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秋风和明月 » 第十五章 天道轮回 1

第十五章 天道轮回 1

     宋秋风以为和父亲和好,会慢慢消除掉所有误会,会如以前一样相敬如宾,和睦相聊。他想既然父亲选择原谅,就是释怀心声,放下了长期已久的抵触。他想他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付,至此再不要走回头路。但这一切会在十二年后重演,而这场悲剧直到父亲生命的尽头也没终结。这场演义的主因是疗养院原址的土地归属,导致他被捕入狱,母亲由于激动进而愤怒郁结而死。

    林山县到市里的省级道路修建完成,宋秋风在书记万云生的推荐下,接到了四大街两条市里主干道的修建的项目。竞标的还是省建设公司和市建设公司,宋秋风没有花任何气力白拿了建筑承包权,参与竞标的市建设公司不服。找了市里领导告状,甚至告了万云生。当时市驻地还归市政府直接管理,没有划分区级行政单位。他们认为市政府把市里市政建设包给管辖县的民营企业伤害市里的国有单位,是白白把钱给外人送,不给市建设公司留面子。市里虽然多次讨论,带领市建设公司的领导们到林山县实地考察,和市建设公司修建清林公路市段对比,市建筑公司落败。但建设公司经理杨虎坚决不同意市里的意思,守在市长马明光办公室不走,马明光下班他也追回家蹭饭。马明光架不住杨虎的折磨,叫来宋秋风协调。虽然承包合同已经签署,但宋秋风还是识局识相,交出了较长的南北路的修建合同。并且约定两条路交汇处的鼓楼十字路口,有市建筑局南北路统一修建,他只修建东大街和西大街路段。市建设公司因此获得的修建里程比宋秋风多了三分之一。马明光感谢宋秋风的大度大体,答应给他市道路硬化的一半建筑合同。宋秋风说谢谢马市长照顾,我会铭记在心。

    市里四大街的修建开工仪式在鼓楼举行,马明光市长亲自主持。宋秋风在工作人员拉开幕布时,看到林山县风月建筑公司和市建筑公司同时出现在幕单上。宋秋风让吴学兵在在百货商场买了墨水和刷子,涂掉了林山县风月建筑公司的名字。马明光市长子看在眼里明在心里,仪式上没有读风月建筑公司。拉开幕布的时候围观的人们看到林山县风月建筑公司的名字,也看到了吴学兵涂字的整个过程。风月建筑公司和宋秋风本人因为修建了林山县城的马路、批发市场和清林公路,不仅在林山县有名气,还名扬远播到市里。站在台下的人们不止几个人知道宋秋风,有人问马明光为什么没有风月建筑公司了?马明光说因为风月建筑公司作为林山县的私人公司,资质和资格都不够,所以取消了。群众又问是不是修的马路不合格?马明光说马路是合格的,但资质不合格不能达到市级单位的工程承建许可。群众又说还是市里的公司面子大……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落尽后,马明光市长挖下了第一锹土,市建设局和风月建筑公司分别从鼓楼的四个角开始挖掘。人们在好奇中,站在路边看着四台挖掘机不离去。市建设局早有准备,在南北大街的路边插起了写有市建设公司的旗帜。吴学兵对宋秋风说我们也插上。宋秋风说不插,我们只挣钱不打广告,悄悄的来悄悄的走。吴学兵说你这面子给了好多人。宋秋风说不仅要给,还有给大,鼓楼两边对接的路口一定修好,十年不破。吴学兵明白宋秋风的意思,不比面子比质量。

    四大街的建设开挖把市区分化成了四方块,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人们在期待的时候,怨声载道。市建设公司动用了四台挖掘机,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从南北大街四端开始挖掘,并且在马路两边的树上用铁丝打了围堰,东西两边的人们互相穿行往来只能走到路的两端绕着过。宋秋风修建的东西大街采取的是分段式挖掘,由于天干土燥尘土飞扬,李怀裕建议先洒水在挖掘,尽量降低尘土飞扬。而市建设局为了赶进度,没有顾及到这些细节,引来人民的抱怨和骂声。因为东西大街采取分段式修建,所以没有采用围堰,两边的人们可以自由通行,就算修建的路段临时围挡,走路也不需绕太远。这样的修建方式,和提供便利的服务意识,得到了人民的好评。于是,市区出现了两种风格。南北的路挡住了东西的通行,东西大街两边的人们可以南北通行。南北路上的工人被骂的狗血喷头,东西路上人们很受欢迎。建设公司经理杨虎找宋秋风,建议让宋秋风也把路挡起来,宋秋风说风月公司小,买不起铁丝和挡板。

    杨虎知道宋秋风是故意洋装作势,他找到市长马明光。宋秋风又被市长叫到了办公室,进门看见杨虎他便知道状况。市长马明光问宋秋风你们公司修路为什么不挡路?宋秋风反问马市长修路是干什么的?马明光说当然是走人,走车。宋秋风说既然是人走的,干嘛要把人挡住,我们修哪挡哪就行。坐在一边的杨虎说没修的可以让人走,修好的没通车就不该让走。宋秋风说谁规定媳妇不过门就不能拉手,是犯法还是违规了。杨虎说你扯远了,大街上都是骂我们表扬你们的。宋秋风说杨经理你们想多了,人们爱说什么我们管不住,我只管修路。杨虎愤怒了说年轻人,学会给人留面子才能走的运。宋秋风说杨经理我杨大叔,是你太在意人们的说辞了,当领导不要跟人民计较,等路修好了人民会感谢你们。杨虎站起来生着气出去说虚伪。

    杨虎走后,市长马明光笑着说改天请杨经理吃顿饭,交流交流。宋秋风说改天吃,给好好降降火,思想如此尖锐,到哪不得磕磕碰碰的。

    宋秋风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情,但却被杨虎放在了心上。

    市里的人们是在见到宋秋风的汽车的时候,才相信林山县的风月建筑公司并没有被踢出,他们就在自己眼前工作,服务意识比市建设局好。几乎是一夜之间,修建东西大街的风月建筑公司传遍了真个市里,东西大街没有打宣传标语。第二天人们都在骂市建筑公司应该跟着人家风月公司学学。杨虎知道心里更气,所以宋秋风请他吃饭,他没答应。认为宋秋风不给面子,是在臊自己。市长马明光席光交错间感叹说好好的一面宣传旗帜就玩坏了,谁都没错,错就错在不该有两家公司承建,本来各退一步解决了矛盾以此安好,却没想到非但没解决还增加了矛盾。宋秋风低头笑着说都是我的错,市委领导百年大计的事情我没顿悟透彻,我一个林山县里的小私人公司,不该来市里分糖吃。市长马明光说这是在骂我?宋秋风说哪里,我应该本分点,安安稳稳守好自己的三分田,没掏租金就不能种别人家的地。市长马明光说话里有话骂人不吐脏字,你就是想骂我没当好这个家,市建设公司都是酒囊饭袋,不务实。宋秋风摇头说是您说的,我没说。

    张志是在这时候从南方回来的,他没有回到林山,选择在市里发展,正好赶上了四大街建成通车仪式。张志在人群中看到宋秋风和市委领导站在一起剪彩,此时他的心里兴起波澜。他没想到宋秋风能从林山县闯进市里,成了市领导的左右红人。他想,如果不是自己顶替了宋秋风的学籍,或许成就不了今天的宋秋风,也造就不了凯旋归来的自己。他决定要和宋秋风在市里平分秋色,甚至站的比宋秋风更高。但让他失望的是,宋秋风在市里仅仅干了东西两大街一个工程后永久退回了林山。而他失去了竞技对手。

    张志在市里安营扎寨后,在父亲张明峰的牵头下拜访了市里的领导,为他发展的起点打基础。拜访的款宴在市宾馆举行,参加宴会的有市长马明光、市建设局局长肖斌武、市建设公司经理杨虎、市规划局局长东郭儒俢,林山县长郭昌、规划局局长刘志刚等八人。开宴之后张明峰首先给各位领导介绍了儿子张志,张志给领导们挨个敬酒。张志的南方之行获得了锻炼,眼里表情都透露着成熟稳重,还有结婚后的内敛。工作时的傲慢、虚伪、和那些不自量力的风派的青涩不逊,已经无逆印象。张志是因为父亲张明峰看到了林山县和市里的加速发展有商机,才招呼张志回来办公司。不管从地域管辖,还是发展前景,张明峰最先选择的还是市里。也是出于之前窃取宋秋风学籍的黑暗历史,在市里避嫌比较好。

    宴会的氛围非常融洽,前来的领导们不相信深圳的发展奇迹。张志用照片给领导们讲解,也是炫耀自己。张志专程从香港给每一位领导们备了礼物,礼物价值相近不相同各有寓意各有特色。领导们夸赞南方好,去南方能锻炼人。但心里是满足的,是按耐住了激动的。这是他们半辈子收都收到最好的,见到的最精致的礼物。是张明峰提供了平台,让领导们聚首在一起,忆苦思甜广开言论,谈政治论经济畅所欲言的表述自己观点。张志更是从领导们的谈资论道中学而识广,了解了政治历史的一部分,一个微小的缩影。

    张志在父亲的规划下,在领导们的帮助下组建了自己的蓝天建设股份公司。和杨虎的市建设公司同台竞技,亲历合作。他们本来想挤跨风月建筑公司一展雄风,但在市里第二场马路修建招标会上,林山县风月建筑公司没有参标。市长马明光亲自给宋秋风打电话发出邀请,宋秋风说林山县的发展离不开我,疗养院二期要建,批发市场要扩建,市一建那么强不需要我。马明光说你这是赌气,我知道是给市里领导留面子,你小子太懂人情世故了。宋秋风说谢谢市长夸赞,还缺的太多,小牛一头。

    林山县批发市场的影响力,远比书记万云山和宋秋风预计的大,交易额也超过了预期。并且辐射和带动了第二第三服务,对整体推动林山县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县城以外,只有清林一条公路,到林山其他乡镇,和邻县交通不是很方便。林山作为市里的管辖单位,影响力完全超越了市里。市里大街小巷的商品基本都来自林山县的批发市场。作为林山县的上级行政单位,对这逆向发展的市场效果表示了明确关注,对万云生的政绩予以了肯定。因此为了开发市里,搞好市里的经济,市里决定让万云生到市里担任挂职副书记。接到调令后,万云生不为所动,给市里写了回复信,表示自己仍然要为林山服务,要开发林山,他在林山的蓝图还未完成。

    关于林山县发展的宏伟蓝图,万云生有自己的诠释,他要把自己的人生都奉献给林山。万云生规划的第一步是要建成全县乡镇公路网,和三条到邻县的外出公路。而整个公路网的建设已经纳入林山十年规划当中,万云生担心自己调走后,无法完成这一规划,会导致林山发展受阻。所以选择留在林山,对于官职权利他不看重,满心都是抱负。更为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不想失去宋秋风这样的左膀右臂。因为他清楚,船需要水载才能远航,树需要水的灌溉才能成才。而帮助他远航和成才的泉水就是宋秋风,没有宋秋风的广义相助,他没有今天的成绩,林山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然而在林山只有宋秋风有实力,而又能做到。这是责任,也是担当。而这样的责任和担当,在万云生和宋秋风之间共同拥有。这是信任,也是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