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隋唐,我爹是杨广 » 第二十五章:活字印刷术

第二十五章:活字印刷术

    然而,打脸来的有些快,所谓的“稍等片刻”,足足过了大半个时辰,杨昭口中的“好东西”还没有出现…

    直到等的不耐烦了,胡胜才上接不接下气的跑过来。

    “殿下,都带过来了,就摆在这里吗?”

    杨昭苦笑,什么都懒得问了,无奈地点了点头。

    好在,他要的“好东西”并没有缺席,这让他多少松了一口气…

    “克明兄,过来搭把手,帮忙把‘之,呼,不,曰,知,子,亦’这几个字挑出来,每个字都多挑几个…”

    说着,推给杜如晦几个托盘,每个托盘里密密麻麻摆放着小小的印章。

    杜如晦接过,有心发问,但看到杨昭一脸兴奋,只好暂时放下心中的好奇,开始认真查找。

    不多时,两人面前各自多出了一堆印章,杨昭丝毫不顾及形象,一把揽过来,挨个摆放到面前的一个木质方框中…

    为了神秘起见,还刻意别过身子,不让别人瞧见…

    杜如晦哑然失笑,和杨昭之间的距离也在不知不觉间拉进不少。

    很快,杨昭就把那些印章摆放好了,刷上些许墨汁,吹了几口气,待稍稍阴干,便铺上一张白纸。

    随后拿起一块木板,盖在纸上,按压两下,再揭下纸张,就算完成了。

    杨昭看了一眼自己的劳动成果,不甚满意,字迹深浅不一,并不美观。

    “克明兄,你看如何?”

    杜如晦接过,只看了一眼便惊得站了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论语?秒啊,实在是妙!文章还能拓印?不对,不是简单的拓印!印章排列组合,变化无穷,变化去穷也…”

    杜如晦第一次失态,一时之间竟然语无伦次起来。

    杨昭微笑着,静静地看着他。

    在这个雕版印刷尚未出现的时代,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堪称跨时代的革命!对于天下读书人同样有着难以想象的影响。

    须知,世家能传承数百年,靠的就是对知识,对书籍的垄断。

    想在市面上找到一本书籍,简直比登天还难!对于某些痴迷的读书人而言,能在大家族谋一个抄书公的活计,都是天大的恩惠了……

    但在杨昭看来,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可不仅仅只对读书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和曲辕犁一样,对于后续引导工匠自我反思,开拓思路也具备重要意义,毕竟,这不涉及任何技术壁垒,本质上属于思路的创新!

    许久,杜如晦回过神来,对着杨昭恭敬地磕了三个头,要知道,先前决定辅佐之时,他也不过是躬身行礼而已。

    “克明斗胆,替天下读书人拜谢太子殿下!”

    杨昭没有阻拦,心安理得地受了这一礼。

    “克明兄,现在是否多了几分信心?活字印刷术若能普及,解决地方政令不通的问题,是否多了几分胜算?”

    “活字印刷术,这个名字起得妙…不过……”

    “哈哈,有什么疑惑全都说出来,本宫今天一定要用硬实力给你增添几分信心!”

    杜如晦微微一怔,没听懂硬实力是什么意思,不过还是礼貌的点点头,思索片刻说出第一个疑问:

    “先帝也曾大力倡导教化,更是在个州县都办理了官学,然而效果却不尽人意,如今也只有京城的国子寺还得以保留,其内太学生加起来不足二百人,且都是勋贵官宦子弟…”

    “官学之所以未能在民间推广开来,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士族的抵制!以至于没有什么读书人敢去官学任教…”

    “如今有了这活字印刷术,殿下便有机会争取到更多的读书人,只不过,此时难有捷径可寻,若想成势,没有几代人的坚持怕是不足以撼动士族的地位啊!”

    杜如晦感慨不已,足见士族对知识的垄断已然达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

    杨昭不以为意,笑道:“克明理解错本宫的意思了,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培养读书人,我不清楚,可若只是教人识字,还是有捷径可寻的。”

    说着,在杜如晦诧异的目光中,杨昭在纸上写下几行字母,而后又写下几个字。

    “克明兄,请看!这便是捷径之一了!”

    接着,杨昭便给几个字表上读音,简单演示了一遍拼音的用法。

    “这些…字母…就叫做音节吧!数量不多,总共二十六个,每个都有单独的读音,大致可分为三类,排列组合起来,再加上音调,便可以给所有文字注音!”

    “所谓音节,一张纸就可以写完,对于天资聪颖之人,或许十余日就能掌握,天资一般者,一年半载也能掌握各差不多!”

    杜如晦张大嘴巴,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杨昭笑笑,继续说道:“音节…还只是第一步,不知克明兄可曾注意,你手中拓印的论语上有不少新奇的符号?”

    杜如晦缓过神来,连忙点头:“确实如此,还请殿下解惑!”

    “那些符号本宫称之为‘标点符号’!”说着,杨昭提笔写下不同的标点符号,并逐一给杜如晦解释。

    “现在,你再读读看?”

    “这!秒啊!若是经文典籍都有标点符号…那寻常读书人也能理解了…”杜如晦拿着纸张的手都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

    “克明兄,稍安勿躁!这还不算什么,试想,如果本宫邀请大儒著经释文,重新编纂印刷成带有音节的书籍,大肆分发,又该有怎样的场景?”

    杨昭一次一次加码,杜如晦终于顶不住了,不知想到了什么画面,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哆嗦:“在下…心悦诚服!”

    杨昭扶起杜如晦,轻声道:“克明兄不必如此!依你看来,民间政令不通的事,可有解决章程了?”

    杜如晦抛开杂念,苦笑一声:“是有机会,不过兹事体大,在下还需好好思量,才能给殿下一个章程…”

    杨昭开怀一笑:“那就辛苦克明兄了…对了,里面还有一些好东西,克明兄可愿随本宫一道去参观参观?”

    杜如晦连忙摇摇头:“多谢殿下好意,在下就不去了,不如就允许在下留在此地,像各位匠人请教一二?”

    “好吧!都随你!”

    说罢,杨昭便跟着迫不及待的胡胜往山谷更深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