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照燕云 » 六 书山有路少年游(四)

六 书山有路少年游(四)

    方先生让周璋和方明一起坐到了他们的桌上吃饭。小胖子望着三位老师和周璋,脸上不再是骄傲的神情,露出欲说还休的吞吞吐吐的样子。方先生难得看到小胖子这样的表情,于是好奇的问道:“怎么啦,是不是不服气啊”?小胖子嘟囔两句,忽然大声说道:“吃过饭不比啦,我认输啦。以前我太骄傲了,是我的不好。以后我会好好的和周璋还有大山做好朋友。有好吃的也和他们一起吃”。听到此话,三位先生大感惊讶的同时却也老怀甚慰。特别是林先生更是觉得外甥的确不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特别还是主动认错,孺子可教也。

    周璋也很是惊奇,以为小胖子会耍赖不开心,没想到小胖子还有如此光明磊落的性格。投掷瓜果报以桃李,都是同学,相处好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有很多好吃的同学,那就更有必要搞好关系了。周璋也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谦虚,老老实实的客气几句,也获得小胖子的不是好感,二人的友谊迅速升温。吃过饭,周璋拉着方明的手一起找到了大山。小胖子又向大山重复了前面的话,大山也特别的高兴。憨厚的不停的傻笑着,不知是为了以后有很多好吃的开心,还是为多了一个朋友开心,或许两者兼而有之,谁多谁少就不得而知了。

    三个人就这样成了好伙伴,平时一起搬书扛凳子这一类的重活,自然是身高体重的大山的任务。整点好吃的菜肴,弄点可口的点心,自然是小胖的职责。周璋有什么职责,‘我还小,负责多吃点,尽快的长大好早点帮他们’想了好久,周璋这样给自己做了准确的定位。

    时间在刻苦努力的学习中快速的度过。大山在东拉西扯联想记忆法的帮助下,在方明严厉的督促下,背诵和写字都大有进步,已经能赶上班级的队伍了。大山的进步也多次获得了林先生的表扬,大山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每过十天周璋父子还是照例回家一趟,教导姐姐和岳四郎读书的事情还是照常进行着。其中小姐姐苹儿和岳四郎因为年纪最小,也因为时间最多所以二人学的最好。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开头部分的常用字都学会了,两个人如饥似渴的人学习精神,对知识的崇敬和渴望,有点触动了周璋,觉得需要为再他们多做一点什么。

    北风紧大雪飘,当冬天第三次大雪盖满了大地的时候。学堂里要散学过年了。学堂是二十七这天放学的,年后正月十八开学,估计后世的寒假应该就是按照这个安排的吧。

    照惯例学堂年终要进行账目盘点,学堂里的账目是林先生掌管的。林先生是方员外的妻兄,方员外是这个学堂的最大出资人,是比例最高的拥有者,所以林先生管账也就顺理成章了。学堂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慈善性质,家里特别穷的优秀学生还会得到一定的资助,对一般贫穷的学生收费也很少,甚至不收。例如大山基本上就不用学费。还能用过方明和周璋不时的补贴点给他,让他在学堂里的生活不至于太过寒酸。二十七散学后,周先生和周璋还不能回去,三位先生还要把这学期的费用核对清楚,有林先生整理完整交于方员外等三人,以示所有的财物都合理的使用。

    到年底了先生们还有一笔奖金,还有家境良好的学生家长送来的年货,咸鸡咸鸭鱼肉菜蛋,不一而足,倒也是丰年留学足鸡豚。周先生去林先生房间去算账了,寝室里周璋,大山因为路远雪大晚上不安全没有回去的大山,还有方明。三个人在先生们的算盘声中悄然入睡,外面的雪很大,很冷,三个人抱团应该会更暖和一些吧。

    天光大亮的时候,周璋醒来,听得外面一片吵杂的欢呼声。走出门来一看,天地一统,白茫茫的一片很是干净。不用上课的愉快是共通的,几个路远没回去的同学在院中堆着雪人。三位先生笑眯眯的背着手看着,不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看情况很有亲自下场动手的冲动,嗯哼,看来好为人师的特性是不分场合的。终于最年轻的林先生还保留着年轻人的冲劲,按耐不住的从厨房里一端萝卜和院子里两块石子。给雪人装上了鼻子和眼睛,算是完成了最后的点睛之笔。完成了收官以后的雪人憨态可掬身为可爱,引起了大家一片快乐的笑声。

    太阳渐渐的升高,大家也在欢笑声中陆续的离开了学堂会自己的家里去。大山依依不舍的和周璋、方明告别,拎着方明和周璋给他准备的些许年货回家去了。方先生,林先生和小胖方明也离开了学堂。学堂里只剩下周先生父子二人了。因为有不不少东西要拿回家,周璋又是手无拎鸡之力,全靠父亲一人要把年货,书本拿回家是不可能的了,而且路上还要照顾周璋。正打算先回家一趟,下午叫人一起再过来拿一趟。这时候从外面走进一个三十多岁的高大男子和一个十八九岁的壮实青年。父子二人一看,原来是周璋的三舅徐寿和表哥徐志坚。看到舅舅和表哥周璋很是高兴。三舅在外行商,每次回来都会带来农村看不见的非常好吃的糖果和零食给周璋姐弟们。没有小孩能挡住糖果零食的魅力,所以三舅非常得这些外甥外甥女的欢喜爱戴。

    周璋看见三舅和表哥二人大声的喊道:“三舅,表哥,你们回来过年啦”。三舅亲热的摸着周璋的脑袋,掏出了一把精致的糖果,塞到了周璋的手里说道:“先吃吧,等会到家里舅舅再多给你一些”。然后转过头去,又让自己的儿子赶紧帮着周先生把年货书本等等搬到了外边的板车上。周先生看到结实能干的妻侄也很是开心,他一向比较喜欢这个勤快灵活的晚辈。一边关心的问着在外边的情况,一边叮嘱在外边不可斗气争狠,要与人为善和气生财,更要注意安全第一。三舅看到姐夫对儿子的关心,也非常开心。常年在外,突然听到家人的问候和关心,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外面的北方吹的也不是那么冷了。几个人很快把年货和书本搬上了手拉板车。车子还算大,两家人的东西放在车上也不是很满。

    四人收拾停当,关好寝室的门窗。周先生又叮嘱了看门的大爷一番,然后才拉着车子向家里出发。三舅在前面拉车,表哥在后面推着。周璋和父亲二人跟在车子后面走路。路上的雪很厚,还好没有化成水,所以并不泥泞。周璋走在雪地里很有点兴奋,踩在雪上发出吱吱的声音很是好听。货物都是些年货,不是很重,遇到上坡时周先生也出力推一把,所以很快就回到了周璋的家里。

    全家团聚是很开心的事情,再加上三舅和表哥也是好久不见了,大家更是开心了。母亲准备了一桌相当丰盛的午餐,还拿出了家中珍藏的一坛米酒,又叫人把大舅,二舅喊来,还邀请了隔壁的岳大爷一起来吃饭。一桌人美美的畅饮一番,三舅又留下了很多的糖果和零食,三个舅舅带着微醺的酒意和表哥一起会自己的村庄去了。

    姐弟几人也有十天没见面了,大家很是开心的吃着零食、聊着天南地北。不一会岳四郎也闻讯赶来,加入了这个快乐的团队。周璋又随便的问了苹儿姐姐和岳四郎的功课情况,发现二人学的很扎实。周璋感到特别的开心,狠狠的夸奖了二人几句。两个人得到周璋的表扬,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神情,甚为开心。看着二人如此的激动和开心,周璋心里涌出一股说不出的滋味。需要好好的想点办法,让他们能正正规规的读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靠自己零打碎敲的抽时间教他们一点,周璋在心里默默的做出了承诺。

    今天是年二十八了,辛苦一年的农人,在这个年景不错的年份里,过一个丰盛快乐的年节是每个人的心愿。午后开始各家各户都是炊烟袅袅,屋里热气腾腾。各家各户都在蒸有馅的包子、没馅的馒头、长长的面卷、还有米粉做的发糕。本地的习俗为了显示食物的富足,也为讨一个年年有余的好兆头。过了年以后,到元宵之前是不动生的米,面的。初五之前甚至连家中的厨刀都不能动,着大概就是最早版本的手撕白菜了吧。当然每家每户还会煮一条鱼,俗称元宝鱼,只能看不能吃哦、哦、元宵以后可以吃的。

    做馒头也是小孩快乐的节目,放开吃不说。还能动手做一些奇形怪状的馒头包子,猪不像,狗不像,四不像等等玩意儿。大人们今天都特别的和蔼可亲,绝不会像平时那样呵斥。都是乐呵呵的看着,还不是指点一二。周璋姐弟也不例外,三个大一点的姐姐已经能做出像模像样的包子馒头了。只有周璋和苹儿姐姐一会儿做个小猪,一会儿做个小猫,一会儿做个啥都不是的抽象派作品,忙的不已乐乎。欢乐的笑声在新鲜出炉的包子的加持下,显得格外的幸福。夜渐渐的深了,周璋和苹儿姐弟两人,靠着温暖的灶壁悄悄的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