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隋唐,我爹是杨广 » 第七章:曲辕犁诞生

第七章:曲辕犁诞生

    哐当哐当的打铁声已经隐去多时,看来工匠们的工作也接近尾声,杨昭招呼几人回到田间地头。

    工匠们有的正在打磨犁头,有的在安装木质框架;至于刘老汉几人,则是换上了内监的服饰,看上去不伦不类,可好歹不用在太阳底下裹着厚厚的羊皮裘了…

    看到杨昭过来,工匠们连忙行礼,之后下意识地加快了干活的速率,又过了盏茶功夫,完整的曲辕犁便安装好了。

    杨昭简单查看过后,满意的点点头,让刘老汉下地实验。

    套好耕牛之后,刘老汉双手压着犁炳,心潮澎湃,刚才他可是从这些工匠口中听到了太多的赞叹,还有人猜测,有了这曲辕犁,耕地效率会数倍提升!

    自己可是这世上第一个使用的人,也算是光宗耀祖,遗泽后代了!

    刘老汉忍不住咧开大嘴,无声大笑,笑着笑着,猛然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后代可以遗泽!于是暗下决心,回去就得找翠娘好好切磋,切不可在最后关头提枪跑路了,赶紧生几个儿子才是正事!

    就在他想入非非之时,前面的陈老七猛地抽了一鞭子,耕牛随即窜了出去,险些把曲辕犁拽飞!刘老汉赶紧收敛心神,使劲压住犁柄!

    可耕牛速度之快远超预期,看着脚下翻腾的地面,他竟然感到有些目眩!

    很快,一垄地便翻到头了!

    众人都下意识地跟在后面,庄稼汉把手伸进地里,试探着翻土的深浅;工匠们围着曲辕犁和刘老汉问东问西;耕牛无聊地甩着尾巴,打着哈欠…

    足足过了盏茶功夫,众人才恋恋不舍地散开!

    把一切看在眼里,杨昭欣慰地笑了,看向工匠们,说道:“恭喜各位,制作出了我大隋的第一个曲辕犁,这可是造福万民的创举!”

    杨昭这话虽说没有居功的意思,可出身将作监,工匠们对于官场上的事心里还是有点数的,况且图纸还是殿下提供的,去外面随便找几个工匠也能打造出来。

    一时之间竟觉得很是羞愧,于是纷纷表态不敢居功。

    杨昭摆了摆手,郑重道:“这!只是个开始!曲辕犁还有很多可以改进优化的地方,尔等务必勤加思考!切记,技艺传承最多只能维持现状,只有锐意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不止是工匠,农耕,商贾各行各业都有不断提升的空间……”

    虚的说完,他又举了几个例子,讲了不少干货!

    有稀有稠一大锅鸡汤浇下去,让在场众人热血沸腾的同时,又有了一种茅塞顿开之感!

    刘老汉几人更是激动地表示回去就一粒一粒地挑选种粮!

    年近四旬的胡胜是这些工匠中手艺最好的铁匠,后世大名鼎鼎的光明铠不少都是出自他之手!只是为人低调,不得上官赏识,在将作监本分工作的二十余年,也只是混到了匠头。

    东都落成之后,将作监主要人员全部搬迁,只留下二百多人留守大兴城。他心里也知道,他们这些人这辈子只怕就这样了,对此他倒也能够接受…

    可刚才太子殿下的一番话,却像一团火,把他内心深处的某根弦点燃了,他眼中精芒大盛,发疯一般跑到地里,沿着翻起的地垄,念念有词…

    “轮子!应该加上轮子,这样就可以避免翻土深浅不一致了…不!不合适!土地松软,轮子容易陷下去,反而麻烦!把轮子做大呢…也不行,太贵了,百姓买不起…是啦!可以加两个毛竹片做支撑,如此一来下犁深度也可以调节了…是极是极!”

    说话间就要动手把曲辕犁拆了,这可把其他的工匠吓坏了,连忙把他按住!

    胡胜这才反应过来,惊出一身冷汗,跪倒在地上颤声道:“太…太子殿下…赎…赎罪…”

    杨昭走上前,亲手把他搀扶起来,动容道:“卿何错之有?今日得见我大隋工匠觉醒,本宫甚幸!天下甚幸!”

    …………

    午饭依旧安排在田间地头。

    心神饱受煎熬的武士彟恢复了平静,主动坐到杨昭身边,低声问道:“殿下当真要打造百万曲辕犁?”

    得到杨昭的肯定答复之后,武士彟沉思片刻继续说道:“此物造价不菲啊,单是制造成本,就不是寻常百姓能负担的起的…”

    对于这点,杨昭很是认同,这个时代的经济真的很病态!

    百姓手中最值钱的也就是手中的粮食了,市面上粮食价格不算便宜,可又有几个百姓有条件售卖多余的粮食?!

    朝廷不设商税,盐,铁也没有官营,税收无外乎粮食和布匹,以至于都没有足够的银钱发放给官员。所谓俸禄,在隋朝,只得用粮食布匹做补充。

    算得上是典型的货币紧缺了。

    钱哪去了?当然是在世家大族手中,尤其是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乱,不知有多少金银被深埋地下!

    管他朝代更迭,只要没被灭族,缓过劲之后随便挖出来点,都能让家族迅速复兴,过上上等人的生活!

    想到这里,他倒是有些理解曹操为何要成立摸金校尉这个神秘部队了,来钱是真他娘快!

    “不过,价钱还不是最大的难题!若想制作出坚固耐用的曲辕犁,犁身部分得用整块木材!最难的还是犁头,纯铁打造,分量不下三十斤,若是百万件…只怕倾尽全国之力,一年之内也难以凑齐啊!”武士彟苦涩道。

    百万件纯铁打造的犁头,换算过来相当于后世的两万吨!

    对于后世来说自然算不上什么,寻常中型钢厂一天的产能就超过三万吨。

    可这里是古代!几乎不具备任何工业基础,想要生产这么多的铁,谈何容易!

    看样子,炼焦和炼铁这事得早日提上日程了,对于这些,虽说他有所了解,可心里还是没底…

    这时,武士彟身边的小厮欲言又止的样子引起了杨昭的注意,鼓励道:“有话尽管直说!”

    小厮怯生生地答道:“东都那边还剩些很多余料,都是上好的木材,虽说短了些,可用来制作曲辕犁,应当是够了;犁头要是能用铁包木,兴许能节约一半的铁…”

    注意到少东家和杨昭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小厮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

    “你叫什么名字,想法很好,值得考虑!”杨昭由衷地夸赞道。

    “小人武云…”小厮低声道。

    “太子殿下,武云不了解内情,营建东都的余料只怕不能为我等所用!”武士彟连忙补充道,带着些许责备的意味看了武云一眼。

    “哦?这是为何?”杨昭好奇道。

    “那批余料…归楚国公所有,武氏商行无权支配…”武士彟叹息道。

    杨昭深深地看了武士彟一眼,没有多说什么……

    下午的时光依旧是在田间度过,在杨昭的引导下,工匠们也不再拘谨,对于各式农具改进纷纷献策,好点子一个接一个!

    杨昭也不吝口头上的夸奖,工匠们讨论的更热闹了,情急之下,各色方言也彪了出来!

    事实证明,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极其重要的,更容易激发灵感!

    这不,才过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有人提出做个简易的木牛流马来代替耕牛,不过马上就被他自己否定了。

    这时杨昭却异常严肃地告诉他不要急着否定,一切皆有可能!

    这个下午时间过的格外快,工匠们又合力改进了三脚耧车,虽说不像曲辕犁那样惊艳,倒也好用了不少,最起码上手难度降低了不少!

    期间,好奇心的趋势下,单雄信也亲自下场替换下了耕牛,面不红心不跳地拉了两个来回之后,引来一片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