饿死了,赚钱就要抓时机。

    吴学兵找来林山县最有名气的两个木匠,参与李怀裕和赵同舟修改设计,并联系了林山几家木材厂到公司与宋秋风商谈。宋秋风带领木材厂的老板们实地考察,让吴学兵找来的木匠师傅详细的介绍了木材的尺度和用量。听完介绍木材厂的老板们都摇头说我们全部加起来也不够。宋秋风说边收边供,就靠你们三家,天天清账不拖欠。一位老板说你这是强买我们不卖都不行。宋秋风说我是流氓。

    林山县城忽然之间成了江湖聚集之地,泥工瓦工木工齐聚疗养院原地黑压压一片。县公安局以为是打架斗殴,派了三辆警车到场,民警到场却看到宋秋风站在凳子上给工人讲话,工人站的有队有型。县医院的救护车在警车之后赶到,宋秋风向工人们说不仅大家的工资有保障,安全也有保障,头疼脑热感冒流鼻涕都有救护车接送,正因为是政府项目,才得到这么大的支持。在场的工人全部哄笑。救护车里的医生说成功的一半是靠吹出来的。护士说人家是脚踏实地干实事呢,本事长在心里。

    批发市场修建进度比宋秋风和李怀赵同舟预计的快,工人们热情亢奋的原因不仅仅冬天能挣到钱,还因为工地的伙食不仅管饱还管好,宋秋风的指示是顿顿有肉,吃饱到好。王明月说这是地主的姿态,吃顿肉就收买了人心。宋秋风说人在任何时候满足点都不一样,知足常乐最幸福。

    批发市场在建设之初就在林山县城和各乡镇打广告,允许任何资源进入市场批发,三个月免租金。安奈了很多年,勇于开拓的人们第一批进入市场,跟着宋秋风淘金。县高官万云生在走访了市场之后,对宋秋风说虽然有模有样,但比我想象的差远了,好好的批发市场被你做成了农贸市场。宋秋风说没有差别,不管什么市场都是经营关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先从最小做起学习经验,林山不像省城影响力大号召力大,别想一口吃个大胖子。万云生说必须一口气吃个大胖子,把周边县市都集中过来,斩断去往省城的路。宋秋风说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宣传,要把资源请进来把市场请出去。万云生说我就知道你有办法,怎么请进来怎么走出去?宋秋风说首先让人民得有启动资金,不能两手瞎拍,拿根棍子喊口号。万云生说让银行发贷款,没政策,最怕好借难还。宋秋风说先激发企事业单位职工家属亲戚,让职工担保。万云生静静的看宋秋风说你是个人才,好的馊的都能想出来,这是严重的违规行为。宋秋风说以个人名义,单位不负责,开会仅仅是吹吹风,不做任何表态。

    林山县批发市场的落成,得到了林山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林山县第二个对周边开放的窗口,林山县政府宣传部,在林山、市里、省里、以及周边县的广播进行了大量宣传,取得很好的效果。在第一轮招商洽谈中,入住量达到预计外的百分之六十。但有百分之二十来自林山县。门面租定后,人们组团前往省城进货。心里热火朝天,再冷的天也没有挡住脸上的喜悦。人们憧憬美好生活的积极性,远不止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等待爆发的还在后面。县高官万云山在县委会议上说林山人民对生活充满渴望,富有激情,人民之所以怠慢是因为政府基础打得不好,政策给的不好,每个林山人民都想发家致富,但没有资金,政府要帮助一部分人解决资金问题,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后再带动另一部分人,不能让人们在咸菜缸里养鱼,翻来覆去都是咸的,必须扔掉咸菜罐子,走出林山,走到省外到全国去赚钱,把全国的钱赚回来支援林山的发展。政府要给人民走出去的路费,给人民做生意的本钱。

    万云山在之后的会议上公布了宋秋风提出的方案,经过征询意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万云生说经过第一轮的尝试,要为第二轮打好基础,找到更便捷更林敏的找钱方式,找到适合林山的方法。政府要担责,要敢于担当,要相信人民。只有相信才能互信,才能致富。

    春节一过林山县的人们就活跃起来,人们争先找关系帮助找钱。找到钱后,人们开始投入到商业经营中,扑向全国各地。他们没有汽车没有马车,有的是一腔热血,雄心和两条奔向四方的腿。市里、省城。林山县的周边到处活跃着林山县的人们,也有少部分,听着宋秋风的故事,去向深圳广州。到南方的人把更便宜更廉价的商品带回林山批发,更多的人活跃到乡镇的集市上。林山从此越来越热闹,跟省城形成南北之合,甚至影响到了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