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隋唐,我爹是杨广 » 第六章:何为侠义

第六章:何为侠义

    皇室算不算士族,当然算!尤其是自东汉末年数百年纷乱,皇帝的位置可以说的上是士族轮流坐庄!

    大隋皇室的先祖更是东汉太尉——杨震!妥妥的百年世家!

    只不过,他们这一脉的崛起并非得益于祖上恩惠,太祖杨忠发迹前不过一落魄军户,北伐战败流落异乡,幸得西魏八柱国独孤信赏识才重新崛起,添为十二大将军之一!这才让家族拿到了角逐皇位的入场券。

    整个关陇集团,杨氏出身不过二线,能取代北周,这其中偶然因素也不少,可想而知又有多少人是真心归附?

    正因如此,建国初期为了巩固皇权,平衡各方势力,文帝杨坚不知让出了多少利益。

    可无论是谁,一旦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坐得久了,终归要把权力慢慢收回的,皇权和世家既是相辅相成,也是天生对立!相爱相杀,往复循环……

    无论怎样变,苦的都是天下百姓!纵观华夏几千年历史,能让百姓填饱肚子的盛世都几乎没出现过!

    杨昭深深地看了单雄信一眼,这人对朝廷或者说对皇室怨愤颇大,隋代北周,其父单禹任东昌府,被李渊大军围困七天,破城之后宁死不降,最终死在李渊刀下。算得上深仇大恨了。

    杨昭叹了口气,也认清了单雄信和大隋注定不是一路人的事实,只得收起一厢情愿的招揽之心。

    眼见杨昭神色不悦,武士彟心底发寒,思忖良久,这才小心翼翼道:“殿下,单兄心直口快,本意是替小人打抱不平,绝非对朝廷不满呐……”

    杨昭收回目光,重新落在舆图上,问道:“北齐旧地盗匪肆虐,听闻那些盗匪多以二贤庄为主,单先生可知晓此事?”

    话音刚落,武士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脸色煞白,二贤庄孤居高岗,远离人烟,即便是周边城镇,也少有人听闻。没成想这么一座小小的庄子,太子殿下竟会知晓,甚至就连二贤庄的关系脉络都清楚!自己刚才的辩解,若是追究起来,已经算得上是欺君之罪了!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单雄信也愣住了,回过神来也是后怕不已,难不成自己这些人做的那些事朝廷都知道,可又为何一直没动自己?

    再看杨昭神色淡然,一副尽在掌控的样子,单雄信自嘲一笑,事到如今,他也豁出去了,朗声道:“不错,二贤庄的确聚集了不少侠义之士,草民便是二贤庄的庄主,殿下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不过,武兄并不知道在下的身份,殿下素有贤名,还请不要牵连无辜!”

    杨昭稍作沉默,继续问道:“依你之见,何谓侠义?”

    “自然是扶贫济困,惩恶扬善,替天行道!”单雄信回答的掷地有声。

    “说得好!”杨昭笑笑,继续说道:“不过,本宫以为,你理解的侠义还是过于空洞,或者说过于自以为是了。”

    单雄信皱眉,显然不认同杨昭的说法,杨昭也不在意,思虑片刻,道:“姑且认定你对善恶的判断是准确的,可是,惩治了恶就扬的了善吗?你怎知你所谓的善行不会给他人带了更大的恶果?更何况天道缥缈,即便圣人在世,也不敢妄言窥探天道,尔等如何敢声称替天行道?!”

    单雄信抿着嘴,攥紧的拳头握紧又松开,反复几次,这才开口道:“单某承认,妄言替天行道或许是不自量力,可惩恶扬善岂会有错?若世人皆自私自利,天下岂不成了…阿鼻地狱?”

    杨昭愣了一下,没想到单雄信这个快意恩仇的土匪头子竟然也知晓一些佛家术语,真当是大为违和。

    “本宫可没说过惩恶扬善是错的,只是指出,尔等的行事方式,未必会带来好的后果!须知,这天下人天下事,不能单纯的用善恶来区分,更须知,绝大多数人一生本分,追求的不过是安稳二字!即便被所谓的恶人欺凌,他们不反抗,就意味着已经做出了选择,再吃亏和安稳中选择了后者!”

    听到这里,单雄信忍不住想要反驳,杨昭虚按两下,问道:“有些地方,税粮被所谓义匪劫劫持,分发给贫困百姓。你可知结果如何?”

    单雄信怔了一下,没有作答。

    杨昭叹息一声,道:“官府很快就会征集第二批,由于时间匆忙,这其中免不了一些过激行为,自然也少不了无辜百姓被二次征集,那么于他们而言,又该怪罪于谁呢?”

    “殿下为何不说官府横征霸敛,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单雄信反驳道。

    “你说的没错,本宫也承认这样的现象的确存在!不过你也要知道朝廷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之其中缘由本宫不好多言。

    可朝廷对此并不是放任自流的,整顿吏治的脚步也从未停歇,当年刘盛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腐败官员不下二百人!这样的决心,历朝历代又有几次?

    地方官员三年一轮换,能者上,庸者下;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让民间贤才也有入朝为官造福一方的机会;加之史无前例的轻摇赋税,均田制!

    皇祖父更是以身作则,坐拥天下却依旧勤俭度日,一日三餐甚至比不上寻常富家翁……

    试问,这那一项不是为了百姓着想?”

    杨昭说话声音越来越大,毕竟是一国储君,自带气场,单雄信的气势也被压了下去,他有些懵,隐隐觉得不全是这么回事,可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甩了甩脑袋,稍作沉默,说道:“文帝…是位好皇帝,可新君继位,为何……”

    “你是想说父皇初登帝位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劳民伤财,滥用民力是吧?”杨昭打断单雄信,笑笑说道:“对于此事,相信民间也有不少非议吧?本宫就好好回答这个问题!”

    杨昭起身,看着舆图沉声道:“开皇九年,南陈覆灭,结束了数百年的战乱,天下再次归一,百姓才得以休养生息…”

    “然而,南陈旧地叛乱不断!这么多年下来,且不说平叛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单是战死的士卒便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平陈之战!朝廷轻摇赋税远胜往昔,可却依旧反叛不断,为何?”

    说道这里,杨昭再次想起了儿时那次父子间的对话!对于营建东都,开掘运河,南巡江都多了几分理解!

    “原因有很多,不过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或许就是南陈旧地对于朝廷的不认同!文化上的不认同!自衣冠南渡之后,偏安一隅的南方各世家便以儒家正统自居,认为朝廷不过是胡汉杂糅的野蛮政权罢了!”

    “要知道,除了皇室之外,满朝勋贵对于南陈世家的清高不屑一顾!朝堂之上不知有多少赋闲在家的将领期盼着在战争中再立功业!”

    “南巡江都,或许你看到的只是奢靡无度,然而,又有几人明白这其中的深意?为了在文化上让南陈归心,父皇筹备十数载!查阅典籍无数,服饰,礼节,甚至每一个表情,都排练了无数次!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就算是最清高的腐儒,也得认同,朝廷传承的乃是最正统的汉家文化!”

    “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有效的!如今南陈世家纷纷投身朝廷,就连陈后主一脉也真心归附,天下再无纷争,试问,这是不是功莫大焉?!”

    单雄信懵了!莫非这个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皇帝,真的是深谋远虑又雷厉风行的一代圣君?

    直觉上他还是不敢相信,可杨昭的这番话,又让他无可辩解!只得怔在原地,满眼迷茫,张了张嘴,说不出一句话来。

    反倒是武士彟,眼睛里多了一丝跳动的火苗!

    杨昭这番话说的正义凛然,事实上却是避重就轻了,甚至说是诡辩也不为过!

    杨坚也好,杨广也罢,所有的举措都是顺势而为,都是为了更好的掌控国家,国强未必代表民富!

    别的不说,最起码在杨广眼中,他从来都没有把百姓看的有多重,亦或者说历代君王,除了朱元璋,没有一人打心眼里想着为百姓谋福利!

    等待片刻,单雄信身上的那股锐气或者说敌意渐渐隐去,杨昭暗自松了一口气。

    对于皇权统治来说,单雄信这种人就是最不稳定的因素,敌视朝廷,民间又有声望,若不能收为己用,迟早会被有心之人利用,贻害无穷!或许悄无声息杀之才是正确的选择。

    权当是任性一回吧!

    杨昭暗自想着,不过能从单雄信口中听到对杨坚的认可,还是让他颇为欣慰。

    上前两步,扶起瘫坐在地上的武士彟,温和一笑,说道:“营建东都,开掘运河,不管出自何种考量,苦了当地百姓确是事实!

    父皇虽免除百姓赋税,可依旧不足以弥补,故而本宫决意全力补偿百姓,今日邀请诸位前来,也是希望找到了解民间疾苦,愿意为百姓做实事的伙伴!”

    武士彟和单雄信对视一眼,默默低下头,谁都没有表态。

    按理说,他先前的这番话招揽之意已经足够明显,可两人却好似什么都没感知到,对此,杨昭有些伤神,觉得自己说话很没水平,身为太子,想招揽两个门客都做不好……

    念及与此,其余的事情,就没再提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