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颂 »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举国同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举国同庆

    严助立即觉得如坐针毡,忙道,“卑臣进入淮南,一路所见,民风淳朴,官吏肃然,山川秀美,此皆王上御国有术啊!”

    “这都是陛下圣德广布,泽惠淮南。还请使君回京后上达寡人之意,澄清小人谗言,寡人将不胜感激。”

    “卑臣决不负王上所托。”

    这时候,刘迁颇带威胁的话让他有一种冷风刺骨的寒意。

    “本太子知道大人在寿春做了什么,倘若大人颠倒是非,诬良为奸,那……”

    下面的话虽然没有说,可那分明是一把隐形的刀悬在了自己头上。

    这刘迁如此嚣张,而自己却无法反驳,严助心中浮现一丝悲意。

    他好歹也是天子朝臣,竟然会蒙受这种屈辱?

    都是自己作的啊,如果当初不与刘陵发生不耻的事情,自已便不会左右为难了。

    可惜……事到如今,回不了头了。

    刘安狠狠地瞪了一眼刘迁道:“大胆!你怎可如此对使君无礼?还不快快退下!”

    接下来,刘安朝前挪了挪,以示亲热道:“目前朝廷正与匈奴大战,并且深陷其中,寡人深知朝廷财力拮据,昨日已命有司在寿春城中广贴皇榜,有愿意买武功爵和赎禁锢者,尽可上报,寡人会将所得尽数上缴朝廷,以充府库。

    寡人虽是皇叔,但毕竟身居臣位,岂可置国家困难于不顾?”

    刘安说着,看了看坐在太子下首的伍被,那用意是不言而喻的……

    伍被立即心领神会,忙接着刘安的话说道:“大王虽远在淮南,可没有一日不心系朝廷,心忧社稷啊!”

    “那王上对陛下削去淮南国二县如何看呢?”严助皱了皱眉,随即问道。

    “不瞒使君,此事纯属雷被在淮南国不得志,跑到长安诬告太子,还请大人明察。

    不过君无戏言,陛下既然决定削去淮南国二县,号令已明,寡人遵旨就是。”

    “卑臣明白了。待回到长安,卑臣一定会向陛下奏明真相的。”

    戏演到这里,大家心里都是明明白白的,说在嘴里的和实际做的大相径庭。

    演者摇唇鼓舌,相互策应,力图给一切涂上神圣真诚的光彩,而观者此时宁愿相信这都是真实的。

    刘安不愧精通黄老之术,他的压轴一举,不仅给落幕一个精彩的结局,而且使身负皇命的严助在寿春彻底就范了。

    刘安抬起手,很清脆地击了三掌,王宫的卫士便抬着三个沉甸甸的箱子进来了。

    卫士打开箱盖,伍被指着箱中的金子道:“王上感念大人如此忠贞不贰,实乃大汉社稷之幸,特赐大人金千斤,还望大人笑纳。”

    “这……”严助惶恐地站起来,后退两步,才勉强站定脚步说道,“卑臣……怎么……”

    正犹豫间,一柄冰冷的宝剑就横在他的脖颈上,那是刘迁的声音:“大人可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昨夜……”

    严助是敢怒不敢言,弱弱地道:“太子息怒……卑臣……卑臣领受就是……”

    “放肆!”刘安大喊一声,立即上前抚着严助发抖的肩膀,仍是一脸的谦和和温润,“犬子无知,让使君受惊了。寡人今日在宫中设宴,为使君压惊。”

    这时候,春末的雷声越过寿春城头,闪电向城北的八公山掠去。

    ……

    在李敢回京的第十天,刘彻发了一道诏令,旨在宣扬大汉的军威,提升全体百姓的“集体荣誉感”。

    李敢对其中适当的渲染表示理解,汉匈大战到头来还是要依靠百姓。

    大战以后的生活十分轻松,因为李敢都封侯了,除了刘彻,没几个人可以命令他。

    除了爵位,李敢还拿到了一千户的食邑,即在陇西郡有一千户的封地。

    一千户,李敢好好盘算了一下。

    首先,汉亩有多大。

    秦自商鞅变法为利牛耕和扶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改秦亩为240方步,约0.6916市亩(1公顷15市亩)。

    汉承秦制,汉亩=秦亩。

    其次,关于粮食的计量单位和产量。

    汉代的斛(石)不是重量单位而是容量单位,在古代对粮食进行计量时大多采用容量而非重量,因为量器(容量器具)的使用比衡器(重量器具)方便的多。

    因为小麦在春季和冬季都能生长,所以跟生长周期短的粟可以配合轮作。

    西汉时期,农民在收割完禾(粟是禾本作物里最优秀的品种,很多时候古籍里的禾指的就是粟)后即种小麦,收获小麦后立即又种禾或豆。

    于是这三种作物就在两年的时间里轮作了,两年三熟发展到后世就是北方的夏收麦秋收粟一年两熟。

    小麦的产量与粟大致相当。

    汉1斛=20公升,当时亩产3斛,即54.2kg。

    关于一家农户耕种的田地多少,晁错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

    他说的应该是西汉景帝时期的自耕农,取中的话,一农户大概有70亩。

    接着,至于汉代的主食种类和粮食的消耗。当时人们的主食是粟、麦、豆。

    当时食民有率,率三十为而足于卒岁,即每人每年食粟三十石。

    而西汉的《盐铁论》提到十五斗粟,当丁男半月之食,算起来一个成年男性一年36斛即450kg。

    最后,实封一千户食邑,一年出产多少石(斛)粮食。

    假设一千户都是农户,每户五人两劳力(男性)有田70亩(汉),一年至少出产粮食4千吨。

    抛开农户自用等其他方面,这些受封者实际拿不到手,因为自秦汉以来,食邑已改为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拨充,其数量按民产计算,已没有了战国时的统治权。

    能得到的只有封户赋税,西汉初年的赋制三十税一,受封者能拿到的田赋只有140吨左右。

    此时的所谓实封一千户食邑只是指受封者可征敛赋税的户数是实打实的一千户,例如北宋余襄公食邑二千六百户,实际上可征敛赋税的才二百户。

    不过这些只是理想数据一千户不可能全是农户,每户人口也没这么标准,而且汉代的农民种谷物的田地只占总面积的60%,种蔬菜占20%,最后的20%是种饲料和养六畜。

    所以说,李敢这一千户的封地,每年拿三十吨粮食了不得了,勉强可以养百来个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