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是刘备 » 第九十三章:一忧一喜

第九十三章:一忧一喜

    时间悄悄的滑向了乾元二年。

    入冬后的一个来月,除了长安与临晋,整个北方的战事基本上都停了下来,不过这种短暂的和平并不代表什么,双方对粮草、箭镞等战事物资的囤积都在紧锣密鼓的实施着,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同时,双方在向对方派遣斥侯这件事上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很快又都开始厌倦了这种伎俩,毕竟这些斥侯能弄到的信息中有价值的实在太少,而偏偏是这些信息中还有大量虚假的东西存在,需要专门的人才加以甄别。

    对于袁绍他们来说,但凡是在洛阳弄到的情报多半是真的,而这些情报可没有什么用处,而他们需要的陈留、汝南、长安城外刘备大营、宛城以及偃师、虎牢与洛口一带却弄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对于刘备与曹操而言,邺都、上党以及徐州、荆州就象是不设防的城,而官渡、河东以及济阴却是不折不扣的铜墙铁壁。

    曹操离开大营的第二天,刘备派遣的斥侯回来禀报,说前一天晚上发现一队打着马腾旗号的士兵进入了金城军马的大营,结果一直到第二天晌午都还没有出营。荀彧对这个消息十分感兴趣,连忙追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诸如那队士兵大约有多少人,可曾带了兵刃;金城军的大营是否有些异常的动静,还有就是这两支兵马今天是否继续攻了临晋城,结果得到的却是一个让他们极为失望的消息,那队士兵不过区区数十个人,进入金城大营之后也不见有什么异常之处,甚至连喧嚣都没有。

    刘备与荀彧正在失望,那斥侯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兴趣,“金城大军今日没有攻城,马腾的大军一直在原地休整,不过早晨与中午始终没有看见马腾的大营中升起炊烟。”

    “文若,依你之间,这其中有何蹊跷之处?”刘备的眉头拧了起来,象是立了一个“川”字。

    “彧亦不知,”荀彧同样也在大皱眉头。事情的进展与他的设计出现了如此大的偏差,偏偏又说不出来症结在哪里,他心情之恶劣可想而知,“就眼下的情况来看,马腾的兵马若是再得不到补给,最迟不过明日必定出现哗变,到时将无可收拾。马腾此番前去,想必是要再次向陈懿借粮,这也是眼下唯一可行之策。”

    “陈懿是否会借粮给马腾?”

    “断然不会,”荀彧很肯定的摇头道,“陈懿此番前来攻打临晋,定是存了趁机占下临晋的野心,到时他驻兵京畿,进可攻京师一带郡县,退则可回金城,殊为稳妥,而他帐下有阎厚充为上将,实力不容小觑。马腾的兵马出现在此处,只怕陈懿心中早已暗恨,又怎会借粮?”

    “既然如此,马腾又当如何?”

    “若不出彧之所料,马腾此刻多半已在金城大军之中,且已经杀了陈懿,只是现在还秘不外宣罢了,只看金城大军至尽尚未攻城便可知晓。”

    “既如此,我军当如何处之?”

    “彧之所言全在猜测,若是能中,则我大军可不费吹灰之力而得马腾与金城两路兵马,若是猜错,则不但要立刻与金城大军交战,还将放马腾回到长安。”

    “这做何解?”刘备愕然看着荀彧,他没想到这两个结果会如此极端。

    “眼下要使马腾归降我军,只有立刻挥军进攻金城大军。战事一起,金城大军必心切寻找主帅,到那时,马腾等人杀了陈懿之事立刻便会传遍军中,马腾若不归降我军,将立刻被大军碾为齑粉,当此之时,马腾再无可选择。只需张、关、太史三位将军趁势逼住金城大军北退后之路,则人心涣散之下,不虞金城兵马不降,主公再亲率大军至马腾军营之前,使马腾当众宣布归降之事,那时马腾舍归降之外再无别路可行。”

    刘备点头道,“文若再说说那个不好的结果又是为何。”

    “若马腾不曾前往金城大营,则主公攻打金城大军之时,此地便再难困住马腾,这便是放虎归山。”

    陈群听了半天,忍不住插话道,“若是如此,马腾是否会趁机从背后攻打我军?”

    荀彧摇头道,“这倒不会,毕竟临晋大军正虎视眈眈,只要两路军马稍有异动,王颀将军定不会错失良机,那时以马腾人饥马乏之师怎堪一战?”说到这里,荀彧目不转睛的看着刘备,徐徐说道,“其实尚有一法,主公可将此两路大军一举击溃。”

    “是何法子?”刘备来了兴趣,同时心中奇怪,既然还有别的办法,荀彧为什么要拖到现在才说。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立刻率领大军围住马腾的大营,如此可再拖延一日,那时马腾诛杀陈懿之事已经被金城军所知悉,自然难以脱身,而他希望手下今夜前去救援之事也不再可行,那时两路大军已生仇怨,必会相互杀戮,主公只需坐收渔翁之利就可。”

    荀彧这番话说完,不但刘备倒吸了一口冷气,就连陈群、关羽等人也都面面相觑。平心而论,这个主意虽然简单,但是既狠辣又实用,甚至可以实现兵不血刃就消灭掉两支大军的目的,但是刘备收服马腾、韩遂、阎厚三人的计划也随之落空。

    “文若此计虽好,不过备敬重马寿成与阎将军之才,宁可赌上一赌。”刘备略做沉思便斩钉截铁的回答道。

    “既是主公主意打定,彧亦不复前言,就请主公立刻催动大军攻打金城兵马。”荀彧躬身说道,但是细心的陈群看见荀彧眼中不但丝毫没有失望之色,相反的,竟有一丝欣喜搀杂在其中。

    “这是什么道理?”陈群不禁纳闷起来,他觉得自己或许可以轻易的看出关羽、张飞等人的想法,但是对于眼前的荀彧、虎牢关的戏志才都有一种云遮雾罩的感觉,总也跟不上他们的思路。

    **

    又经过三天的奔波,曹操终于回到了武关,他屁股还没坐稳当,贾诩就告诉他两件事,一件好,而另一件坏。

    “先听坏事,”曹操直接做了选择,他性格就是如此,事情能坏的地步先看到,再去想自己的各种条件与优势,这样往往能激发他的无穷斗志。

    曹操并不知道,这样的处事方法不止他一个人这么做,刘备也是如此。

    “长沙孙坚已经宣称尊邺都的大皇子为帝,长沙的四万兵马因此成为第八支进讨京师的兵马。”

    “张机太守呢?”在曹操的印象中,长沙的太守还是他的老朋友张机张仲景,因此还有一些回不过味来。

    “张太守?”贾诩皱着眉头,随即又舒展开来,“主公莫非说的是湖阳县令张机张仲景?”

    “湖阳县令?”曹操愣住了,“张机怎么会被贬到湖阳当县令?”

    “据说此人竟在太守的堂上为百姓看病,因此被人参劾了一下,结果便被贬了。”贾诩笑了起来,“说起来,以一方太守之职而在太守署理公务的大堂上堂而皇之的为人诊脉问疾,不说绝后,只怕也是空前了。”

    曹操微微点头,口中应道,“过些时日可遣人去湖阳,请此人至宛城任职。操深知此人之才,有他襄助,操得一臂助也。”

    贾诩点头应道,“诩稍时便上书朝廷,请调此人。”

    曹操呷了口茶,接着问道,“那孙坚有何本领,手下有何良将?”

    “此人武艺不凡,但是韬略却不如何的出众,手下有程普、祖茂、朱治、韩当、黄盖等将,程普有些谋略。”

    “徒有武功而无文治,操料其不过一勇之夫尔,不足为惧。”曹操漫不经心的说道,“只这一件坏消息?”

    “不错,”贾诩应道,“主公,此人虽不足惧,只是他眼下正占着江陵。”

    “江陵?”曹操怔住了,“那不是刘表所在之处吗?”

    “刘表现已屯兵江夏与襄阳,意在我宛城与许昌。”

    “刘表空有议论,实际无用之人,不过被那孙坚得了江陵,却也有些头疼。”曹操揉了揉太阳穴,只觉得那里“突突”的跳。

    “主公,你这是……”贾诩见曹操脸都白了,顿时吓了一跳,赶紧扶住曹操。

    “不妨,旧疾尔。”曹操摆了摆手,接着问道,“那好消息又是什么?”

    “前日有两人前来投军,一人姓甘名宁字兴霸,本在刘表帐下,因受了刘表部将黄祖之气,特来投奔,据说水上功夫极是了得,只是以前做过江贼。”【作者按:我记得兴霸本是三十多五六岁才投奔刘表(二零四年),少年一直游侠任性,做锦帆贼。对于兴霸,我遮掩不住对他的喜欢,所以按捺不住让他出场了。小说构事,不过作者一片痴心,还请读者勿要见怪为幸。】

    “太祖尚且不问陈平盗嫂。只要有真才学,这些都是小节。”曹操笑了起来,“操少年也游侠任性得很。”

    “主公过谦了,”贾诩笑了笑,接着又说了下去,“另一个人却又奇了,原本是个书童,后来读了些书,前两年更是被他主人放出去历练了一番,结果正碰见老爷,因此荐到我们这里来了。”

    “这人叫什么?”曹操听说这人居然遇到了自己的父亲,顿时来了兴趣。

    “此人姓于名禁字文则,勇则勇矣,不过似乎智计也颇不凡。”

    “好,”曹操一拍几案,“操正思文治已备而武力不足,现在才算有些进步。”说完他叹了口气,“文和,此番我在刘玄德营中,发现他帐下又多了一员良将,名叫太史慈。”

    “辽东飞将军?”贾诩大吃一惊,“难道这样的大将也被汝南公罗致到了麾下?那白马天骑可曾一起随他来?”

    **

    大家如果有月票,并且觉得给刀子值得,那就更加谢谢了。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