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江北1890 » 第四十四章 南北战略初定

第四十四章 南北战略初定

    今天天气晴朗,惠风和畅,督抚府召开第一次高级会议。参与人员分别由三位布政使——褚云歌、钱鑫、秦凌粼。孙云锦威严的走上公堂,坐在主席位说道“今天的会议主要是想跟各位讨论剿匪事宜,各位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尽量做到堂上尽情说,堂下不议论。”钱鑫道“自督抚府成立后,剿匪并无实质进展,朝廷催的紧,上面逼得急,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恐怕又要被通报了。”秦凌粼道“匪人杀之不尽,我提议可以效仿当年北宋招抚水泊梁山,上奏朝廷,给贼寇加官进爵,进行招抚。”

    褚云歌道“我们之所以能成为朝廷命官,是因为腹有诗书,忠于皇上,爱民如子。反观他们,一群鸡鸣狗盗之辈,亡命之徒,胸无点墨,目不识丁,这种人岂可为朝廷命官?如果招他们进来,只会污染官场,荼毒生灵。再者北宋招抚宋江等人,是因为王朝衰落,这是万般无奈之举。而我大清开展洋务,学习技术,开办企业。种种迹象表明,咱们正走向繁荣,根本无需招抚。总之,招抚是无奈之举,招抚是王朝衰败之策,万万不可!我坚持以泰山压顶之势摧毁贼寇势力。”秦凌粼道“褚大人在强调,贼人不配当官,招抚贼人会降低身段。这一切的根本在于他们是贼人,因此不可当官,是也不是?”褚云歌道“是”。

    秦凌粼道“既然如此,招抚前是贼人,下山后,接受敕封,则被洗清身份,不再为匪,他们如何不能?”褚云歌道“贼人只是一个代号,贼人之所以为贼人,是因为他们为鸡鸣狗盗之辈,以身试法之徒,并不是接受皇上敕封,就能洗清身份。”秦凌粼道“你一直强调他们是鸡鸣狗盗之辈。那朱元璋之前也偷过别人东西,最后不也成为一代圣主?你为何那么在乎别人的过去?我们应该把握现在,眺望未来。现在是什么?现在是消除匪患,向皇上交差。未来是什么?未来是为三省发展扫清一切障碍!”褚云歌道“没有过去,何谈未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难道可以不看过去吗?秦大人是光绪三年的进士,在接受皇帝敕封的时候,为何以你的考卷为标准呢?按照你的逻辑,你的考卷应该是过去式了。如果是这样,你现在还是个乡野村夫吧?”

    见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孙云锦打断道“别吵了,吵了半天还没结果,钱大人,你也发表发表言论!”钱鑫道“两位大人的初心都是好的,都想剿灭匪患,向皇上交差。目标一致,就是方法不同而已。一个主张恩服,一个主张威服,我认为无论是恩服还是威服,只要能消除匪患,都能让人心服。”孙云锦道“我想知道你如何看待剿匪。”钱鑫道“我钱鑫,听名字就可以看的出,全是金子,所以我别的都没有,就是有钱,我做的就是保证军需后勤,至于是恩服还是威服全凭各位达人决断。”孙云锦道“既然你们定不了,我们就听听一位后生的看法,再做决断。快出来吧!”

    张长泰走出行礼道“拜见秦大人、褚大人、钱大人。”三位大人的脸上都有疑虑,褚云歌道“这是我们的高级会议,他为何会在此?”孙云锦道“这位后生叫做张长泰,前些日子与我交谈过,颇有见识,我想让他来给大家说说。”褚云歌道“孙大人,这有些不合规矩吧,他毕竟无官无职,而且今日所讨论的内容都是绝密,要是泄露了该如何。”孙云锦道“没事,不会那么严重,今天我就是要请他给我们讲一讲,如何剿匪。”褚云歌想要继续,被钱鑫示意眼神后,这才收回话语。随后,张长泰挺直腰杆,向大人们展示剿匪大略。

    张长泰道“两位大人说的都很有道理。褚大人主张威服,秦大人主张恩服,但我认为政略和战略相互结合,才是剿匪的最佳方法。”秦凌粼道“你的政略是什么?战略又是什么?”张长泰道“我的政略主要在于救人。我这里有三必救献给大人们,分别是救百姓、救头领、救兵勇。”秦凌粼道“如何救?”张长泰道“第一救,救土匪家眷。这些人在山上为匪,家眷在民间为百姓。我们给家眷银两,粮食,好言抚慰,让家眷送出家书,劝其归来,我们不但可以既往不咎,还可以发放农垦银子,分田地,减赋税,鼓励他们开垦农桑。第二救,便是救贼人头领。长江北边的张洛行自称天王,号称西捻军,兵力最多,有30余万,战力也最为凶猛,占据南州、紫锡、芜湖三座大城市,麾下很多战将都是朝廷命官。我们可以好好招抚,该给钱粮的给钱粮,该给爵位的给爵位。“孙云锦道“金银、美女,都可以给他们。至于官位,皇上说给我专断之权,但没有吏部的任免权,到时我们可以上奏朝廷,应该不成问题。”钱鑫道“长泰眼光独到,见识卓著,招招打在要害上。不过这些用来对付西捻可以,但东捻呢?毕竟他们底子薄,规模小,不适合这些策略。“

    张长泰道“回钱大人,东捻军战力薄弱,规模较小。我们可以先拿下张洛成,然后收缩各路人马,合兵一处,迅猛攻打。到那时,在我们摧枯拉朽的迅猛攻击下,他们变成惊弓之鸟,甚至我们不用一兵一卒,他们就开城来降。”褚云歌道“东边虽然弱小,但万一在对付西边时,他们派兵突袭,我们该如何?毕竟他们本就有渊源。”孙云锦一脸茫然道“怎么他们还有渊源?“钱鑫道“秦大人,你跟土匪打了几十年交道,你应该很清楚,你就给大家介绍介绍他们的渊源吧。”

    秦凌粼道“说到东捻军,我的确略知一二。东捻军以清云寨为大本营,依靠百里山地,据险而守。其实此寨本是张洛成的大本营,当年他打下紫锡、南州、芜湖后,自立为王,定都紫锡,并封麾下大将孔清野为孔王,由他代为镇守。但后来由于与麾下战将蒋中清意见不合而分家。从此,清云寨分成南寨和北寨,两寨以虎牢关和青龙关为界限,分庭抗礼。这些年来,两寨争斗不断,但只是一些小摩擦。”张长泰道“秦大人不亏进士出身,对亳州各类人如数家珍。据我了解,虽然蒋中清后面建立北寨,根基较弱,但他后来居上,战力远超孔清野,但孔清野毕竟是张洛成旧部,得到张洛成的支持,因此两寨势均力敌,互不能兼并。我们可以利用两寨矛盾,派出一人,进行招抚,给蒋中清钱粮,让他牵制孔清野,以为对付张洛成打下基础。”

    孙云锦大喜道”说的好,短短几句话就把东捻给稳定。“张长泰道”在下还没说完。“孙云锦道”你接着说。“张长泰道”第三救,便是救其兵勇。匪人无论被招抚过来,还是被剿灭,等我们全面胜利之时,亳州会多几十万人口。他们要生存,要吃饭,而近几年风不调、雨不顺,仓库里的粮食只能勉强维持,但突然多几十万人口,恐怕难以为继。而且如果对这些人置之不理,难免又会落草为寇。所以他们是最难救,但又不得不救的。“

    孙云锦道“在我走马上任前,皇上一再嘱咐,剿匪是大清一大难题,皇上承诺我们,等太后修好园子,在以后的钱粮拨付上,我们具有优先权。”钱鑫道“就算朝廷优先拨付钱粮,若是亳州突然多几十万人口,我们也吃不消啊。”秦凌粼道“少年果然高瞻远瞩,贼人未灭就已经想到后面去了。”张长泰道“秦大人过奖了。”钱鑫道“我们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是靠朝廷,另一方面还得靠自己!”褚云歌道“你的政略说的很好,那战略呢?”张长泰道“我的战略主要在于威服。我这里还有三必治献给大人们。褚云歌道”如何治?“张长泰道”土匪集聚在两地,但对我们造成威胁的只有西捻,西捻军占据南州、紫锡、芜湖三座大城,他们狼子野心,早就想甩掉朝廷,建立政权,所以第一治,就是治其心,让他们知道朝廷的厉害,要是胆敢称帝,我们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孙云锦道“恩,内心作用于外形,攻兵应先攻心。这招不错,打在七寸上。”张长泰道“孙大人不亏是孙大人,一句话便点明了玄机。”孙云锦道“你接着说。”张长泰道“张洛成曾经在正皇旗、正蓝旗中做过千总,他带出来的兵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战斗力彪悍。他还有一支在鄱阳湖停泊的精锐水师,虎踞庐山,向东可以支援南州、紫锡、芜湖三座城市,向西可以窥视南昌。这支水师对我们威胁极大,所以第二治就是治其水师。孙云锦道”上任前皇上对我有嘱咐,现在朝廷入不敷出,被修园子弄的焦头烂额,很难抽出财政养兵,因此,他要求我们地方建立一支强劲的地方军,我们正可以借这个机会,为朝廷建立一支精兵劲旅,稳固地方。“张长泰道”孙大人对朝廷忠心耿耿,苍天可见。“孙云锦道”还有一治呢?“

    张长泰道”张洛成的兵马粮草大多从湖南,湖北,江西三地民间购买,尤其是南州、紫锡、芜湖外围的六十里地,农田肥美,这里粮多,价格低,所以这第三治就是治其粮草,铁器,食盐。我们可以将这六十里地的百姓全部迁出,并毁掉农田,切断紫锡经济供给。我敢断定,不出半年,城内百姓就会饿肚子;不出一年,兵勇将官无粮可吃!到时我们倾巢而出,一举歼灭。“孙云锦道”恩威并用,抚剿并行,哪怕张洛成有通天本领,也经不起如此折腾吧。“钱鑫也起身弯腰道贺道”恭喜大人获得如此良才俊杰,有如此人才辅助,剿匪必成。“孙云锦道“话不可说的这么早,剿匪之路远着呢。”钱鑫道“自剿匪总都府成立以来,剿匪宣慰使一直未定,我认为,今天是研究剿匪专题,不如也将宣慰使空缺提上日程。”

    褚云歌和秦凌粼听闻此言,不再淡定,他们对于宣慰使一职,都有自己的想法。秦凌粼内心独白道“钱鑫这老家伙,果然是墙头草,昨日还跟我谈笑风生,今天就给孙云锦拍马示好。”孙云锦道“虽然皇上任命我为督抚,总领剿匪所有事物,但宣慰使属重大人事安排。按照规矩,应由我们四人商定后,报吏部审核备案,最后通告全军。”秦凌粼道“既然我们四人都在,我认为可以讨论宣慰使事宜。“看着三人都有此意,褚云歌只能同意。随后,李尚恕走进议事堂,递上一份名单,禀报道”各位大人,这是督抚府经过各方了解、推荐、考察后确定的初步名单,请各位大人审阅。“

    钱鑫接过名单,让李张二人离开后,孙云锦道“其实在上个月,我们就宣慰使空缺一职召开过两次专题会议,但迟迟未定,今天,我们必须要定下,否则若因此事而延误剿匪后续事宜,朝廷怪罪下来,我们都不好交差。本来经过各方考量,确定人选为褚新月、秦昂驹二人。但今天,我要加上一人,就是张长泰。当然,可能你们会说我这不符合规矩,毕竟大清朝的官吏要经过严格的筛选、考察和推荐,但现在是非常时期,我认为凡是对剿匪有益的,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知大家是否有异议。“见大家不言,钱鑫道”看来大家没有异议。根据吏部官吏使用条例,我们对这三人进行投票,得票多者为最终人选。“

    褚云歌内心独白道“老家伙,明明自己已经决定,还要这样。”秦凌粼内心独白道“这不明摆着吗?老家伙想让这个张长泰做宣慰使,偏偏来这套,显得他有多听从皇上旨意。我儿子是没希望了,还是投给眼前这位后生吧,一来可以卖个面子给老孙,二来,这个新人颇有才华,也可以争取争取。”钱鑫内心独白道“孙大人不愧是官场老手,明明自己可以做主,却一定要扯进皇上,为后生在军中树立威信打下基础,真是用心良苦啊。”褚云歌道“此办法好,我支持。”秦凌粼道“我也支持。”经过发票、投票、收票、唱票后,终于得出最终结果,分别是张长泰三票,秦昂驹一票。

    当出现秦昂驹时,大家大吃一惊。本已板上钉钉,却突然杀出秦昂驹,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褚新月和秦昂驹都是提名人,他们分别是褚云歌和秦凌粼之子,在军中任左千户和右千户,虽符合任职要求,但各方势力争执不下,核心领导层未统一意见。相反,张长泰的策论艳惊四座,得到孙云锦大加赞赏,因此被全力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还出现秦昂驹的名字,这明显是和孙云锦过不去。孙云锦初来乍到,就有人公然反对,看来日后之路必定一路坎坷。褚云歌道“看来这位后生深孚众望,他做宣慰使实至名归,我完全同意本次表决!“钱鑫道”我也同意!“孙云锦道”秦大人呢?“秦凌粼道”我也同意!“大家确定人选后,秦、褚、钱、张一同走出督抚府。

    褚云歌贺喜道“恭喜恭喜,张大人这么年轻就被任命为剿匪宣慰使,这可是大清朝开国以来第一人呐。“钱鑫道”是呀,是呀,希望我们以后能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张长泰道”全凭大人们的照顾和器重,我才能入选。以后的日子里,望大人们多多指教。“褚、钱、张三人的脸上都挂满笑容,唯独秦凌粼心事重重。褚云歌回到府,其子褚新月立即前来询问情况道”爹,怎么样,宣慰使定了吗?“褚云歌道”定了。“褚新月道”是谁?“褚云歌道”不是你!“褚新月道”是秦昂驹吗?我不服啊,我那点都比他强啊!“褚云歌道”不是,是一个叫张长泰的人。“褚新月道”张长泰是谁?我怎么从来没听过?“

    褚云歌道”我也不清楚他的底细,是孙大人带过来的。这个后生颇有才华,那一番剿匪策论的确厉害。“褚新月道”我听人说,此次张长泰是三票通过,还有一票是秦昂驹。“褚云歌大吃一惊道”你消息很灵通啊。“褚新月道”嘿嘿,我什么都知道,秦昂驹的票是你投的吧。“褚云歌面带笑容道”不错,就是我投的。“褚新月道”父亲高明,实在是太高明了!“褚云歌道”哦?我想听听,如何高明了?“褚新月道”这样做,明显是疏远秦凌粼和孙云锦的关系啊。相比之下,父亲就不一样了,完全支持孙大人。“褚云歌大笑道”我没白培养你啊。“褚家父子虽首战受挫,但此举疏远了秦凌粼和孙云锦的关系,也算是小有成就。此时的秦凌粼正在府中大发脾气。秦昂驹道”爹,怎么了?发这么大脾气。“

    秦凌粼为何要发脾气呢?请看下一章亳州府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