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帝王传之刘协重生 » 第一章 序章与苏醒

第一章 序章与苏醒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五月初二清晨,宏伟的汉宫建筑群。汉都城长安皇宫,未央宫清凉殿,躺皇帝龙床上的一个少年苏醒…

    刘协刚醒来,只感到头昏脑胀,他努力坐起身子,摇了摇头好让自己清醒一点,很多混乱的记忆涌入脑海。

    刘协是个三国迷,也是个汽车维修技工,在一个二类维修企业工作。

    曾在某翔学艺,虽然没有练成“用计算机控制挖掘机炒菜”的绝技,但也是勤奋好学技艺精湛之辈。

    这次放假到汉献帝庙游览,来看看历史上这位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大汉末代皇帝的遗迹。后来随便走走,不知不觉爬山到半山腰林木浓郁的地方。发现一个大坑,坑中有一块奇特的等边八角砖,看起来古老却很干净,下面似乎压着什么!好奇之下就掀开看看,那砖的背后有奇怪的图案…刘协还没看清就感觉一阵天旋地转,极致的白光充斥天地间,便昏了过去。

    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周围陌生的一切…这里似乎是个宫殿?正胡思乱想还没想明白的时候,穿着汉服的美丽侍女已经在旁伺候,不是拍电影,有人耍自己吧?那侍女柔声并惊喜的问道:“陛下醒了,陛下可有什么不适?”

    “头有些疼!”刘协下意识的回到……

    等等…她叫我陛下?难道她不是侍女而是扮演的宫女?这里是皇宫?

    再看看自己的身体—身上穿着白色的古代睡衣…这分明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童的身体!自己穿越了?

    刘协越想越不敢相信!自己真的穿越了!等等!这是汉末三国时代?还是其他朝代?这个不能搞错!可以确定的是自己真的穿越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刘协差点没喊出来!思绪千回百转。

    宫女看到刘协脸色有异,以为是自己没伺候好,皇帝不舒服了。慌忙告罪道:“陛下恕罪!李公公已去请王司徒和太医吉大人他们了,他们就在偏殿伺候,即刻就到!”

    “朕没事,你不用紧张”刘协这时候已经在思考接下来该如何应对,然后再打探自己穿越到了哪一朝…

    由于刘协还在思考,只隐约听到宫女小声禀告:“伏贵人这几天一直伺候陛下。司徒大人,吉太医等人在陛下昏迷这三天一直在偏殿等候陛下醒来,太医说陛下今日便会醒来…”

    “伏贵人,王司徒,吉太医…十有八九就是汉末三国时期了”刘协心想。

    正思考时,一位身穿官服相貌威严,仪表端正看上去年纪五十多岁的官员在前,后面跟着几位官员,从偏殿走了进来。

    那官员脸上是关切中带着惊喜的表情,拱手上前向刘协行礼:“陛下感觉如何?”

    刘协回答道:“头有些疼,似乎有很多事情记不起来,依稀记得卿是王司徒,其他爱卿朕大多已叫不上名字了”得把他们往失忆症上引,防止以后自己露出破绽被怀疑,如果被发现自己不是原来的那位皇帝谁知道是什么下场?刘协心里想着

    “吉太医快为陛下诊治!”王司徒急切的对太医吩咐到。

    这位太医看起来四十岁左右,身上一股中药味儿。刘协闻到这味道感觉精神一振,不知道是不是这身体的原主人喜欢中药的味道。这位太医的年龄和历史上那位反抗曹操的太医吉本年龄对不上,当然,吉本有可能是这位太医的儿子,有机会得确认一下。

    太医提着药箱上前,却没有打开药箱。刘协很配合的伸出手臂,吉太医赶忙给刘协把脉。一阵把脉之后…吉太医对众人说道:“陛下身体已无大碍,中毒之后有些虚弱,解毒汤药剂量用原来三分,进补即可”。“只是这记忆,陛下似乎得了失忆症!”吉太医又补充到。

    这吉太医倒是上道!刘协其实是不相信通过诊脉就能诊断出失忆症,就算是后世先进的仪器估计也很难诊断失忆,这种东西应该都是靠症状推断,这吉太医明显就是根据刘协的话得出皇帝得了失忆症的结论!不过总算是蒙混过关了。

    既然有了失忆症那就直接问吧!于是刘协问道:“司徒,这几日发生了何事?给朕下毒的人是谁?抓到了吗?”

    王司徒上前回禀:“回陛下,逆贼董卓伏诛之后,他的党羽—逆贼李儒,联络上了董卓擅权时安插在陛下身边的亲信,在陛下的御膳下毒。当日有董卓余孽潜入臣的府中下毒被臣的护卫察觉,臣便想到陛下有危险,慌忙赶到皇宫,陛下刚开始用膳,臣传来太医为陛下解毒,此时为陛下试膳的小黄门毒发身亡,经查,他也是董卓的死士。万幸陛下当日所食不多,催毒(催吐)之后,吉太医为陛下开了解毒汤药,药尚未用完,陛下便已陷入昏迷,吉太医诊断陛下只是虚弱昏迷,大约两三日可苏醒…卫尉杨大人已经派人追捕逃犯李儒”王允一口气把这几天刘协中毒昏迷的前因后果讲了出来。

    清楚了!确定了!王司徒、董卓、李儒…

    现在刘协心中五味杂陈!大悲又大喜!

    悲的是,确定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穿越到这个世界,无尽的孤独感瞬间涌上心头!

    喜的是,这里确实是那个特殊的时代—三国!自己这算是重活一世!自己前世非常热爱三国,常读三国史书,对于三国的史实多有了解。对天下大势和诸多名将谋臣的能力性格很清楚,在这个时代自己有着巨大的先天优势。

    这不正是自己梦想中的世界吗?纵龙如海、放虎归山,说的不就是自己现在吗?

    激动过后刘协突然想到眼下自己面临着一个劫难,李傕郭汜这时候要反攻长安,到时候会有十万大军攻城。如果这一劫渡不过去,就会沦为李傕郭汜的傀儡,命运会掌握在这两个匪徒手中。万一因为穿越引发蝴蝶效应,随时可能死在二贼手中,至少是要受尽屈辱。

    收回思绪,解决问题。

    刘协对众臣说到:“这几日诸位爱卿守护朕辛苦了!朕已无碍,请诸位爱卿回府好生休息。额…司徒留下!”

    众臣回到:“侍奉陛下是臣等应分之事。恭贺陛下身体康健!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向刘协行告退礼(除王允之外)齐声道:“臣等告退”。然后依次退出皇帝寝宫…

    打发走众臣,刘协又屏退宫女和太监。刘协示意王允入座,然后进入角色对王允说道:“司徒,长安危矣!”

    王允一脸懵:“陛下,这危从何来?”

    “司徒可有下令诛杀凉州将领不得赦免?”刘协反问。

    “他们是董贼逆党,跟随董贼无恶不作,奸淫掳掠,杀良冒功,盗掘皇陵,个个都是十恶不赦之罪!杀之,可以震慑其他逆贼!且不能寒了关东联军将士的心”王允说出理由。

    刘协解释到:“如此会逼反逆贼,他们会起兵反攻长安。”

    王允一脸的不敢相信:“首恶董卓都已伏诛,其他宵小岂有胆敢犯上作乱?”

    刘协知道王允这个家伙忠诚有余,却足够顽固,刚愎自用。历史上败给李傕郭汜之后,吕布劝王允一起逃走,但王允却选择死战,最后以身殉国。实则王允在诛杀董卓之后,风头无两,大权在握,和吕布共掌朝政,这时候的王允有些不可一世,他很难相信李傕郭汜之流的小角色敢起兵反抗。他还不知道,不久之后李傕郭汜就起兵从洛阳打到长安,到时候会有十万叛军攻城,他自己会战死,皇帝刘协会成为傀儡,而李傕郭汜比董卓更无耻,更没有下限。刘协考虑到还要仰仗王允,不能太硬来,需要有让人信服的理由说服他,让他明白现在的真实处境…

    “狗急了还会跳墙,何况是手握兵马的西凉叛军!司徒要他死,他们岂能束手就擒?”刘协说出了将要发生的事实。“现在撤回军令还能否来得及?”刘协又问了一句。

    正在这时,有小黄门在门外禀告:卫尉杨彪求见陛下和司徒大人

    刘协想都没想就吩咐:“速传杨卿入内!”这位杨彪可是刘协的忠臣,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杨彪是刘协的臣子,总是跟曹操对着干,不配合曹操,杨彪名望又高,轻易杀不得,于是曹操就找茬杀杨修!

    刘协心想他应该是有什么军情政务之类的向王允汇报,毕竟在众臣眼里刘协虽是皇帝,却也是个十一岁的孩子。他应该是打听到王允在皇帝这里,就直接来了。

    不一会儿,杨彪匆匆入内,似有急事。刘协观察了一下杨彪,这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儒雅文士。他整理了一下仪容,向刘协行礼。刘协示意他免礼,并问道:“卿有何要事?”

    杨彪向刘协和王允分别拱手,然后回道:“陛下请恕罪!臣派卫士到弘农追捕李儒,卫士却遇上大批从河南尹逃难的难民,打听之下才知是李傕郭汜二贼在河南肆虐…向长安杀来!”

    听到这刘协已经知道不用再纠正王允了。问了重点:“二贼现在打到哪了?有多少兵力?”

    杨彪回:“贼军沿途烧杀抢掠,有兵三到四万,每日行军三十至五十里,裹挟百姓,强征为兵,按照推算,已过函谷关,短则十日多则十五日便可威胁京师!到时会有近十万贼兵!”

    中间好像还有一个潼关,刘协想到。然后又问:“贼军抵达潼关要几日?”

    杨彪回:“五至八日”

    “这些,都是卫士打听到的?”

    杨彪答到:“是!臣有罪!没有抓到逆贼李儒…只是打听到这些消息。臣认为十万火急,便先来向陛下和司徒禀报!”

    刘协想到了一些问题,这是完全没有情报系统啊!居然靠抓捕逃犯的宫禁卫士获取了如此重要的军事情报!难怪王允和吕布面对李傕郭汜毫无还手之力!而且李儒这种人是那么好抓的?他在下毒之前估计早就想好了退路…刘协没打算怪杨彪,反而这情报很重要很及时。

    这时王允已经不再跪坐。惊讶的从位子上站了起来,自己之前还和陛下争,认为小小的校尉不敢造反!认为陛下年幼根本不懂!

    刘协示意王允坐下,又示意杨彪坐王允下首。杨彪犹豫了一下,还是乖乖的坐下了。

    刘协正了正身子,准备说正事儿:“这情报很重要!打听到情报的卫士杨卿要重重赏赐!”

    “是!”

    “至于李儒,爱卿继续派人追捕即可。此贼狡猾,但他逃不出朕的手掌心!早晚有一天他会像董卓一样被凌迟。”

    “是!多谢陛下宽限!”

    “另外,宫内也要仔细察查,不可使董卓的余孽有漏网之鱼!”

    “是,臣一定仔细查办!”

    王允看着皇帝这个节骨眼儿一直在说查办董卓余孽奸细的事,想说什么,但想了想觉得皇帝的安全确实很重要,就静静的听着。

    这时,刘协问王允:“对于李郭二贼,司徒有什么对策?”

    王允觉得陛下似乎早就胸有成竹了。但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对策:“可派胡轸和徐荣两位中郎将带兵到新丰阻击贼军!”

    果然是这个葫芦娃救爷爷的战术!这是有多少兵力可以这么送?于是刘协问道:“现在长安可调动的兵力是多少?”

    “各部总计两万余!”

    这兵力还行啊!算上守城的优势,只要不是故意送,李傕郭汜到时候十万人很难攻下长安。

    对于刘协来说现在是要避免和李傕郭汜拼个两败俱伤。不然割据各州郡的军阀想要趁机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又要芭比扣了!得好好引导王允,让他知道问题出在哪。这样之后才能好好配合刘协的计划…

    “新丰可有坚城以供驻守?”刘协问王允。

    “没有,新丰是长安最后的屏障,如果不在新丰拦截贼军,贼军就可以直接兵临长安城下”

    听到这刘协直接服了。放着坚城的优势不用跑出去跟数量众多的敌军野战,也只有王允这样的军事奇才能想出来了。更何况到时候还有一个会临阵倒戈!

    “司徒啊,新丰没有坚城可守,到时候两位中郎将带一万兵力,而李郭二贼到时将有近十万兵力,两位中郎将一万兵,对上十万兵结局会如何?

    “这……”

    “两位中郎将中的其中一个会临阵倒戈,司徒觉得会是谁?”

    “两位都是朝廷的中郎将,他们为何会临阵倒戈?陛下何出此言?”王允疑惑的问道…

    刘协看到一直在旁边看着的杨彪欲言又止,于是问道:“难道杨爱卿知道谁会背叛?”

    “难道陛下说的是胡轸?”

    “杨爱卿为什么觉得会是胡轸?”

    杨彪答到:“此人原是董卓部属,董卓伏诛后不得已归顺朝廷。凉州军人出身,与李郭二贼有旧。此人昔日跟随董卓作恶多端,作贼心虚!恐被秋后算账”

    “卿所言甚是!正是作贼心虚!”刘协没有说的是:王允要杀凉州军人,所有凉州的将领都心有戚戚。尤其是以前跟过董卓一起作恶的。像胡轸这种,跟吕布又不对付,现在吕布得势,可以想象胡轸的日子不好过。就算是段煨这种忠义没作恶的,也担心屠刀会落到自己头上,这就是历史上李傕郭汜途经华阴段煨选择自保的原因。董卓刚死的时候,吕布劝王允杀凉州军人,其实是想公报私仇。王允错在没有做绝,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等杨彪说完,王允就明白了,他明白皇帝说的是什么了!

    刘协心想,王允不是笨。这就是天赋啊!王允的天赋在于政治权谋。一碰到军事有关的问题,他就变成了一团浆糊…这就是为什么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会败给李傕郭汜的原因!

    王允起身郑重的向刘协询问道:“陛下,该如何抵挡李郭二贼?”

    “张辽现居何职?”

    “回陛下,张辽任骑都尉。”王允答到。

    “像潼关这种雄关,只需少许兵力就能抵御大量敌军!可让张辽统领胡轸的部属,和徐荣将军一起去潼关驻守!授予他们一万精兵。”

    “那胡轸?”王允向刘协请示。

    “胡轸现在并没有反叛,他还是中郎将!”

    “可是五日之内恐难以抵达潼关…万一贼军先行占据潼关……”王允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

    “不带粮草辎重,只带干粮,轻装上阵,根本不需五日!”

    “回陛下,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大军的粮草如何解决?”杨彪也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

    “华阴与潼关相邻,快马传令给驻军华阴的段煨,让他提供粮草,先行送往潼关。”刘协准备起用段煨。

    王允担忧的说到:“这段煨是凉州军人,他会为大军提供粮草?”王允甚至担心李郭二贼打过来段煨会不会响应二贼!

    “杨爱卿,你知道段煨吗?”

    “臣知道”

    “那你给司徒公讲讲”

    “是!”杨彪接着说:“这段煨虽是凉州军人出身,却从不劫掠百姓。他驻军华阴,勤修农业,保境安民,华阴百姓安居乐业…”杨彪想说的是,身为凉州军人却从不劫掠百姓,很另类,简直是一朵奇葩!

    “不仅如此,此人素怀忠义,还是一员良将”刘协补充到。

    “准备纸笔,朕要写一封信!”刘协召唤小黄门。

    另外一个小太监向刘协小声提醒:“陛下,该用膳了!”

    “给司徒和杨卿加两个位子,一起用膳!”刘协随意吩咐到。

    “谢陛下”两人同时抱拳向刘协致谢

    刘协招呼宫女太监给自己穿戴整齐,并没有穿朝服,而是便服。

    这时小黄门已经准备好笔墨纸砚。

    “请司徒执笔,朕要写一封信给段煨!”

    王允犹豫了一下,心想:皇帝写信给一个外派的中郎将?还让司徒公亲自执笔?这面子也太大了!但还是向刘协拱手称是,然后坐在桌案前准备写…

    刘协口述道:“此信由朕亲传,司徒公执笔,段卿亲启。朕知爱卿素怀忠义,治军有方,修农业,民安乐,实乃肱骨之臣!今李傕郭汜二贼肆虐河南,害人民,人神共愤!朕将遣精锐步骑万人,徐荣张辽二将军统领,驻军潼关,剿除二贼!军粮重任交予爱卿。大军轻装上阵,即日出发,爱卿先行运粮至潼关,大军随后便到。段卿与两位将军戮力同心,毋负朕望!”

    王允这个老顽固,写完信,拿在手里不舍得上交。“拿来吧你”刘协轻轻的夺过信来看,很多繁体字,但基本都认得,心想还得加强学习。

    刘协看了看信没有毛病。把信还给王允,反问王允:“让别人出真金白银,而你只是写一封信!你不赚?”

    “陛下所言极是!陛下英明!”王允回到。

    王允有点怀疑,段煨是不是真的有皇帝和杨彪说的那么忠义?现在多天灾人祸,军粮可是贵重物资!不过到时候一万大军抵达华阴他不敢不给,王允这样想着…

    而刘协给段煨写信,是为了消除段煨的疑虑,毕竟王允对付西凉军人在前,段煨心里没底。这下好了,皇帝和司徒公都亲自给他写信了,那肯定是不会对付他了。

    这时伺候的太监小声禀告:“陛下,御膳已准备妥当。”

    刘协邀请王允和杨彪:“司徒,杨爱卿,请!”

    “陛下先请!”两人齐声回应。

    然后刘协走在前面,王允和杨彪在后,太监躬身在前面领路。经过一处偏殿,刘协看到一个大概不到十岁的小女孩,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嘴角还挂着一点口水…这时有宫女轻轻摇醒小女孩,嘴里轻声说着:“伏贵人!伏贵人!陛下来了!”

    刘协惊呆了!这就是伏贵人?看起来不到十岁!好吧。皇帝即位是至少要配置一位皇后或者妃子的…

    这时候“伏贵人”已经醒来。她第一眼看向皇帝刘协,那眼神是看自己童年小伙伴的眼神。刘协看到的是一个长相清秀的小女孩,身穿得体小巧的精致宫装,头上并没有佩戴凤冠之类的头饰,而是简单的珠钗点缀…

    伏贵人撒娇似的嗔怪宫女:“怎么不叫醒我…”

    “是朕看你睡的香甜,就让她们不要吵醒你”刘协随意说到。

    伏贵人看到周围好多人。皇上,宫女太监,还有大臣…瞬间清醒。虽然小小年纪,却举止端庄,上前行礼,看起来就教养很好。

    王允和杨彪也行礼:“见过伏贵人!”

    伏贵人让他们免礼,并且还礼。

    刘协对伏贵人说:“随朕一起用膳。”

    “是!”这时候伏贵人突然反应过来,有些惊喜的说:“陛下好了?”

    刘协假装跟她很熟:“朕这不是好好的吗!你还困不困?”

    “不是很困了”跟皇帝撒谎那是欺君,小伏寿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困的,就照实说。

    刘协说:“用完膳,回自己宫好生休息!朕还有很多要事处理,这里不需要你伺候。”

    “是”伏贵人很是乖巧的应命。

    汉朝食物虽然没有后世那么丰富,但皇帝的御膳还是很丰盛,很多菜刘协都没有见过。因为皇帝之前中毒,检查和试膳都比之前严格很多。众人吃完饭,刘协吩咐太监送王允和杨彪出宫。

    走在路上,王允和杨彪越想越觉得奇怪!王允突然发现自己今天一直被皇帝带节奏,可以说是牵着鼻子走!平时都是自己给出建议,皇帝准,或者不准。今天皇帝却轻描淡写的就决定了那么多重要的事。关键是他说的话,自己无从反驳,仔细想想他说的话都很对很有道理!印象里他还是个孩子!这还是那个十一岁的小小少年吗?

    就在王允胡思乱想的时候,杨彪神秘的对王允说:“司徒大人,下官怎么觉得陛下今天有些不一样?”

    “是啊,陛下突然变得特别聪慧!”王允下意识的说到

    “陛下对司徒和下官亲切了不少,招呼我等就如同招待多年的老友!”

    “下官平时向陛下行礼,陛下从不打断”杨彪说的是行大礼被刘协打断施法,直接招呼他入座的事,皇帝平时很守礼,却没这么亲切…杨彪心想

    王允还在思考。杨彪接着说:“陛下似乎有直辨忠奸的能力!”

    杨彪一口气说了很多。王允回道:“我也想不通,陛下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不过这是社稷之福。有机会问问陛下…”

    军情紧急,王允觉得现在最要紧的事,是把军令下达。得赶快到衙署。

    王允走后,刘协回到寝宫,因为中毒,身子还是有些虚弱。觉得自己好像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刘协一直在思考。

    得搞点炸药。黑火药的原料是木炭、硫磺、硝石,但具体比例记不清。可以慢慢实验调配。得制造一些秘密武器给敌人们一点惊喜!还有把那些名将人才尽量招揽过来。

    刘协想着汉末的名人名将,突然想到了蔡邕!因为提到董卓的时候感叹,王允要杀他,不知道他现在是死是活!蔡邕虽然当过董卓的官,但是董卓当时用他全家人的命威胁他,不得不从。跟了董卓之后,董卓要干坏事或者杀人,蔡邕也是经常劝董卓向善,因此救下很多人的命。精通文学、数学、天文,集史学家、书法家、音乐家于一身。他不该死,不能死!如果他还活着一定要把他救下来!刘协要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