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江北1890 » 第四十五章 亳州府暗流涌动

第四十五章 亳州府暗流涌动

    话说上一章秦凌粼回府后大发脾气,在秦昂驹的询问下,秦凌粼解释道”今天在商议宣慰使时,本一切照旧,要从你和褚新月中确定最终人选。可突然杀出一个叫张长泰的截了胡,打的我们不知所措。“秦昂驹道“张长泰是谁?”秦凌粼道“我也不知道他的底细,只知道他是孙云锦的人。按理来说,孙云锦支持他,也只有一票,褚云歌必定支持他儿子,我支持你,但钱鑫那个狗腿子支持孙云锦,所以人选也就没有任何疑问。“秦昂驹瞪大双眼,颇有怨气道”妈的,这个姓张的就算做了宣慰使,我也要让他好看。“秦凌粼道”虽然这让人气愤,但接下来的更让人气愤,竟有一票写着你的名字。“秦昂驹道”写我的名字,难道不好吗?说明我很得民心啊!“

    秦凌粼道”不好啊!儿子,你想想,既然已经知道结果,投你有何意义,这么做无非是在告诉孙大人,我心怀异心,要与他唱反调啊。“秦昂驹道”父亲说的是,这么说,日后爹在督抚府行事,岂不是就难了,我们接下来该如何?“秦凌粼道”事情也没那么严重,这一票说到底毕竟不能左右局面,只是让孙大人印象不好而已,日后我们小心行事便是。对了,那个事情办的怎么样了?“秦昂驹道”爹放心,万无一失!“秦凌粼道”那就好。“虽有人反对,但宣慰使人选还是以孙云锦意见为主,因此,他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确认人选后,他立即将结果报给帝师翁同龢。信上写道“自上任剿匪督抚后,殚精竭虑,夙夜忧叹,苦思剿匪之策,唯恐不能报答恩师知遇之恩。我时刻铭记恩师嘱托和教诲,选贤举能,推崇吏治;大施仁政,强军建旅。经层层选拔,多方考察,得一大才。此人名为张长泰,见识卓著,卓尔不群,一番剿匪策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学生斗胆提请此人为剿匪宣慰使,望恩师成全。”

    翁同龢道“你怎么看?“曾国荃看完信,回应道”我对此人略有耳闻,此人的却远见卓识。不过宣慰使为朝廷大员,官至从三品,他刚出茅庐,资历太浅。若要封他为宣慰使,恐怕朝中阻力太大,皇上也未必批准。况且褚云歌和秦凌粼也有异议,他们一直在推荐自己儿子,若此人当上任,恐怕在军中步履维艰。“翁同龢道”那你的意思要拒绝云锦?“曾国荃道”不,我建议可以提请皇上封他为巡兵大臣,代皇帝行宣慰使之权。“翁同龢道”可有巡兵大臣职务?“曾国荃道”就是没有这样的职位才好,如此既可避过朝中阻力,又可以代行宣慰使之权。“翁同龢道“这个办法好,你立刻拟文。”曾国荃的这个办法果然好用,既不占吏部名额,又可以顺利让张长泰掌权。“

    张长泰被封为巡兵大臣,代行宣慰使的消息传到亳州,引发强烈讨论,激起一片哗然。众人讨论,无非围绕以下两种话题。一是此人初出茅庐,岂可带兵;二是此人被重用,是孙云锦任人唯亲,因此,他是孙氏派系的产物。虽然有流言蜚语,但对孙云锦并未造成实质影响。毕竟他深刻获取了帝师翁同龢和皇上的信任,因此,可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此时西捻军中也得知相关情况。云叶秋道“启禀天王,虎灵来信,张长泰已被孙云锦和翁同龢等人顺利的推上宣慰使之位,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张洛成道”看来张长泰的确有两把刷子,你让虎灵继续盯着,不要有任何行动。“

    云叶秋道”遵命。那死灵呢?“张洛成道”死灵继续蛰伏,他是我们的杀手锏,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使用。“云叶秋道”遵命。“张长泰被任命后,按照程序,召开宣慰使见面会,此时,三省地区的督军、将军、千总、道台、知府等七品以上官员皆集结亳州剿匪督抚府。各级官吏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抚州道台私下道“这是我们督抚府成立以来第一次全体议事,我们会说些什么内容?“宁江道台道”听说孙大人任命一位新人,叫张长泰,今天就是向各级官吏宣布任命。“抚州道台道”张长泰是谁?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啊。“

    宁江道台道”这都不知道,官场都传疯了。他可是现在的话题中心。“滁州道台道“我开始还以为是秦凌粼的大公子秦昂驹,或是褚云歌的公子褚新月会担当此任,可没想到会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卒,真是不可思议!”抚州道台道“他何德何能,凭什么做宣慰使。”宁江道台道“就是,他带过兵吗?打过战吗?到时候别两军交战,就被吓得屁股尿流。”宁江道台道“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他可是孙大人的人。这年头,谁有靠山,谁就能上。”黄州道台道“别瞎说,这是孙大人、褚大人、秦大人、钱大人四位大人共同举荐,由皇上亲自任命的。”

    看着人员到齐,孙云锦发话道“大家静一静,今天我要宣布剿匪宣慰使的任命。在此之前,我相信大家也有所听闻,但现在我要正式宣布,从今往后,张长泰就是剿匪督抚府宣慰使,我不在,由他总领军务。”张长泰站起来,向大家施礼示好。大家开始一片肃静,接着窃窃私语。钱鑫知道大家的心思,为确保宣慰使权威,他最先站起来表态宣誓道“全力支持张大人领兵!”秦凌粼、褚云歌、秦昂驹、褚新月也站起来宣誓。接着,各级官吏也跟着附和。孙云锦道“从今以后,见他如见我。他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他的要求就是我的要求。大家听清楚了吗?”大家异口同声回答道“听清楚了。”

    就这样,张长泰彻底坐上宣慰使的宝座,作为被截胡的褚新月和秦昂驹二人,岂可善罢甘休。他们表面上完全服从安排,实际上各怀鬼胎。两人都知晓自己再无机会后,都采取积蓄力量,争取各方势力的策略。而李尚恕就是他们第一个要争取的目标。会议结束,两人不约而同的登门造访。此时的李尚恕正穿着休闲牛仔衣在院子里看书喝茶。仆人道“请问大人这次要喝什么?“李尚恕道“就大红袍吧。“仆人道”大红袍已经没了。“李尚恕道”去买呀。“仆人道”府里已经没银了,上个月的粮饷已经用完。“李尚恕道”这个月已经二十号了,应该发俸禄了啊。“仆人道”我去问过财库,这个月因为要征兵,所以这个月响银可能要推迟到下个月。“

    此时管家走来禀报道”启禀大人,有客人造访。“李尚恕道”茶都喝不起,还有人来造访。谁啊?“管家道”他说他来自褚府。“李尚恕惊讶道”褚府的?请进来吧!“片刻后,褚新月行礼道”在下有礼了。“李尚恕道”原来是褚公子,不知道褚公子光临,有何贵干。“褚新月笑着回应道”没事就不能到你这儿来了吗?你可是孙大人的大红人,我爹多次嘱咐,要向你好好学习,这不,这次来就是要向你学习学习。“李尚恕笑道“褚将军纵横沙场,勇猛无双,岂能向我学习,我应该向你学习才对。”褚新月大笑道“我们就别互相谦虚了,还不请我去屋里喝茶?“李尚恕大笑道”好,好,好。“褚新月走进客堂,四处观望一番说道”李大人深受督抚大人喜爱,可这家具没想到如此破旧,一点也不像是朝廷大员呀。“李尚恕道”褚大人说笑了,我那算得上是大员呀。“褚新月道”李弟不用如此谦虚。实不相瞒,我平生最佩服三种人。“

    李尚恕道”哦?褚将军佩服那三种人呢?“褚新月到”第一是知识渊博之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既知满又知汉,既知西洋又知东方。第二种是有思想的人,当今世上不缺政客,缺的是思想家。只有思想家才能在漫漫黑夜中为人们寻找一条通向光明的路。第三种就是既知识渊博,又有思想的人。想李兄这样,年少留学西洋,无论国内国外,都在你肚子里。尤其在牛津大学发表的那篇《论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血腥与屠杀》,让我如坐春风,醍醐灌顶呀。“李尚恕大笑道”褚大人过奖了,你不说,我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好。“褚新月笑道”李弟的才华,大家有目共睹。这些简陋的家具怎能配上你的才华。作为哥哥,岂能忍心。最近手头紧,只有这三千两,你先拿着,换些家具,算是哥哥的一番心意。“

    李尚恕道”三千两太多,我实在受不起。“褚新月道”没事,李弟,我就是仰慕你的才华,这银票怎么也得收了。“李尚恕道“李某不才,能被褚大人如此抬举,但这个银票真不能收。实不相瞒,如果我收了这银票,日后行事必然有所羁绊,这就违背我学成归来的初衷。你的心意我领了,但这银票我真不能收。”褚新月道“哎,看我这木头脑袋,哪有大思想家贪图钱财的。”说完,便收起银票。李尚恕道“感谢褚将军理解。“褚新月道“时间也不早了,我先行告退,后面有机会再向你讨教。”李尚恕道“褚将军谦虚了,不过,褚将军日后有事,直接吩咐我便是。”褚新月道“好,好,好,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褚新月离开后,向明走出来说道“看来谁受孙大人恩宠,谁就会被拉拢啊。”李尚恕道“是啊,看似被拉拢,其实是拉下水。这些人谁是干净的。“向明道”咱们倒是干净,可穷死了。“李尚恕道”亲爱的相信我,过了这段时间,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向明道”想什么呢,穷一点也好,难道你想被他们拉拢嘛?“李尚恕道”夫人说的是。秦凌粼和褚云歌斗法斗的太厉害,他们到处拉拢人,增大势力。我肯定不能作他们的牺牲品。“向明道”你是对的,这两人,你谁也不能加入,但你可以加入第三人。“李尚恕道”你是说新上任的宣慰使?“向明道”你只说对了一半。“李尚恕道”还有一半呢?“向明道”难道你还不知道这个新上任的宣慰使是干什么的吗?“李尚恕道”难道不是剿匪吗?“

    向明道”如果仅仅是剿匪就简单了,亳州地处三省交汇,各省难以监管,于是这里的权贵跑马圈地,倾吞良田。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至被硬生生的逼成草寇。而这些权贵的后台就是秦、褚二人。朝廷派孙云锦下来,不仅要完成剿匪,还要彻底解决这两条地头蛇。“李尚恕思量片刻后,面露喜色道”夫人鞭辟入里,佩服,佩服。“此时管家走来禀报道”大人,夫人,外面有人求见。“李尚恕道“又有人来,是谁啊。”向明道”是秦府的吧。“管家道”是的,他自称来自秦府。“李尚恕道”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向明道”你告诉他,我们不在。“李尚恕道“这样好吗?“向明道”难道你想被秦凌粼拉拢?“

    李尚恕道”那算了吧,就按夫人的意思办。“管家出门回绝道”回禀大人,我家大人不在。“秦昂驹道”他什么时候回来?“管家道”小的不知。“说罢,转身回府。看着坚决的下人,秦昂驹明白其意,随从大骂道“好大的架子,连我秦家面子都不给。“秦昂驹也补充道”好你个李尚恕,以后我们走着瞧。“刚打发走褚、秦二人,又有一人前来拜访。管家再次禀报道”大人,夫人,外面有人求见。“李尚恕道“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怎么又有人拜访。告诉他,我不在。”向明道“凡事可一而再,不可再而三,这个人还是见一下吧。”李尚恕道“为何?”向明道“听我的,没错!”李尚恕道“你确定?”向明道“我确定,你要相信我。”看着坚决的向明,李尚恕才同意。随后,在管家的带领下,客人前来面见。看着眼前这位身形魁梧高大,气宇轩昂,面若桃花,唇若朱颜的客人,李尚恕激动道“没想到是张大人,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张长泰道“不碍事,不碍事。”

    两人互相施礼后,张长泰先声夺人道“李尚恕,因家贫,十岁辍学,后被发小帮助,治愈其父哮喘,顺利上学。十四岁,离开通昌,被选派到英国,是也不是?”李尚恕惊讶道“自从留学英国,我的过往再无人提起,敢问张大人为何如此熟悉?”张长泰大笑道“我要是对你不熟悉,就不来找你了。”原来张长泰前来拜访是受孙露启发。当时与孙露交谈提及上任后如何行事时,张长泰不假思索道“对内大改军队,提升战力,对外迁民禁商,打造囚笼。“而孙露提出,他第一件事不可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要争取亳州势力,稳固根基;等根基稳固后,再施展雄才大略。张长泰听后如雷贯耳,茅塞顿开,当场大加赞赏。

    孙露又指出张长泰性格方面的弱点。孙露指出,张长泰较为急功近利,想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宏图大略。他应该放慢脚步,遵循官场发展规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张长泰当场虚心接受。交流完正事,孙露又用妩媚的眼神说道“还有,别人都叫我小姐,你还这么叫,一点意思都没有。你就不能给我取个好听点的外号吗?”孙露不仅为张长泰出谋划策,还主动向他示好,这让他内心掀起了阵阵暖意。张长泰道“好啊,那我叫你什么好呢?”孙露道“这还让我想吗?是你给的称呼,当然你想啦。“张长泰思索片刻后说道“叫你狗尾巴草吧······“没等说完,孙露一巴掌打来,张长泰一脸委屈道“干嘛?“孙露道”亏你想得出,这么难听的名字。“

    张长泰道”不难听啊,我小的时候没什么玩具,就喜欢叼一根狗尾巴草,我们都把它当成宝贝。“孙露点点头说道”寓意倒是不错,但是太难听了,实在受不了,不行,你换一个。“张长泰委屈道“这是我想了好久的,不行的话你自己想一个吧。”孙露思索片刻后说道“你叫我曲奇吧。”张长泰道“曲奇是什么?”孙露道“曲奇是一种甜点,既好听,又有含义。你觉得怎么样?”张长泰道“好,以后就叫你曲奇妹妹吧。”说完,仆人递上一封信说道“张大人,这是您的信。”张长泰接过信后,脸色突变,甜甜的氛围也变的严肃起来,像是有什么事要发生一样。原来他打听到刘梦西的下落。刘梦西得知张沅芷死后,采纳叔父的建议,打算远走英国,加入慈善,试图用人间大爱来淡化这段记忆。得知刘梦西下落的张长泰,伤痛万分,但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拉拢李尚恕。

    李尚恕道“我相信大人来找我,不只是说我的履历这么简单吧。“张长泰笑道”不错,那我就开门见山,你可知晓我们亳州有两大派系。“李尚恕道”既然张大人如此坦诚,我也直言不讳。我当然知道,我从骨子里瞧不起他们。亳州地区匪患当道,他们不思剿灭匪患,报效祖国,只会搞党争。在各级官吏任免上,大到道台知府,小到地方县令,为亲是举,任人唯亲,扩展势力,完全不顾百姓死活。“张长泰激动道“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可限也。我就知道你没有忘掉初心。”李尚恕疑问道“你如何得知我的初心?”张长泰一时答不上来,立刻转移话题道“你满腹诗书,一腔抱负,如不报国,岂不悔唉。”

    李尚恕道“亳州境内,派系林立,党争严重,圈地成风,连孙大人处处都受限制,更何况是我。我们只是宦海浮沉中的一粒沙子,如何能实现一腔抱负?”张长泰道“孙大人亲自授意,匪徒剿灭之日就是亳州权贵覆灭之时,你可否愿意追随于我?”李尚恕起身行大礼道“张大人在上,如果你不嫌弃,日后我愿跟随你左右!”张长泰道“你我一旦联手,日后必然会招来很多祸患,日后如有不测,你······”李尚恕打断道“你别说了,我心已定,必誓死跟随。”张长泰拉着李尚恕的手激动道“好,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李尚恕虽不知张长泰身份,但由于志向相同,结成盟友。两人达成默契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看下一章血色兵变军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