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戏道 » 35、坐上交争一局棋

35、坐上交争一局棋

    诗云: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可叹时。

    只被人间多用诈,遂令天下尽生疑。

    樽前揖让三杯酒,坐上交争一局棋。

    小大不同而已矣,尧夫非是爱吟诗。

    朱阳有点不明白陶录为何问他们这个,但还是说:“那几道菜确实别有风味,极具特色。”

    何奇舵也说:“可不是嘛,那几道菜特别好吃,我们坐的那主桌上那几道菜刚上来便一扫而空,有人恨不得连汤都喝了。”

    “哦,那么说蒋纪忠也吃了那几道菜了?”陶录问。

    “那是当然,差不多几乎人人都吃过那几道菜。咦,对了,我们那桌好像有一个人没有吃其中一道菜。别人劝他尝尝,他只是笑笑却自始自终未吃一口,所以我印象特别深。”何奇舵说。

    “哦,此人是谁?”陶录很好奇。

    杨周智此时说:“这事我知道。大人,何将军所提之人正是副都统齐正洵。他就没吃牛肉那道菜。不过此人素来不吃牛肉,这点可以确定。曾有人问过他原因,他说自幼养牛,对牛的感情颇深,所以从不吃牛肉。”

    朱阳有些怀疑,说:“难道这牛肉真有问题?可是不对啊,我们所吃之人皆无事啊!”

    陶录摇摇头说:“如此看来饭菜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此事还是有些蹊跷。杨大人,齐正洵将军和蒋纪忠将军关系如何?”

    杨周智说:“大人是不是在怀疑齐正洵这个人?依下官之见,齐正洵与蒋纪忠将军感情颇深,肯定不会对蒋将军做什么的。”

    陶录说:“我们在没有切实的证据之前都不能妄下定论。不过我们可以推论一下,蒋纪忠之死若是齐正洵策划,他的目的是什么?”

    何奇舵压低了声音,“难道齐正洵与匈突人有勾结?”

    朱阳也严肃了起来,“那问题就严重了。若是那样,我们马上得行动起来,解除齐正洵的兵权。”

    陶录摇摇头,“还不可这样妄下定论。若我们贸然行动,反而会引起混乱……”

    陶录还待往下说的时候,姚五回来了。朱阳马上问他调查的情况如何。姚五摇摇头,“正如那家伙自己说的,冯虎在宴会前后均无异常。他一直与帮厨的人们在一起,并未接触其他人。”

    陶录点点头,“和我所预料的差不多。我估计吴瑜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收获。这样吧,我们在此耗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发现,你们先下去休息,我再好好想想。不得已的话,我们只有明日公布蒋纪忠的死讯,再观察事态的发展了。”

    众人都走出了屋子,只有姚五未走。陶录说:“你也先去休息吧!”

    姚五说:“道长,我再等等吴瑜兄弟,看看他有无发现。”

    陶录点点头,不再劝他。陶录喝了一口水,又凝神思考起来。

    过了一会儿,吴瑜回来了。吴瑜走进房中看到陷入沉思的陶录和坐立不安的姚五,不免一愣。姚五冲吴瑜打个手势,叫他们先不要惊扰陶录。待吴瑜走到身边后,姚五低声问:“吴瑜兄弟,你有什么发现没有?”

    吴瑜沮丧地摇摇头,不发一语。

    姚五轻轻叹口气,又安慰吴瑜说:“你师父已经猜测到了,不必如此丧气。”

    吴瑜微微点点头,轻声问姚五:“姚五哥,你发现什么了吗?”

    姚五耸耸肩,“一无所获。”

    吴瑜说:“姚五哥,我一直在想,那冯虎虽然和兰萍没什么直接联系,但他们还是有些共同之处的。”

    “说下去!”此时陶录睁开了眼,很感兴趣地看着吴瑜。

    吴瑜说:“冯虎动过宴会的饭菜,食材是由那个副都统王世成采办的;兰萍虽然是由伍参军管理,但她也是由王世成找来的。要说这二人的联系,那就只有王世成与他们有交集了。”

    陶录说:“王世成是与此有些关系,但是作为负责驻军后勤的副都统来说,王世成所做所为并不突兀。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好了,你们忙活了半天也够辛苦的,先下去休息一会儿吧。”

    姚五和吴瑜不好再说什么,只好退下。

    此时已是入夜了,陶录表面虽波澜不惊,心中却焦急万分。蒋纪忠之死若不弄清楚,势必会引起一场混乱。然而,目前一点头绪也没有。陶录强迫自己静下来,仔细梳理起案情。

    此时远在京师的右相岑得川也心急万分。刚刚接到蒙金边境乌托驻军都统赵杞中的塘报,其部将刘怀清帅部三万余人哗变,向西北方向窜逃。赵杞中命人追赶上叛军劝说,却被刘怀清赶了回来。而大朱王朱升统领的部队刚刚到达乌托。目前乌托所有的部队都处于戒备状态,防止其他的变数。朱升同赵杞中商议之后派了部分人马追击刘怀清,准备时刻牵制刘怀清的叛军。另据探子报告,蒙金国可汗蒙铁木亲率十万骑兵南下,不日即将到达边境附近。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刘怀清为何叛逃?是因为朱升前去接管乌托驻军心生不满吗?蒙金的蒙铁木为何率军而来,是想趁乱侵入中原吗?岑得川不敢再想下去。他必须立刻进宫去见皇上,报告此事。他吩咐岑保备好轿子,直奔皇宫。他的轿子进入皇宫,却在内殿外被羽林军拦住了。当值的羽林军首领是侍卫副领曹新忍,他听到手下报告右相岑得川有急事要见皇上,他马上出来见岑得川。“岑大人,这么晚还有事要见皇上啊?这几日卑职奉命晚间率部守在内殿外,任何人晚间不得出入。岑大人要是不甚着急的话还是明日再说吧!”

    岑得川着急的说:“我要没有急事这个时候能来此吗?边疆之事,十万火急!曹副领,快带老夫面见皇上!”

    曹新忍压低声音,想稳住激动的岑得川,“岑相,你这样不是为难下官嘛。这样吧,我马上叫人去找内宦统领魏言忠,由他来禀报皇上如何?”

    岑得川又气又恼,然而也没有什么办法,只有冲曹新忍嚷到:“这都到了什么关头了?你快点派人去找魏言忠!快点!”

    曹新忍急匆匆地走了,留下焦急万分的岑得川在内殿门口等待。过了许久,等到岑得川快要骂人的时候,魏言忠随曹新忍慢悠悠出来了。一见到岑得川,魏言忠脸上堆满了笑容,“哎呦,原来是右相岑大人。这么晚您怎么来了?”

    岑得川不得不对魏言忠拱拱手,“魏公公,我有急事见皇上,还请公公带我进去。”

    魏言忠为难地说:“右相大人,皇上病情未愈,已经休息了,谁都不能打扰。右相,皇上不是有谕旨嘛,诸事右相有便宜行事之权,不必禀报皇上。”

    岑得川正色道:“魏公公,此事十万火急,涉及国家社稷之安危。还望公公以社稷为重,带我入内面见皇上。”

    魏言忠面色也严肃起来,说:“右相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这是皇上下的命令,任何人不得不得打扰,老奴实在没有办法。右相,恕老奴多嘴,皇上之前将朝中之事委托于右相和左相,是对二位大人的信任。事态愈是紧急,二位大人愈应该铭记皇上的信任,处理好事情,为皇上分忧。右相大人还是请回吧!”

    听闻魏言忠一番话,岑得川有些发愣。魏言忠又笑着地冲岑得川施了一个礼,转身往回走。

    岑得川心中郁闷,站在寒风中想了一会儿,然后看了看黑暗之中的内殿,调头便往回走。岑保看见主人岑得川脸色难看,也不多问,扶着岑得川进了轿子。岑保示意轿夫和随从都不要动,静静等着。过了一会儿,从轿中传来岑得川的声音,“去左相府!”

    岑得川一行来到左相府门前,门人认得岑得川到来,一面将岑得川引入府内,一面速去报告左相苟则延。此时苟则延正在熟睡中,被门外的家仆叫醒,披衣出来。他吩咐点起书房的暖炉,让家仆将岑得川带到书房。

    等到苟则延穿好衣服,来到书房,看到了一脸阴云的岑得川。苟则延不禁有些不详之感,“岑兄深夜来我府中所为何事?”

    谁知岑得川依旧铁青着脸,不说话。

    苟则延示意家仆准备好茶水,然后摆摆手让家仆退下。他亲自倒了一杯茶,递到岑得川的面前。“岑兄到底所为何事,怎么脸色如此难看?”苟则延问。

    岑得川叹口气,将蒙金边境之事告诉了苟则延。

    苟则延听后大惊,“怎么会发生如此之事?此事皇上知晓了吗?”

    岑得川脸色更难看了,又将之前在皇宫内殿外的情形说了一遍。

    苟则延眉毛拧在一起,问:“岑兄打算怎么做?”

    岑得川说:“当务之急,乃稳定蒙金边境的防务,继续派兵增援我蒙金边境的驻军。可是之前皇上刚刚将朱升及五万人马派往乌托,京城卫戍部队人马有限,如今只能调动禁军前往蒙金边境,以备蒙金人南下。但是人马和粮草一时难以筹备得当,恐怕还需要三五日的准备。此事虽急,但令我更为担忧的是皇上的情况。皇上最近到达怎么了?自皇上登基以来,诸事皆托于我二人,对目前之局势似乎漠不关心。皇上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怎么如此不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