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隋唐,我爹是杨广 » 第二十六章:希望与缺陷

第二十六章:希望与缺陷

    又走了两盏茶功夫,越过三道岗哨,穿过蜿蜒崎岖的峡谷小路,来到一处巨大的山洞。

    与其说是山洞不如说崖壁之下恰好缺了一大块儿,整体呈内凹状。

    深度约莫二十多米,高度却超过了三十米,长度更是超过百米,地面相对平整,整体空间算得上空旷,站在地面上往上看,隐隐有种莫名的压迫感…

    场中零零散散摆放着十来张桌子,靠近墙角处,并排着几堆枯草铺就的床铺,旁边还有几堆胡乱堆放的物资,正是还没来得及搭建的营帐…

    此处聚集着二十多人,正是上次进宫打造曲辕犁的那一批来着将作监的工匠。

    三三两两分成几个小组,围着不同的桌子讨论着,还有一些人正合力调试着什么,身为资深机械狗的杨昭一眼就看出来他们装配的正是一台机床!

    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身形憔悴,但眼神狂热!

    杨昭暗自感叹,敬佩不已……

    收回目光,看向场中的横卧着的机床。

    机床整体为木质结构,从硕大的齿轮和夸张的传动比,不难看出,动力系统采用的乃是人力推动…

    至于关键的零部件则是由杨昭提供,比如丝杆,滑轨,分度盘,精密轴承,车刀等…

    机床是工业母机,在一定程度内,它是可以不断提升精度,实现自我进化的!

    有了这台机床,只要材料到位,不断迭代,车,铣,镗,磨,冲等机床的出现,都会是顺理成章的事。

    杨昭当然可以直接拿出更先进的机床,毕竟他有配套的柴油发电机,从黑火油中蒸馏分离一些汽油,柴油或许并不是那么困难…

    如果愿意的话,从空间里多拆出一些配套设备,打造一个电气化小作坊并不是什么难事!可他也明白,实业还是要一步一步来,加工制造能力也需要良好的材料作为基础。

    别的不说,车刀钻头等耗材,目前还找不到补充的渠道,若只凭借空间里的库存,只怕顶不了多长时间!

    不多时,车床调式完毕,胡胜取出提前准备好的木桩,加持固定之后,对着旁边四个准备多时的工匠点点头…

    巨大的木质齿轮开始转动,发出令人牙酸的吱扭声,所有人也自发地围了上来…

    夹具上的木桩飞快地旋转着,胡胜双手紧张的满是汗水,用力在身上擦了擦,深吸一口气,稳稳地握住了控制车刀给近和行进的转轮手柄。

    缓缓摇动手柄,车刀一点一点靠近飞速转动的木桩,众人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

    “嚓!”的一声,车刀触碰到了木桩,整个车床也发生了轻微的震动,好在,接下来一切顺利…

    经过开粗,光刀,原本粗糙的木桩已经变成一截表面光洁笔直的原木,胡胜如释重负长出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回头看了杨昭一眼,浑身上下已经被汗水浸透…

    “恭喜各位啊!你们创造了这个时代的里程碑!”杨昭笑道。

    “知道你们之后还会拆解研究这台机床,不过有句话本宫得说在前面,不管最终拆成什么样子,都得好好保存,还有这段木桩,都要收拢好!待到将来时机成熟之时,本宫会建立一座宫殿,专门用来展览这些设备!”

    众人愣在当场,一时之间竟无人敢接话。

    杨昭心里一紧,暗想是不是鸡汤灌得太猛了,把人给噎着了?

    尴尬地咳嗽一声,继续说道:“本宫并非玩笑,这台机床代表着无限可能,至于能创造出什么样的成果,就看各位的本事了!还是那句话,打破固有思想,开拓创新!你们之中若是有谁创造出了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发明,本宫必定为其著书立传!”

    还是没人接话,杨昭无奈地摇了摇头,暗自反思,到底是代沟还是他天生嘴残,明明已经很认真,很真诚的说话,可似乎总是抓不住要点,类似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还不赶快谢恩?”独孤怀恩不留痕迹地捅了捅发愣的胡胜,胡胜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叩首:“多谢太子殿下,我等惭…额…必不辜负殿下期待!”

    其余工匠也纷纷叩首谢恩……

    “行啦,起来吧,明天开始,给各位放两天假,好好补补身子!”杨昭摆摆手,自顾自地找了个板凳坐下:“有什么问题赶紧问!”

    胡胜嘿嘿一笑,对着其余工匠挤了挤眼,众人意会,纷纷围了上来…

    一个时辰后,杨昭和各位工匠探讨了一番眼前的问题,也了解到了当下的困难和不足。

    木质底座和巨大的驱动轮必须换成铸铁件,否则这台机床就无法用来加工金属件,迭代其他设备或者批量成产轴承也就无从谈起…

    眼下困难还很多,首先是铁矿的开采效率跟不上,短时间内倒是可以通过对外采购来解决,可并非长久之计!毕竟,百万曲辕犁的计划,是依托于更高效更简单的开采冶炼能力。

    相对来说,提高铁矿产量倒是容易一些,毕竟无需考虑科学开采和环保问题,只要大规模应用炸药,再增加人手,产量翻个数十倍并非难事。

    此外,加工设备不能想着依托于人力或者畜力驱动,而蒸汽机有因为密封材料的缺失,尚无法批量制造。

    眼下,最可行的方案还得是水力驱动。

    遗憾的是,眼下这些技术对于保密的要求又特别高,因此才选择放在山谷深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

    这里倒是有一条小河,某些地方水量也算够用,但地势并不合适,当然总体来说,水力供应远远谈不上稳定。

    若想稳定地带动设备运转,还需做好基础设施建造,建造小型水坝和导流渠,工坊安置在导流渠两侧。

    而这一切,若没有水泥,只怕难以完成!

    “袁天罡何在?”

    研发水泥这项工作,之前是交给袁天罡来负责的,也不知道进展如何。

    “袁道长已经回去工作了…”独孤怀恩轻声道。

    “哦?他的工坊没在这里吗?”杨昭疑惑道。

    “回殿下,袁道长的…工坊…还在山谷更深处,是咱们这里保密级别最高的地方!”胡胜小心翼翼地答道。

    杨昭沉默,之前光顾着交代保密了,没想到这些人执行起来竟如此死心眼,纷纷选在犄角旮旯处,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物资配送极为困难,造成诸多不便!

    “带路吧!”杨昭叹息道。

    ……

    临近黄昏,杨昭累的上气不接下气,几人总算赶到了袁天罡的工坊!

    好吧,实际上应该叫做洞府!

    洞口外立着的半截残碑爬满了蕨类植物,看不清碑文,无从考证是哪位前朝高人的隐居修行之处。

    进来之后,杨昭被下了一个激灵,独孤怀恩也第一时间护佑在侧!

    只见约莫百十平米的山洞中,密密麻麻聚集了二十多人,其中不少人还背负着长剑!

    “尔等何人?竟敢擅闯禁地?!”独孤怀恩呵斥道!

    “将军别动手,都是误会!”

    声音从身后传来,正是袁天罡!

    进来时候冲着杨昭讪讪一笑:“都是误会,这些都是道门中人,也算是小道的师兄弟了…”

    “他们是如何悄无声息越过关卡的?”独孤怀恩皱眉道。

    “这…将军有所不知,终南山在道门之中,也被称之为太乙山,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道家高人隐居修行…

    当日小道进京走的便是这条路,这个洞府本是小道的落脚之处,只是没想到诸位师兄弟竟然找到了此处…

    对了,殿下!他们正是受师叔妙应真人嘱托,来此协助殿下的!”

    说着,袁天罡走到道士中,介绍道:“诸位师兄,还不见过太子殿下!”

    闻言,众位道长回过神来,纷纷躬身行礼…

    “诸位不必多礼,既然是妙应真人引荐的,本宫也就不客套了!”杨昭摆摆手,绕过独孤怀恩,站在众人面前,扫视一圈肃然道:

    “不知袁道长有没有和诸位讲清楚,本宫要做的事业需要…严格保密!诸位一旦决定加入,那么短则两三年,长则数十年恐怕都无法离开这个山谷!”

    没等其他人回答,袁天罡苦着脸,道:“小道还未曾向师兄们提及过殿下的计划…”

    杨昭点点头,思索片刻,朗声道:“本宫要做的便是以跨时代的格物之道,推动社会进步,使我华夏文明永远屹立在世界之首!”

    听完杨昭这话,众人一愣,难掩惊讶,可更多的,还是强烈的疑惑。

    片刻之后,一个约莫十五六岁,身背长剑的年轻道士,起身问道:“何为…跨时代的格物之道?”

    “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探究毁天灭地威能的道路!若是应用得当,则福泽天下苍生,可若是沦落到别有用心之人手中,则会给天下苍生带来无穷的祸患!”

    嘶!

    包括独孤怀恩,袁天罡在内,在场所有人都不禁嘶了一口凉气!

    这还是杨昭第一次说的这么……震撼!

    不知过了多久,袁天罡苦涩地开口道:“若是没有我们,殿下说的…说的这些也会出现吧?”

    杨昭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可他坚定的眼神还是让袁天罡自行明悟了其中的意思。

    稍作沉默,袁天罡上前一步,走到杨昭面前,低声道:“殿下,黑火药之事干系甚大,可否允许小道独自…研究?小道的师兄们可以先行负责其他工作…你看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