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照燕云 » 二十七 莲叶田田虔州行(五)

二十七 莲叶田田虔州行(五)

    盼星星盼月亮过了四天,总算盼到了师父回家讲学的日子。周敦颐先生对座下两位弟子周璋、程颐开始讲起了自己的思考:“先圣夫子、孟子,荀子等等诸位先师的微言大义,多在阐述为人为政的道理,认知的对象都是人,反而对世界的本源思考和探索的很少。道家讲清修,佛家讲轮回,对世界虽有些许的描述,例如,三十三层天,一花一世界等等,但对世界的认知都没有形成一个基本的构架”。说着从书架上拿下了一本书,这是为师所著的‘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大哉易也、斯其止矣’!先生大声读完这个二百四十九字的文章,听得周璋差点晕眩过去。唯心主义的哲学,真不愧叫唯心。字面意义。唯有自己心里明白,大概是这个学说名称来源吧。

    周璋从师父手里拿过来这本太极图说,仔细的阅读起来。大概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过来,便于自己的理解吧。无极,宇宙的本源是无极,无极不是没有,是什么别问我。大爆炸之前是什么,你能回答出来再问我,周璋心里嘀咕了一句。无极而太极,大概是大爆炸开始,太极姑且认为是大爆炸的零点状态奇点吧。太极动而生阳,从零点的状态开始,变化产生了能量。动极而静、静而生阴,能量达到了极致空间开始爆膨,空间的冷却产生了物质粒子。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粒子构成了物质,物质里的粒子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转又不停的产生能量。物质和能量相互之间不停的转换,相互是对方产生的根源;相互制约着不能产生、不能消失、只能转换。周璋一边吃力的阅读着一边试图理解着,‘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区分了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有了各自的规律。‘阳变阴合,而生金木水火土’,能量变化导致物质粒子的不同组合,产生了金木水火土等等世间万物。万物按照规则分部,产生了星云星系有了行星生态系统。‘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万物无非是物质和能量的不同形态而已,物质和能量不过是一奇点而已,奇点本来就是从无极而来的,无极是啥,嘿嘿,别问我,前文已经回答过了。

    向上探索到了无极也就没法研究了,那就向下研究吧。研究万物运行的规律,研究人和人之间组成关系。探索研究的过程如何判定正确与否呢,那就需要一个相对静止的标准。没有标准的讨论,就会陷入白马非马的诡辩中去了。给‘太极图说’增加一个可观察的概念,引导向实验物理方向发展。师父既然能开始考虑世界的构成,说明他已经有这种强烈的意愿,愿意去了解这个世界。受制于当时的观察世界的手段和长期存在的学术思想,很难不让师父这些探索世界的先行者,最终走上玄学的道路。周璋就是要用自己的先知优势,引导师父他们这股巨大的探索力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数学和物理的教学体系,把这两门学科融入到理学的体系中,成为理学的理论基础。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是第一步是基础;长期以来格物就没有走对,后面所有都是画在瓷砖上的油画,精美绚丽;可是一场大雨后,什么也没有留下。以物理和数学建立真正的理学基石,用实践和严密的逻辑演绎推动自然理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社会理学。真正的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周璋在先生抑扬顿挫的讲课声中,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把以前随机的无意识的,教教大山他们新知识的行为,开始变得有计划有规划的行动。

    先生讲解完了太极图说,周璋也完成了太极图说的自我解构。先生的理论,是第一次有人试图用系统的理论来解释宇宙的起源、人和宇宙的关系。用周璋的眼光来看,那是想当然的不要不要的;但终究是迈出了第一步。有句话咋说的,当人类开始仰望星空思索宇宙的奥秘时,距离去星辰大海遨游,就只剩下弯腰捡起地上石子的时间了。

    周璋知道今天第一次听课,不能表达太多自己的意思。纳于言而敏于行,简单地说就是少说话多干事。待下次上课时带着问题向师父请教,先生在解释的时候自己再不断的抛出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一个相互纠偏相互融合的过程吧。把数学和物理融入理学,师父还是最关键的人物。自己喊破喉咙,也不如师父轻轻的一个眼神管用。所以啊,早点让自己成为学术权威还是非常重要的。

    周璋想着这些问题有点走神了,眼里露出一些茫然的神色;周敦颐先生点头表示欣慰,第一次听这个太极图说,谁要说真的懂了,那就是真正的一点都没听懂。我都没搞懂,你们凭什么懂了,濂溪先生在心里苦笑了一声。讲课结束后,一脸欣慰的濂溪先生,一脸明白的二师兄程颐先生,一脸啥都不明白的小师弟周璋学生。相约五天后继续学习。先生还要求二位弟子认真思考,每人写五百字的阅读理解。

    周璋心里像一万个草泥马奔腾而过。太好了,正想着用什么方法比较委婉的向师父表达自己的观点呢。好嘛,现在什么理由都不用了。是先生你逼着我发表自己的观点的,那可就有一说一了哦。嘿嘿,我得意的笑一声,咿呀,院中的枫叶好像也陪着我笑吔,你看她把脸都笑红了。夜已经二更天了,应该是看不到枫叶的脸有没有笑红了。那我明天白天来看行不,周璋心里唠叨一句;拖着疲惫的身躯、怀着兴奋的心情,踏着东邪西歪的脚步,回家睡觉去了。

    次日,周璋还真的抽空去看了一眼枫叶。昨天异想天开的没错,枫叶真的笑红了脸。唉,春去秋来到虔州已经八个多月了,周璋轻叹一声;这里的学习和生活都很好,只是想念远方的人,很想!虽然不时有书信来往,但这个时代的信息流通实在是太慢了。而且花费很高还非常不保险,官府的驿站系统也不是民间可以使用的。什么时候才能和林芝实现通信自由啊,难道要成立一个快递系统,一个念头从他的脑海中蹦了出来。嗯哼,WHYNOT为什么不呢?周璋天马行空的想着,找个人策划一下,应该可行的吧。三舅父子常年在外经商,这方面应该不陌生,写信就他们过来一趟聊聊,周璋暗自决定。

    看着院子中的两棵树,一棵是枫树,另一棵不是枫树,是柚子树。想到了弃医从文的故事,还是思想的问题比较重要啊。去写‘太极图说’的阅读理解吧,怎么样能让师父愉快的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问题。先扬后抑是必须的,人年纪大了总喜欢听点好话吧,哦,师父年纪还不算大,不过好话一定也是喜欢听的。

    师父的理论是开创性的伟大理论,嗯,这句不算拍马,第一次系统的思考宇宙的本源和演变;师父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还好没有太夸张。作为弟子发展和继承师父的学说是责无旁贷的事情。师父从本源无极开始研究思索。弟子才疏学浅没有师父高屋建瓴的能力,远大深邃的思想;只能从细微处入手,格日常万物之变化道理,物理。但世间物种无穷,穷尽所有的时间、研究的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同时每个人研究也会因为各自不同的环境,造成不同的结果,所以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千年的发展文字已经成为大家认可的标准,数字也是大家认可的一种文字。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以数字为基础的知识系统,来描述我们对万物的研究结果,数学。

    周璋导出物理和数学后,又进一步阐述了观察的意义;物理,只研究我们能观察到的事物。通过观察积累大量的数据,总结其演变的规律,可以称之为定律。定律必须要能证伪,例如天下乌鸦一般黑,只要你找到了一只白乌鸦,就证明了这个定律是错的。周璋把这篇阅读理解的题目定为‘自然理学的数学原理序言’副标题是“读‘太极图说’的一点见解”。这篇一千字的文章周璋精心打磨后,又给父亲看了一遍,父亲作为这个时代的传统知识分子,又接受了几年的数学知识的培训,应该可以代表一部分比较开明的知识分子。看看他对周璋的观点的态度,应该可以大致看知识分子对这篇文章的认可程度。父亲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周璋修改以后又拿给了姐姐周苹去看,没学过白话文的周苹,用古文表达应该比周璋更准确。周璋很重视这篇文章,因为它代表着周璋整个的思想方向,自然希望文章里的每一个字,都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经过三人仔细的雕琢,这篇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文章,终于静悄悄的出现在周敦颐先生的书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