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江北1890 » 第四十九章 云叶秋巧破囚禁术

第四十九章 云叶秋巧破囚禁术

    紫锡外围六十里地的百姓迁入鹅城后,让这座不到五万人口的州府,现如今突破到十万。多出来的五万人本由剿匪督抚府安排专人负责,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些人无人问津,引发一系列问题。一方面,百姓未领到官府补贴银和安置房,只能睡在大街上。另一方面,满大街的难民挤占城市空间,让州府无一处空地。为解决民生,知州王岐主动担当,先开仓放粮,解决百姓基本温饱问题,然后安排部分百姓住进客栈和有条件民房。客栈和民房满员后,由官府牵头,在城郊安营扎寨,统一调度吃穿住行。

    稳定局面后,知州王岐立即深入调查,后来得知,原来督抚府拨来的款银,被官吏层层抽剥,最后到百姓手里,所剩无几,从而导致大量百姓分不到银子。王歧行事向来滴水不漏,不仅查明原因,还将所有参与贪污的官员名单一一查实,上交宣慰使。张长泰接过名单,对他大加赞赏,但并未对贪官采取措施。他认为,一是时机未到,二是名单存在蹊跷。名单上大多都是县级官吏,竟无一知州以上官吏。要知道专项银子自上而下拨付,若无更高级别官吏,县令岂敢行事。经过深思,张长泰决定选择沉默,待时机成熟,统一抓捕。

    最终,张长泰决定,秘密抽拨五千两白银稳定民生,平息民怨。得到银子的王歧,迅速分给难民,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迁民禁商带来的后果。几个月后,迁民禁商的效果终于显现,紫锡开始出现动乱。一名大臣急冲冲的走进天王府禀报“天王,迁民禁商对我们影响实在太大,现在商贾纷纷出离紫锡,市场上空无一人,很多百姓都已失业。而且紫锡外围六十里地的民房经过改造,都住进兵勇。如同形成一堵墙,只要我们的人出去,就被弓弩和火铳射杀。”金士琛道“不仅如此,我们购买和消耗的大米、小麦开始失衡,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要动用储备粮了。“张洛成道”看来张长泰真有本事,我们必须做出回应,否则时间一长,我们真吃不消。大家快想想,怎么面对这个局面。“大家沉默着,云叶秋率先发言道“张长泰此举动目的很明显。他想在经济上,通过民生击垮我们;在地理上,用碉堡群锁死我们。”

    金士琛道“既然军师已经看破贼子意图,想必已经有了对策。还请明示!”云叶秋道“我有上下两策,可缓解危机。”张洛成道“快说。”云叶秋道“其一,我们有二十万大军,这些年来征战沙场,杀敌无数,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但依然不能和张长泰硬碰硬,因为我们越打越少,他们却可不断增兵。”张洛成道“恩,说的对,我们要避开正面锋芒,剑走偏锋,才可出奇制胜。”云叶秋道“我们只有方圆六百里的土地,资源匮乏,人口稀少,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向外扩展。但目前的情况,我建议天王修书两封。一是姜凌恒,他虎踞庐山,掌管鄱阳湖十万水师,只要他率领水师,顺流而东,打通长江,将粮食运进来,我们就可消除迁民禁商带来的影响。二是孔清野,上次虎牢关之战,他损失惨重。只要我们支持他一些武器,白银,好言抚慰,让他攻打张长泰的大后方兰城和新田,而我们出兵鹅城、六安、滁州,形成南北夹击的局面,让他腹背受敌。只要打赢这场战,他的囚笼必破。”

    张洛成道“恩,不错,不亏是军师,弹指一挥间就破了张长泰的迁民禁商。你的下策是什么?“云叶秋道”宣慰使是个何等重要的位置,而张长泰无军功、无资历、无背景,军中必然有很多人对他不服。我们可拿此事做文章。“张洛成道”你想说用离间计?“云叶秋道”天王真是一针见血。“张洛成道”离间计虽有效,但如何使用是个大问题?“云叶秋道”天王可曾记得褚新月?“张洛成道”他是安徽布政史褚云歌的儿子,有些军功,目前在军中任职千总。“云叶秋道”天王说的不错,此人做了多年的千总,早就想再进一步,可本次空降的张长泰彻底堵死他的路。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力量!“

    张洛成道”好,从外部破坏囚笼,从内部腐蚀根基,这样内外夹攻,此计甚妙,甚妙。“云叶秋道“天王过奖。”张洛成赞赏道“我就纳闷了,我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以为你只会用阳谋,没想到阴谋也如此炉火纯青。”云叶秋道“天王取笑了。无论阴谋阳谋都逃不过天王的眼睛,天王才是人中豪杰。”张洛成大笑道“这就是我喜欢用的原因,跟你说实话吧,我有多次想杀你······”云叶秋跪地求饶道“天王,在下忠心耿耿,毫无二心啊!“

    张洛成道”我当然知道你忠心耿耿!要知道,你的权谋用在敌人手上,可以无往不胜,如果有一天倒戈对我呢?我该如何?“云叶秋再次伏地大拜道”天王······“张洛成扶起说道”叶秋啊,你不必如此紧张,我只是告诉你我的真实想法。如果处死你这么一位忠良,还谈什么推翻大清?“听到这里,才让云叶秋放下心来。张洛成道”云叶秋听命!你多年来忠心耿耿,屡献奇计,多次助力我军度过难关。今日封你为西王,钦此!“云叶秋激动的流下泪水,大喊道”天王啊,我只有做牛做马才能报答您的恩情。“张洛成扶着云叶秋,语重心长道”以后我们就是兄弟了,你的福就是我的福,你的祸就是我的祸,等推翻大清,你就是我的开国丞相,到那时,我们共分天下,共享天下。“

    正当两人畅想未来时,外面一阵闹哄哄的声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经过询问得知,原来是麾下战将陶易安。张洛成道“陶将军前来所为何事?”陶易安道“启禀天王,张长泰那厮都欺负到我们头上来,兄弟们忍无可忍。都说张长泰厉害,众将士们都不服,都想去战场上跟他见个高低。”张洛成道“好啊,我和西王正在商议此事,今天我就给你们个机会!”说罢,便开始进入紧张的部署。由于双方互有内探,因此,双方的整军备战,兵力部署都躲不过彼此的眼睛。

    冯知忆得知紫锡城内动静后立即报给张长泰,一旁的黄老将军嬉笑道“他们这是典型的狗急跳墙。”秦昂驹道“之前我们兵临城下,他们紧闭城门,这次迁民禁商才几个月,他们就主动出兵。按这个进度,应该再过一两个月,我们就可以在紫锡城头喝茶了啊。”大家大笑道。张长泰道“尚恕啊,你怎么看?”李尚恕道“我认为他们并不是被迫出兵,而是另有他因。”张长泰道“哦?说说看!”李尚恕道“根据前几次交手发现,他们不仅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而且粮食充足,兵强马壮。迁民禁商效果虽好,但他们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就不行了。综上,在下认为,这不是一次被迫行动,而是一次有组织、有目的的军事进攻。”

    王岐、黄老将军等人纷纷表示惊讶。黄老将军道“我们是优,他们是劣。他们那来的勇气跟我们硬碰硬啊。”李尚恕道“未成立督抚府之前,地方剿匪各自为政,当年褚大人兵临城下,他们闭门不出,高挂免战牌。现在我们兵强马壮,手握雄兵,他们都敢主动出击,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他们可能争取到了外援。”张长泰道“谁会是他的外援呢?”李尚恕道“庐山的姜凌恒或者北寨的孔清野。”听着这两个名字,大家皆为惊讶。李尚恕的猜测没错,在他们议事讨论期间,张洛成的书信已经送达孔清野。

    孔清野、二当家孟杜若、三当家魏广思收信后,立即展开讨论。孔清野道“二弟,三弟,天王令我们于下月十三日出兵兰城和新田,进攻张长泰的大后方,以形成南北夹击局面。你们意见如何?“魏广思道”张洛成虽未王上,但徒有虚名罢了,他还真对我们发号施令了。“孟杜若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大哥早年跟着天王发家,大哥的王也是天王封的。“魏广思道”你说的没错,王是他封的,寨子是他给的,但在安庆之战中,大哥已还清所有恩情。再者我们刚经历虎牢关之战,元气大伤,需要休养生息。我建议不出兵。“

    孔清野道“如果只为天王,我认为可以不出援兵,但我们是否可在这场战役中捞点好处呢?”魏广思道“好处肯定有,但代价实在太大,两者不对等。”孔清野道“哦?说说看,如何不对等?”魏广思道“张长泰何其厉害,他不是囚禁,就是断粮禁商。现在紫锡表面上繁华似锦,人烟阜盛,但比起皖、苏地区,就是个弹丸之地。我敢断定,不出半年,紫锡必然大乱,不出一年,他们就城破人亡。这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实在没必要出兵。”孟杜若道“可你想过没有,如果张洛成跨了,我们也难逃灾难,唇亡齿寒的道理你不会不懂吧。况且天王本是我们的王,我们出兵助他,上顺天命,下合人伦。”

    魏广思道“就算如此,唇亡也未必齿寒。我们依山而存,依隘而建,只要守住主要关口,就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朝廷想攻进来,恐怕没那么容易。你说出兵是支持天王,我反而认为按兵不动,坚守北寨才是支持。张长泰为何不敢贸然出兵,很大原因是有我们的存在,他们顾虑南边,不敢轻易出兵。我们全寨精兵十万,守住险要高地,才可生存。若是贸然出击,失去山地屏障,极易被灭。到那时,张长泰还会有顾虑吗?我认为,出兵不是帮忙,而是越帮越忙。”

    孟杜若道“当年东汉蜀地,刘禅不思进取,结果被邓艾偷袭阴平,直取成都。蜀地何等险要,照样也城破国亡。我们不能一味据险而守,而是积极进取,攻城略地,开拓地盘。只有如此,才能实现长久治安啊。至于你说帮忙是越帮越忙就是歪曲事实,断章取义,危言耸听,胡说八道······“魏广思道”你······“。孔清野道”好了,两位弟弟说的都有道理。其他我们不管,但天王毕竟是天王,我们还是要听从他的号令。我决定,要和天王共同举兵,共同起事。“看着坚定的王上,魏广思和孟杜若不再争辩,只能全力支持。

    孔清野形成决议后立即回信紫锡,表示服从号令。经过张洛成和云叶秋的统一部署,决定出军二十万,兵分三路。一路由金士琛率军三万,兵出芜湖,从西线进攻鹅城;一路由陶易安率军五万,兵出南州,从东线进攻六安;一路由张洛成亲自率军十二万,兵出紫锡,从中线进攻军事重镇滁州。

    做好部署,金士琛率先出征,在先锋将军黄德长的带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扫清鹅城外围力量,兵临城下。看着兵锋强劲的敌军,叶志超和黄老将军早就做好苦战、恶战、死战的准备。看着旌旗蔽日的敌人,黄老将军道“李将军说的没错,他们不是狗急跳墙,而是一次有组织,有目的的军事进攻。看这声势,张洛成治军可见一斑啊!”叶志超道“是啊,他们气势汹汹,兵锋强劲,如果现在迎战,恐怕对我军不利,我建议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等过了几天再说。”黄老将军道“好”。

    看着迟迟不肯迎战的敌人,金士琛率人站在城门下破口大骂,可大骂几个时辰,都无效果。由于当期正与处暑之时,太阳正劲,经过几个时辰的暴晒,兵甲都露出疲惫之态,主将担心多变,于是下令进行强攻。随令黄德长为先锋,左将军为左翼,右将军为右翼,一阵鸣鼓呐喊后,先是一阵炮击,炸毁多处城墙后,进行猛攻,一时间,攻城兵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纵身顺梯而上,忘死登楼。城楼上的守军,利用落石,滚雷抵挡,霎时,火光四射,血流成河。看着盛势滔天的敌军,叶志超立即调集火炮营和弓弩营,万箭齐发,向中路射去,一时间飞箭漫天。

    看着中箭无数的中路敌军,守城兵士气大增,叶志超当机立断,亲自率兵杀出城门,左边黄老将军,右边龙将军,直冲敌军阵地,势如破竹,但金军受训多年,训练有素,战力强劲,在士气被压过一头的情况下,还能殊死抵抗,丝毫未退后半分。两军互不相让,很快进入白热化阶段,有些人刀砍坏,便用盾砸,盾牌砸坏,便用头撞,要是被长戟刺中,想尽一切办法跟敌人同归于尽。黄老将军和黄德长狭路相逢,互相拼杀,不分上下,不过百招过后,黄将军毕竟年迈,有些体力不支,劝说道“小子,你功夫不错,我爱惜你才华,现在要是投降,我保你不死。”黄德长大骂道“老家伙,做梦,拿命来!”两人继续搏杀。

    大战持续一天一夜,双方皆有死伤,但总的来说,还是叶军得利。但叶志超毕竟人少,通盘考虑时,尤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兵,退回城内。正当鸣金之时,一名士兵突然来报,金士琛带着一千骑兵绕道鹅城西边龙山,猛攻西门。鹅城共有两门,分别为西门、北门,北门地形开阔,一马平川,适合大兵团作战;而西门背靠大山,全是悬崖峭壁。早在兵力部署前,叶志超错误的估计,敌军必不敢从西门进攻,于是将主要兵力放置在北门。但金士琛却冒险翻过悬崖峭壁,引领一支骑兵,出其不意,进行偷袭。所幸叶志超已鸣金收兵,他立即调集一营前去永门支援。

    西门城墙低薄,守卫力量薄弱,在金士琛的强力进攻下,不到一炷香的功夫破门而入。一营死伤过半,只能无奈撤回。为及时止损,避免腹背受敌,叶志超只能挥刀断臂,放弃西、北门,将所有兵力收缩起来,躲进第二战线南锣巷,进行巷战。金士琛略施小计,不到一天就攻破鹅城,可谓初战告捷,三军兴奋。可接下来会有这么顺利吗?当然不会,南锣巷是鹅城核心区域,这里年代久远,小路林立,地形复杂,房屋鳞次栉比,犹如迷宫。金士琛在这儿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请看下一章三路大军齐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