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山民之治 » 第三章 先生

第三章 先生

    自从人类开启了智慧之门,人与人之间就有了区别,智慧过人者自当受人尊重,受人尊重者在族群里会形成影响力,伴随影响力的扩散自然而然形成权威,权威会慢慢发酵成权力。

    在古代这样封闭落后且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偏远大山,在朴实的老农眼中会读书识字的人那自然是智慧的象征。吴巨侠自从展现了他读书写字的能力,就成了村中老老少少口中的先生。作为受人敬仰的先生,还发明了制盐之法,如此丰功伟绩的吴巨侠自然而然的成了朴实村民心目中的大人物。

    作为大人物的父亲吴清溪好像也忘记了隔壁村赵老汉的闺女,耕读之家自然瞧不上泥腿子家的闺女,门当户对那是吴父对儿子婚姻的底线,实在找不到门当户对的人家,翻遍记忆里十里八村适龄的闺女一个也没有,于是吴巨侠同志终于不被父母的催婚魔音烦扰了。

    汉民族无论何时对文化都是渴望的,望子成龙深植于所有中华父母的血液骨髓中。古代落后的农业工具和种植技术条件,需要农民付出巨大的体力换取微薄的产出,如此效率低下的劳动让习惯了现代效率的吴巨侠同志果断放弃了继续务农的打算。几经估算了自家那微薄的财力,地主肯定做不成了,于是趁着读书人的名声在大山里的十里八乡传开之际果断在村里办起了学堂,毕竟教育行业在现代还是很有利润的,大大小小的培训班、辅导班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吴巨侠同志跟族长打听了开办学堂的事情,吴青山原话是“你愿意教这些泥腿子娃读书识字那是他们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这是外面世家大族子弟才能有的学问,你这是行圣人教化。”村里人听闻吴巨侠同志要教圣人学问,在族长吴青山的统筹下热火朝天不到一个月就在村中心的空地上建起了一座学堂,吴巨侠同志大笔一挥而就“知学堂”门匾关在大门上方,左右两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望着学堂巨大的楹联上龙飞凤舞的字,吴巨侠同志万分感谢前世喜欢书法的爷爷暑假逼着他苦练毛笔字,没想到现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吴巨侠先生还是低估了山民望子成龙的强烈欲望,开学那天望着学堂前满满当当的八十多个男娃,这还是限制了年龄6岁到12岁,否则肯定更多。至于以前看小说为了家里多一个劳动力不肯送娃子上学的事,吴巨侠觉得大大低估了农民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望。吴巨侠看着学堂里乌泱泱一群流着鼻涕的男娃子,突然后悔了自己办学的决定,只是事已至此也只能咬着牙全都收了,唯一让他安慰的就是够全家吃一年的粮食和野味了,这些都是学生的束滌了。

    对于在现代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古文爱好者,学了满肚子不合时宜学问的吴巨侠先生教一些古代的小鼻涕娃那当然是小意思了。作为启蒙读物,吴巨侠选择了千字文和三字经,反正这大山里又没有朝廷管辖,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拼音这种识字利器那更是必须教的。每天辰时巳时两个时辰教学,逢七休二,对于咸鱼吴先生来说这已经是最大的努力了。于是每天学堂里就能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农人田里听着稚嫩整齐的童声感觉干活都有使不完的劲,那读书声仿佛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