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铁马秋风 » 第24章 大大的冤情

第24章 大大的冤情

    不但徐可行自己以为必死,坦克连所有人都有了这种准备。

    他们有的人曾经一战即败仓皇撤退,有的人曾经抵抗无果奋力求生,有的人曾经身陷重围侥幸逃脱。而在这一刻,他们都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这是真正的绝境,敌人数倍于己,包围圈一丝缝隙都没有。就算是居高临下,他们也没有一点点机会。

    结束了吗?重活一回竟然只给我两个月时间?

    就像是参加了一次无比真实的实弹演习。在这场演习里,炮弹会真的爆炸,坦克会真的被打穿。最最真实的是,人会被打死!

    所以,徐可行骗不了自己,这不是演习,这是无比真实的经历!

    好吧!他突然想起前世战争电影里的台词,觉得是那么符合现在的场景。

    “战友们!拼命上吧!打一个够本,打两个就赚一个!”

    他冲着电台发出怒吼!

    寂静……

    料想之中的攻击没有来。山下敌人有条不紊地摆开阵形,很快又有条不紊地收拢,然后撤离。最后越走越远,绕过远处的弯路,长长的队伍慢慢消失在山坡后面。

    山野里寂静下来,徐可行缓缓呼出憋了好久的一口气,带领队伍下山。

    一直到出了山谷,先过去观察警戒的盛宾都没有发出过警报。敌人走得连影子都看不到了。

    果然是天网恢恢,必然网开一面?

    他绝对不相信网开一面的会是谟陀人,那么,到底怎么回事?

    这里离新发县城已经不远,为了那该死的加油问题,他决定必须去县城走一遭。

    作为一个坦克兵,他不能忍受再次把坦克丢掉。上次上面有营长下命令,他没办法,而这次,他是指挥官。

    坦克连潜伏等待着。大股敌军从南边过来,通过新发县城毫不停留,一直向北而去,断断续续的队伍走了足有两个小时。

    终于小心翼翼地进了城,城里已经没有一兵一卒。坦克连顺利地加了油,然后在县衙安排下饱餐了一顿。

    徐可行马不停蹄忙了许多事,终于可以歇一歇暂时喘口气时,夜已深沉。

    他刚刚在县衙后院里坐下,盛宾就来报告外面有五个老先生求见。

    徐可行不清楚他们意图,然而夤夜来访,必定不是什么闲事。本着前世军民鱼水情的本能,他在县衙会客厅客气地接见了这几个人。

    五个人并不算太老,衣着得体,举止文雅,不用看就是县城里的头面人物。

    他们一进来,先是表示感谢和慰问,然后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身份,果然都是县城里这个商会、那个协会的首领。

    然后五人站成一排,向徐可行深鞠一躬。

    中间一人道:“徐连长,我们是来给王知县求情来的。”

    “哦?”徐可行很有点惊讶,他们得到消息倒时快,真是大事不过夜啊!

    之前他们进城后,找到电话与部队联系上,几经辗转,接到了旅部。

    旅部参谋很快汇报请示完毕,给他们回电过来,传达了旅长的最新指示。

    原来,昨天中午,僵持已久的连泽前线,谟陀军全线发起突然袭击,迅速渡过朗川河,企图突破州城外最后一道防线,连泽州城告急。

    新发县这边守军,由于不是主要方向,相对更加松懈,基本是一触即溃,守军快速逃窜,一直跑到了连泽以南。

    参谋只是简单介绍说,大周与谟陀将重开谈判,根据协议,谟陀军退过朗川河,撤退到商定地点。

    新发县城在被谟陀军占领一天后,就退了出来。现在坦克连是距离新发最近的部队,因而旅长要求徐可行代替友军暂时接管县城。

    同时,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知县王正举县城投降谟陀,使新发成为这次突袭中唯一被占领的县城。上面大为震怒,要求接管部队立即关押知县,交给后续到达的调查组审理。

    就这样,知县王正被关进了县警察局。

    战争期间,部队的命令地方上不敢不遵守,可是人多嘴杂,要想保守秘密恐怕不太可能。徐可行对走漏消息并不感到奇怪。

    旁边已有原来县衙的服务员上了茶水,徐可行便招呼几人就座。

    几人辞谢不坐,又深鞠一躬。

    为首之人说道:“王知县在新发任知县三年,真正是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好官。这次新发县被谟陀军侵占,实在是被逼无奈,绝非王知县投敌,其中有大大的冤情。”

    徐可行自顾自坐下,问道:“这话怎么说?”

    来人看来早已想好,极为简洁流畅地介绍了这两天的情况。

    昨天有大股谟陀军直扑新发,前线周军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就败退而去,谟陀军迅速占领了新发县城。

    谟陀军进城后,立刻控制道路要点,很快就有部队通过县城向南方运动。

    谟陀军找到王知县,要求他维持县城民间秩序,保证谟陀军在新发县城的安全。并威胁说,只要发现破坏活动,就会屠杀县城居民作为报复。

    王正担心无辜百姓的生命,被逼无奈,按照谟陀军要求组织县里人手,做了些维持秩序、征用车辆、提供后勤物资的事情。

    徐可行听得明白,这王正确实有点冤枉,部队撤走,他一个文官又能做什么?带领全城百姓去慷慨从容吗?

    可是这事他只能摇头:“诸位的意思我清楚了,可我只是一个小小连长,人微言轻,恐怕做不了什么。”

    为首之人转头示意,身边一人把随身携带的一只公文包放在徐可行面前的茶几上。

    那人说道:“徐连长,我们也不敢使您为难,只是想到王知县为保全县百姓,才不惜自身,蒙受这样的污名,我们全县上下都深感不安……”

    他指指公文包,接着道:“这个,这个……这里是我们代表全县百姓写的情况说明和请愿书,并有全县知名人士签名。徐连长只要帮新发县百姓把这个请愿书交上去,我们全县足感盛情。”

    徐可行略略坐起,一只手轻轻挑开公文包,瞥了一眼。果然,什么样的文书需要这么大一个包来装?

    他面上表情不变:“这么短时间就办了这么件大事,你们果然是有心。就为这个,我也该帮你们试试。可是话说在前头,结果无论怎样,你们既不要谢我,也不要怪我。”

    “明白,明白!多谢,多谢!”

    五人见他初步答应,心情松了许多,又怕打动他还不够,接着说了许多王知县的感人事迹,才恋恋不舍地告辞出去。

    徐可行回到沙发上,拿出那本装订整齐的“情况说明”翻了翻。

    正文部分只有三四页,内容和他们刚才说的差不多。后面几十页是各种手写的签名,具有姓名和单位头衔等,密密麻麻。徐可行心想这怕不是全县人口花名册吧?

    他把这个厚本子放进去,把压在下面的一个文件袋取出,掏出里面的东西看了看。他来到大周算算也有两个月了,却还第一次见到这个,更不要说使用了。

    他脑子里对数值还没有概念,不过看到厚厚扎紧的几沓,料想他们出手不会太寒酸。

    他无奈地摇摇头,又笑了笑,把袋子装回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