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鹅山旧事 »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

    2001年正月初二这天,陈华英独自一人走在去羊山村祠堂的路上。十五岁的她已经初现大姑娘的模样,腰是腰,腿是腿。只是皮肤黝黑且略显粗糙。她右边上眼皮因为砍柴时摔了一跤,被树枝挂破而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疤痕。她的身上穿一件半新不旧的棉衣,脚上踩一双黑色的旧布鞋,头发随意地扎在耳后。

    华英行色匆匆,一路低着头,等快到祠堂那里时才抬起眼睛,扫了一眼原先家的方向。眼睛所及的人家门前点着香、烛,地上是一地的爆竹屑沫。几个女人手里抓了瓜子,聚在门口太阳里说着玩笑话,随意地吐出一些瓜子壳。

    多么熟悉的场景!

    陈华英心里怀念起原先的生活,想起爸爸在世时的光景。眼睛不禁酸胀起来。

    这大半年来,她的日子可不好过。自从进了继父家的门,她就没过一天舒坦日子。为了不惹继父生气,她每天除了放牛,就是帮着做田里的事。继父的大儿子出去打工了,另外一个与她同岁的小儿子还在上学,基本上做不了什么事。家里种了十一二亩的地,都是她和妈妈帮着做。继父的脾气不大好,总是板着一张脸,母亲稍微做慢了一点事,他都要连说带骂一顿。这些她都看在眼里,也私下里跟妈妈抱怨过几次,她妈呢,则安慰她:“你妈我确实不如别人,到了我这把年纪有人愿意管就烧香拜佛了。现在栖身在别个屋下,总得低头。”

    华英心里却不这么想,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养活自己,不想再寄人篱下。

    华英妈常常因为煮饭的事会挨说,煮多了,继父要骂她不会持家,实际他那个儿子正是饭量大的年纪,一顿能吃三大碗,华英和妹妹从来不敢添碗。挨了说的华英妈只能每顿少煮一点,往往等她收拾妥当出来吃饭时,桌上只剩一些汤汤水水了……

    华英觉得这样的日子她过不下去了。她要出去挣票子,挣很多的票子,到时候让妹妹和妈妈享福。正是抱了这个想法,她才着急来祠堂这里。她要在这里等兰花,兰花两个姐姐在外头打工,如果她们肯带自己,那自己就能早点挣到票子,早点脱离这样的生活。今天是大年初二,华英料定兰花她们一定会来这附近逛,这是村里所有人新年必做的一件事。

    现在她一个人蹲在祠堂侧门外那一排小斜坡上,眼睛盯着来来往往的人。这时候的祠堂边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聚到了这里,斜坡下,大队门口以及右侧的几个敞开的小门里,此时都排开了阵势,一窝一窝粗嗓子的男人在那里打扑克。争吵声,嬉笑声不断。

    没多大一会儿,一群年轻女子唧唧咋咋说着话,从新小学后边你推我搡走了过来。华英仔细瞧,正是兰花的两个姐姐和几个她不认识的女子,兰花跟在她两个姐姐旁边。

    等她们走到近旁,华英起身跑到兰花跟前,带着笑意,小声喊

    “兰花。”

    “嗯。华英,你也来了。走,一起去玩。”陈兰花笑着说,并挽起她的胳膊。

    陈华英看着除兰花之外的其他女子,她们个个披着直溜顺滑的头发,有的还染成了时髦的黄色。她们身上的衣服也是崭新的时尚款式,大部分人的下身穿一条肉色健美裤,外边配一条黑色超短裤,脚上则是蹬着一双半高跟长筒靴。简直就跟电视上的人儿似的。再看看自己一头毛糙得像鸡窝一样的头发,她不自觉地盯了盯自己脚上那双沾满污脏的黑布鞋,破旧土气!

    华英跟着一行人到祠堂里、菜市场那一带晃了一圈。随后兰花两个姐姐说要去另一个玩得好的女子屋里。于是华英和兰花两人就挽着手朝勺子岩走去。路上华英跟兰花说了自己的想法,“兰花,能不能跟你姐姐说一下,带我一起出去?”

    “嗯?你准备出去了?”兰花问她。

    “嗯。想出去,在屋里没意思。”华英低头,用脚将路边一块小石子踢得老远。

    “做得哒。我也会出去,到时候一起有伴。”兰花这样说到。她爸在前几天吃晚饭的时候说过,“三女子也十五岁了,按我们农村讲虚岁都十六了,也该跟着姐姐们出去给屋里挣点票子。老弟还小,几个当姐姐的是要帮持着点”。所以兰花知道,自己过了年就要出去的。其实她心里还愿意出去,在屋里没一天消闲日子,家里作了那么多的田,自己一天光顾在地里干活了。到外边起码不用晒太阳,也不用弄得一身泥巴。

    华英听到兰花这样讲,高兴得喊:“真的?那我就当真了!”

    “是,真的。等下回去就同我金花讲。”兰花笑着说。

    “那好。”

    两个女子站在勺子岩顶上的崖边,扶着一棵光秃秃的歪脖子树站着,朝下边望去。低低的蓝天下,密密麻麻的灰瓦屋子重叠在一起,延伸到远处的鹅山脚下。

    两人在勺子岩坐了一会儿,便手挽手下了来,往兰花屋里去。

    兰花将华英领到她家的新屋那里。华英扭捏着不进去。她怕人家屋里的大人不喜欢,“我不进去了,你爸妈见了不好。”

    “哎呀,没事。他们都去大队那里玩了。”兰花拉着她就往里边走。边走边喊:“金花、银花?”

    “哎,在屋里。”

    金花、银花两姐妹已经回了家。此时正在新屋的厅堂里烤火笼。

    “几时回来的?”兰花问。

    大姐金花答到:“刚刚进门。”

    兰花拉着华英走过去,对两个姐姐说,“华英想跟我们一起去打工。做得不?”

    金花看了看眼前的女子,说“做得哒。不过打工可不是好玩,要吃苦。”

    华英忙接过话说:“会,我吃得苦。”

    “你家里同意不?”金花又问。

    “他们不管我的事,我自己愿意去就去。”华英坚定地说到。

    “做得。你家里人同意就行。自己屋边几个人,带一下没关系。我们计划是十九的车,你到时候拣好东西提前过来。”金花温和地对华英说。

    华英忙答:“好好好,我记在心下了。一定准时来。”

    等一切商定妥当,华英就同兰花告了别,一路小跑着回了“家”。回去之后,她将这事首先告诉了她妈“矮姑”听,“矮姑”晚上又将这话说给男人听。华英的继父,那个精明的男人,刚开始不同意,说:“这样小,出去能干嘛?”。表面不想让华英出去受苦,实际怕家里的活没人干。

    华英妈便没说了。

    可是她男人卧在床上又一想,“让她出去挣点票子也好,家里就少种点地。她挣了票子总要交在她妈手里,她妈的就是这个家里的,也是我的。”于是,他又说,“女子大了留不住,她要去就去。”

    就这样,华英顺利地通过了这一关。

    出去前,华英跟妈妈说,“一定不要断了妹妹的学,我会挣票子回来交学费的。”。她妹妹马上要小学毕业了,不出意外,小学一毕业就要回到家里务农的。她想让妹妹多读点书,弥补自己的遗憾。

    到了正月十九这天,华英如愿地坐上了往北江的班车。望着窗外越来越模糊的家乡,她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挣大把的票子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