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照燕云 » 十五 学海茫茫引路人 (七

十五 学海茫茫引路人 (七

    方先生安排好周先生的事情,转过头来对方员外说道:“他们下个月就要去县城读书了。我知道你在县城颇有些门路,以后他们的日常衣食住行就要麻烦你安排妥当了”。方先生忙道“兄长何出此言,小儿也在其中。这本就是我的职责所在,更何况兄长和周先生这些年来对小儿潜心教诲,我一直铭记于内,常思报答;再则璋儿和明儿一直亲如手足,照顾他们也是应该的,兄长无须牵挂”。方员外啪啪的说了一长串,就差拍胸口保证了。

    搞定了方员外的事情,方先生又对林芝、周苹两位女弟子说道:“你们虽然不能直接去县学听讲,但我已经和范知县说好了,他会提供各种方便让你有继续求学的机会。希望你们二人不畏其中的艰难,克服困难,终成大器,也不枉我苦心教你们几年”。两位小姑娘用力的点点头,眼里已经含着感激的泪光。在此时代,先生能做到如此,对她们的关爱和殷切的希望,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了。众人又聊了一些去县学的安排,见夜色渐深,这才散去各回住所歇息。

    早晨学堂里一片安静,昨天吃得尽兴的学生还在酣睡,所以整个学堂显得很是寂静。周璋早早的把大山、岳毅等人叫起。六人相聚在教室里。诉说着未来的计划。六人朝夕相处四年多了。现在周璋等四人要去县城求学,终于到了别理的时刻。周璋也在认真的为大山和岳毅两位好朋友规划未来的路。可惜,世道总是变化莫测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大山的眼前就面临着一次重要的选择。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在大山断断续续的诉说中,周璋大致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前些年大山的大哥赴徭役去西北边境,后被征入伍、加入西北边军;在和西夏的战斗中表现甚为勇敢,屡立战功深得上司喜欢。不幸的是在半年前的一次战斗中,为救上司而壮烈牺牲。上司感念其恩,想报答一二;来信说想带大山到身边培养。陈家一下子陷入了犹豫不决这种。长子刚刚牺牲,幼字又要远赴疆场;心中颇为实舍不得。但又恐怕耽搁大山的前程,毕竟这个机会是哥哥拿命拼回来的,错过了以后不知什么时候还能有呢?陈家父母举棋不定之际,大山的父亲让大山到学堂里问问先生,毕竟是先生们见多识广;肯定能给出好的建议,今天一早在此相聚,就想把事情讨论出个黑白来。

    按照周璋的意思,现在边境并没有大的冲突。打仗的几率不会很高,危险性也不会很大。大山又读了几年的书,在军队里也算有知识的人了,读书人在军中很是稀罕的。再加上军中有人提携,以大山具有的吃苦耐劳、肯吃亏的性格;出人头地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无论如何总要比困在一亩三分地上要强吧。另外私心也希望大山能在军队里闯出一番事业来,对自己肯定大有好处的。

    周璋把自己的意思和大伙说了一遍,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只是两位小姑娘又细心的叮嘱大山在外面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此话引的方明大笑:“还没决定去呢,你们担心着那么早干啥啊”。此话一出,仿佛捅了马蜂窝。方明被两位姑娘噼里啪啦的扫了一通,让周璋暗自庆幸这番火力不是对着自己的。一番嬉闹冲淡了分别的愁绪。

    几人不再说大山的事情,话题回到了学习的事情上面来了。两年多以来周璋编写的教材已经学完,差不多相当于小学的知识点几人都掌握了。周璋应允他们尽快把后续的整理出来一起学习,几人这才止住话题,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大山告诉周璋他的父母来到学堂了,想问问周先生给他们那个主意。现在正在周先生的那里,他是过来叫周璋一起过去。因为周璋跟大山去他们家里玩过,所以认识大山的父母。走进父亲的房里,周璋先和大山的父母热情的打个招呼。又把昨天的一番分析告诉了大山的父母和自己的父亲。周先生听完以后沉思了一会。认可了周璋的意见,告诉大山的父母这个意见是正确的,大山父母这才放心来;但脸上的不舍之情更浓了。周璋见状拉着大山给他的父母跪了下来说道:“大山和我亲如兄弟,现在大山远赴边疆保卫国家,你们就把我当场你们的儿子吧,该大山的责任我一并承担。一定会好好的孝敬二老”。大山父母赶紧拉起了二人。开口说道:“既然先生父子都这样说,我们也就坚决支持他出去,不拉他的后腿。后面的时间里还要请先生多多的教导他”。周先生连忙答应大山父母的要求,大山从军的事情就此彻底的定了下来。

    周璋又问了,大山大致的行程。秋收以后才会出发,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到时会有人来接他去军营。周璋想了向告诉大山,这段时间里尽量不要离开学堂,会把一些军营的知识交给他。这段时间里其他的事情全部放下专心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说完这些事后,周先生让周璋带大山的父母去食堂吃饭,并且再准备两块炊饼给他们带着在路上充饥。吃过饭后把大山的父母送出校门,大山的事情算告一段落。看着众人都有安排,只有他岳毅一人还要在学堂里再读两年,岳四郎心里很是闷闷不乐。众人又花言巧语七嘴八舌的好好安慰他一番,并认真的答应他会经常来看他的,这才让他开心起来。

    县学和从军的事情安排好以后,离开方先生返乡的日子很近了。这天方先生对四位弟子说了一些学习上的事后,对周璋和林芝说道:“这个事情本来想等你们大点再说的,但分别在即,下次相见还不知什么时候,所以趁我还在此地;就把这个事情定下来”。周璋和林芝对视一眼,一瞬间都想到了什么,同时有点紧张起来。不管二人的心情,方先生继续说道:“几年来你们相互亲善,为师和你们的父母都很高兴,前几天我和你们的父母商量过了,挑一个好日子。把你们的亲事定下来”。周璋毕竟有一个二十多岁的灵魂,所以觉得很正常。林芝可是个小姑娘,闻言有些害羞,低头浅笑不语。倒是边上的方明和周苹大声叫好。方先生在一边捻须微笑不语。等的方明和周苹安静下来,又接着说道:“方明和周苹你们的事情我也为你们说好了,我的弟子永远亲如一家,而且不是亲如一家直接就是一家”。方先生露出得意的顽童般的笑脸。此时轮到林芝和周璋放声大笑和大声的叫好。此后挑日子定情的事情自有大人们办理,对四人的学习和生活都没有大的影响,一切还和以前一样。

    时间飞速的流逝着,吃完弟子们定情酒的第三天,方先生返乡的日子到了。尽管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四个亲传弟子都是依依不舍不愿意方先生离去;尽管方先生也舍不得这些朝夕相处的学生。但落叶归根的规律还是无法抵挡的。出发前的一天晚上,学堂为方先生举行了欢送聚餐。学堂的全体师生,这个镇上的贤达名流,嗯嗯好吧,也就方员外和林大夫二人、都一起到了学堂为方先生饯行。甚至知县大人还委托了里长代表公家,给方先生敬酒表达方先生为本地的教育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把全镇的教育事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授予方先生都梁高庙镇‘永远先生’的称号。方员外代表全镇乡亲给方先生送上‘乡土’一包,就是字面意义上的乡土。意味着这方水土永远有方先生的一份。在周璋献上‘师恩如海’的横幅后,聚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方先生有些动情了,有些哽咽的说着感激的话语,酒也有点控制不住喝大了。周璋几人赶紧扶着先生到里面休息。众人见状,这才依依不舍的的陆续散去,心里诚挚的感谢方先生的无私教诲,也在心里祝福这位品德高尚的先生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