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是刘备 » 第二十四章:何进相求

第二十四章:何进相求

    “……辛丑,京师地震。”《资治通鉴》对于熹平六年的描述中有这么轻描淡写的一笔,这让后人读起来也许只有那么一丝触动,不过日子久了便会彻底的忘记。但是这次地震对于熹平六年时身处京师洛阳的人来说却远远不是那么简单。这次地震不但将大汉朝廷自年来旱灾、蝗灾、日食所带来的种种恐慌推向了顶点,还将大汉朝的一些重臣从朝堂中震了出来。

    灵帝拖着久病的身躯再一次出现在大汉众臣的面前,用他虚弱不堪的声音做着一连串的任免:河南尹孟彧免、太常陈耽免、太尉陈球免。桥玄复任太尉,司徒王允兼太常之职,召弘农令蔡邕急任河南尹,弘农令暂由邑侯刘备代管。

    这一连串的任免看似全无联系,但是荀爽却知道,这些任免获利的都是刘备。难道灵帝内心中已经将这次地震归结为大汉朝列位皇帝对刘备的庇佑?这一点荀爽想不通,也不敢想。

    接下来的半个日,洛阳的重臣都在为地震之后的灾民安置事务劳心费力,而张让和赵忠却在战战兢兢的面对着灵帝的脾气。在地震时这些信任的人居然全都不见了人影子,年轻的皇帝连续很多天都在怄气。不过这个怄气的时间并不长,当地震的一些安置事务处理的八八九九时,灵帝又已经须臾离不开这些这些宦官了。

    灵帝还在此期间做了件事:将术士下了大狱,并严令“遇赦不赦”。

    **

    弘农城外,刘备正在为即将去河南郡赴任的蔡邕送行。

    蔡邕因为是“急任”,几乎没有给他收拾行李的机会,所以这次蔡邕可谓是轻车简从,他将大部分的行李都丢在了弘农县衙,家人也还暂时住在县衙的后院。

    “与蔡大人顷谈多日,始终未能一聆大人旷世琴音,实为备一憾事。”刘备身着一袭皂青色长袍,将身旁随从手中的漆布小卮取过来,满满的斟了一卮酒递给蔡邕。

    “玄德素有立步成诗之名,何不由玄德长歌一曲,邕当和之。”蔡邕笑呵呵的说道。

    “又是吟诗?”刘备脑仁都疼,他早年为了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子弟兵,曾经四处“吟诗”挣钱,后来这支子弟兵不过有两三百人罢了,还有一半人跟随刘辟去了汝南,现在音讯全无,而他也已“不操旧调”久矣。对于以前到处以古人诗作骗钱的事,他现在想起来都揪心,觉得自己成了这样的大骗子十分窝囊。

    “备多年不曾吟诗,音律早已生疏,怎敢献丑。”刘备忙推辞起来,不过他这个倒不是假谦虚,而是真的不想盗窃古人诗句。

    “听闻玄德设计一物,名曰‘汉犁’,以为耕作之用,可有此事?”蔡邕没想到刘备真不做诗了,不由一愣,转而问到刘备献图的事。

    “确有此事。”

    蔡邕拈须笑道,“司空大人对此两物颇为推重,曾向令岳言道‘汉犁可配中等之牛,日可犁田十亩,铁搭虽仗人力,却可缓解无牛百姓之苦,功莫大焉’,并将此事以书信告我。依此看来,玄德非不言诗,乃无心言诗,只尚百姓之事啊。”

    刘备被蔡邕夸得十分不好意思,连连拱手道,“不敢,不敢。”

    蔡邕正色道,“玄德,邕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备倒是很少看见蔡邕表情严肃的对他说话,顿时一怔,“蔡大人请说。”

    “荀司空在书信之中暗称对你忧心,此必非空穴来风,弘农虽小,却是京畿之内,玄德万事皆不可大意。”

    刘备顿时凛然,躬身受教。

    事实上,刘备对切实的管理一个县的政务非常头疼,比方说,他很难想像自己坐在县衙的大堂上处理百姓进来告状,这一切让他有一种在演戏的别扭感。在江东的时候,那些郡县大多有自己原来的父母官在,刘备只要和黄忠、戏志才他们每日商议军情就可以了。会稽被收回之后,这个缺少官员的郡县也没有让刘备操什么心,戏志才自然会把大小事务处理的妥妥当当。

    刘备不禁想到他远在晋阳的堂兄刘虞,那才是他们这一代刘姓兄弟之中最有政治和经济才华的人。同样的,让刘备想起的还有庞统庞士元,按照演义中的说法,这个凤雏先生倦于视事,这一点和诸葛孔明正好相反。不过对于自己“倦于视事”的心态,刘备知道,那还不可以和庞统相提并论。“也许还是回到战场上的自己才有一点激情吧。”刘备不得不这么安慰自己。

    对于刘备的烦恼,戏志才等人很快就发现了,这让戏志才等人都感到好笑,不过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解决,刘备也在开始称病,这样就免得坐堂听审,而衙役每天都负责把百姓的状子送到刘备手上,由刘备私下处理。

    在处理县中事务的余暇,刘备都会勤练武艺,他必须要为六年之后的黄巾之乱做些准备。

    时间悄悄的滑进了新年。

    新的一年只过了半个月的消停日子,合浦和交趾的乌浒蛮又开始造反了,这让疲于奔命的荆州刺史刘表更加狼狈不堪,如果不是因为皇甫嵩这次是真的病倒了,而灵帝又不敢让刘备再次领兵,估计刘表肯定会被免职。

    刘备知道灵帝对他深为戒备,索性只在弘农当他的县令,对于大汉朝的大小事情一概不做理会,偶尔他也会进一次京师,但也只是去探望一下皇甫嵩,再与王允、荀爽和桥玄说一说话,而且从来不在京师过夜。

    灵帝大约觉得整个熹平六年诸事不顺,于是积极的筹划要改元,这件事足足把荀爽折腾了半个月,最终定下了“光和”两个字,并且在三月起正式改元。

    “改元有什么用?”刘备接到通告各州县的书文时心里暗暗嘀咕了一声。先不说今后的大汉朝会不会有地震这样的事,就算是北方的各个民族有哪个不是虎视眈眈的看着中原这块肥肉,伺机就要冲过来咬上一口?把不顺的国事归咎于某一个大臣、女子甚至某一两个字上,这或许是帝王共有的心态吧。

    事实正如刘备所想,光和元年的灾祸一桩接着一桩,先是地震频繁的发生,接着又是疫情不断,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年的六月,居然有一股“黑气”落在温德殿里面,这让整个后宫都炸了锅,温德殿立刻成了没人敢去的地方。(作者按:此处引自《资治通鉴.孝灵皇帝上之下光和元年》,原文是“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帝所御温德殿东庭中,长十馀丈,似龙。”不是作者信口胡说。)

    消息传到弘农的时候已经进入了七月,这个时候,弘农侯的府上忽然来了一个客人,何进。

    何进这次到弘农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只带了几个信得过的部将来找刘备,其中赫然便有袁绍。

    何进找刘备的目的非常简单,他从自己妹妹那里听说了宋皇后失宠的消息,这让何进大喜过望,觉得是将自己妹妹扶上皇后之位的大好时机。不过即便是宋皇后失宠,想要废后却依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动辄就会遭到朝中一些重臣的反对。他想来想去,想到了与三公、皇甫嵩等人关系都密切的刘备,希望刘备能帮他在三公面前说说话。

    对于何进的要求,刘备没有立即表态,而是说要考虑一下。等何进走后,刘备立即找戏志才前来商议此事。

    听完何进的意图之后,戏志才沉思了良久,终于把头一抬,“依志才看来,君侯若在此事上帮了何进,也无异于帮了自身,更是帮了大汉。”

    “何以见得?”刘备不由一愣,从历史来看,他知道何进一定会成功把他妹妹扶上皇后的宝座,但是眼下他如果介入此事,说不定会招来灵帝的反感甚至疑心,这可是刘备不希望发生的结果,至少说在两年之内不要发生。而他帮助何进的最大好处似乎只是讨好了将来的何皇后,也就是少帝的亲生母亲。

    “以何进据河东之地而得闻皇后失宠之事,可知此事必急。既是皇后失宠,而何进秘密进京,则可知何进已与其妹计划周详。此事已如箭在弦上[作者按: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到宋代《太平御览》才有这个成语,忍不住先用一下了,可能本书中还有一些这种情况,多半都是我图了一时痛快,呵呵],君侯帮与不帮,皇后被废黜之事都已无可避免,何进明是请君侯向三公进言,使皇后被废之事可成,其实三公即便进言,此事必也无可挽回,与其如此,君侯便与三公共保何进之妹,则何进之势必然坐大,那时君侯只要稍与何进辞色,君侯便可安矣。”

    刘备点了点头,“戏先生,何进之妹为皇后,此事必已成定局,只是这于大汉又有何好处可言?”

    戏志才一笑道,“君侯亦知张让等人势大而难制,此事全在当今天子一心,若是天子因皇后而近何进,则何进必成张让等人大敌。所谓‘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此话君侯莫非忘记了?”

    刘备恍然大悟,戏志才以《战国策》中这么一个著名的比喻点醒了他,只要在张让与何进鹬蚌相持之间,汉朝已经糜烂的政权或许还能得到一些转机。

    “不错,我即刻修书去京师。”

    “何如君侯亲自去一趟,何进此刻定然是去京师,君侯何妨与他套些交情,趁势交结那个袁绍。”

    说道袁绍,刘备的兴趣立刻就来了。“先生似未见袁绍,何以知道此人?”

    “我随君侯自江东回京师,此人恰好也在京师之内,我与他酒楼一会,知道他家世非凡,君侯日后不妨用之。”

    “先生以为袁绍其人若何?”

    戏志才微微摇头,“此人初看也还是个人物,不过此人好谋而不决,且心志不坚,只可为一郡县之职,若是付以一州,恐其已力不能负。”

    刘备呵呵一笑,“奈何何进以袁本初为军中之职,先生以为如何。”

    戏志才也笑了起来,“以其人好谋,做个行军主簿也还使的,若是单独领军,绝非兵卒之幸。”

    刘备笑着站起身来,“先生好厉害的眼光。”

    戏志才一愣,“君侯这是去……”

    “洛阳,京师,先生还请速去准备,我去找汉升与云萝。”说着话,刘备已去得远了。

    戏志才笑了笑,看来这两日要请“于神仙”代署公务了。

    **

    大家周末愉快,刀子喊一嗓子了:有票的点点推荐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