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梁殇 » 第四十五章:昏君坐殿康李朝堂激辩,将相斗法二王因祸得福

第四十五章:昏君坐殿康李朝堂激辩,将相斗法二王因祸得福

    三月后,天都皇城。

    天绪皇帝升坐八宝金殿,文武朝贺已毕,分列两厢。

    这云崇宇已有数月没有上朝,今日难得来了兴致,想要询问询问国家大事,过过乾坤独断的瘾。

    他往龙椅上舒服的一靠,哈欠连天的说道。

    “啊..诸位爱卿,朕前些时身体抱恙,没能亲自主持朝会,不知我大梁各地还太平否?”

    吏部尚书康寿赶紧出班跪倒。

    “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哦?爱卿,喜从何来?”

    “启奏陛下,西州前日传来捷报,平西大都督康颜率军以寡敌众,击退来犯的羯族大军五十多万,并重伤恶羯单于阿尔善,此乃陛下洪福庇佑,臣怎能不为陛下祝贺!”

    天绪皇帝听完后龙颜大悦,赶忙向康寿询问细节。

    康寿抓住机会,开始添油加醋的吹捧起自己的胞弟。

    兵部尚书李纲此时却紧皱双眉,他接到的是杨辅臣的奏折,上面的内容与康寿所奏简直是天差地别。

    如今的大梁朝堂,文官以宰相宋垚为首,武将则以大将军王兴为尊,此二人皆超脱品级之外,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六部的尚书分别是,吏部尚书康寿,户部尚书白谨言,礼部尚书张嵩,兵部尚书李纲,刑部尚书秦典,和工部尚书孙叙。这八位一品大员也都是各个背景深厚,跺一脚整个天都都要颤三颤的人物。

    这其中,吏部的康寿,户部的白谨言和工部的孙绪属于宋垚一派,被大梁官员私下称为宋党。

    刑部的秦典乃是大将军王兴的表弟,自然属于王兴的王党。

    而礼部尚书张嵩乃是朝中清流,现如今在士林中被尊为亚圣,从来不参与任何朝堂纷争,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学究。若非受先帝所托,恐怕这位大儒早在天绪皇帝继位之时就辞官不做,回乡当他的圣人去了。

    这些人中,只有兵部尚书李纲无门无派,是实打实的行伍出身,一步一个脚印爬上了如今的高位。

    李纲乃是江州人士,十五岁从军入伍,在征东大将军王崆麾下效力,智勇双全,屡立战功,深受王崆的赏识。

    英宗十七年官拜鹰扬将军,独领一军南下平定土蛮叛乱,已五千兵力击溃土蛮酋长三万余众,一举成名。

    天绪六年升任云州兵马大帅,积弱多年的云州军在他的调教下焕然一新,成了大梁南方边境上的一支劲旅。

    后来越州大帅李明义起兵造反,相邻各州纷纷告急,又是李纲率军出云州才得以稳住局势,将李明义死死地堵在了越州之内。

    民间曾流传出一份将军谱,将如今大梁的上将做了个先后排名。

    燕赵王云崇翔位列榜首,排名再次的便是如今的这位兵部尚书李纲,就连西州大帅杨辅臣在这份榜单中也只能屈居第六,足见李纲能力非凡。

    咱们闲话少叙,书归正文。

    这李纲为人刚正不阿,性如烈火,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对于冒领军功这种事更是深恶痛绝。

    见康寿这厮手舞足蹈的还在那里白活,不由得怒上心来。

    “陛下!臣有本奏!”

    云崇宇正在兴头上,刚听到康颜抡大刀跨马征杀的桥段,被李刚突然打断,顿时面露不悦。

    “李卿家,什么事比这西州大捷还要重要?”

    云崇宇恨恨的说道,心中盘算,这老不死的时不时就和自己唱反调,今天非得抓他个一招之错,把这个碍眼的家伙赶出朝堂。

    “启奏陛下,臣也得到了西州大帅杨辅臣的奏章,请陛下龙目御览。”

    李纲一边说着,一边毕恭毕敬的从怀里掏出本章,双手托起高高的举过头顶。

    “康爱卿正在跟朕禀奏此事,还用得着朕再看一遍吗!”

    云崇宇把脸一沉,语气开始逐渐变得冰冷。

    李纲毫不畏惧,再次行礼后,把奏折展开,继续开口说道。

    “陛下不看,臣就为您念上一念:臣西州兵马大帅杨辅臣,恭呈皇上。。。”

    刚开始,云崇宇气的是咬牙切齿,准备下旨让站殿将军把李纲拖出去,听了几句之后却打消了这个念头,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狐疑。

    等李纲念完后,八宝金殿上鸦雀无声。

    这两人所奏的看似是同一件事,却风马牛不相及,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版本,云崇宇一时间也不知道该相信谁。

    一直韬光养晦的大将军王兴此时双眼放光,赶紧出班跪倒。

    “陛下,这康寿欺君罔上,犯下掉头之罪!臣请陛下下旨,将他打入天牢,由刑部秦尚书亲自审理,仔细查查他是受何人指使!”

    王兴与宋垚一贯不合,一直想着削弱对方的势力,自己好独揽大权,如此天赐良机,他岂能放过。

    宋垚见王兴率先发难,也不惊慌,慢慢悠悠的上前几步,行礼后说道。

    “陛下,以臣之见,杨辅臣此人绝非善类,其兄杨弘当年就曾数次忤逆陛下,一定是他怀恨在心,想要陷害都督康颜,自己好掌控西州军权,意图将来谋反,实在是居心叵测,罪不容诛!”

    两方的党羽见大佬已经开了头,也都纷纷附议,朝堂上顿时吵得是不可开交。

    云崇宇见诸公好似泼妇骂街一般,一个个露胳膊挽袖子,就差动手打人了,心中不由得好笑,竟然一屁股坐回了龙椅,翘着二郎腿开始看起了戏。

    他的目光来回扫视,突然注意到在靠近殿门的位置,站着两个年轻的臣子。

    这两人并没有加入这场争吵,而是静静站在那里,一个闭目养神,另一个百无聊赖的拨弄着手中的护板,皆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云崇宇顿觉有趣,赶紧出言呵止住了满朝文武。、

    “都给朕闭嘴!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

    言罢,他用手点指两个年轻人。

    “你们二人近前来,朕要问话。”

    二人先是一惊,等确定了皇帝真的是在叫自己后,赶紧整理衣冠,上前几步行大礼参拜。

    “臣王捷。”

    “臣王安。”

    “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云崇宇仔细打量起二人,名为王捷的臣子不过而立之年,长得眉分八彩,目若朗星,一身的浩然正气。

    旁边的王安与他有几分相似,面如冠玉,唇红齿白,也是英气勃勃,让人一看就喜欢。

    “你二人现官居何职?”

    云崇宇不知为何,越看二人越顺眼,语气也变得温和了许多。

    “回万岁的话,下官现任礼部主事。”

    “启奏陛下,小臣现任刑部主事。”

    云崇宇听完哈哈一笑。

    “小小的五品官,竟有如此风度,真是屈了你们的材料。”

    一旁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觑,陛下竟然如此高看这两个毛头小子,真是令人费解。

    “朕问你们,方才诸公都在争论,为何你二人却置身事外,是不是想着独善其身?”

    云崇宇收住笑意,突然抛出一个棘手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若是答错了,必然会成为满朝文武的公敌。

    只见王捷不慌不忙的行了个礼,抬起头来说道。

    “臣认为,陛下慧眼如炬,胸中必然早有圣断,臣只需要静候旨意即可。”

    云崇宇满意的点了点头,眼光又落在了一旁的王安身上。

    “回陛下的话,俗话说得好,鸟岁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小臣自幼以陛下为榜样,见陛下气定神闲,便也想着效仿,所以才没有随波逐流,还请陛下谅解。”

    王安这番话更是说的天绪皇帝满面春风,当即抚掌大笑。

    “好!好!真是孺子可教也!”

    “你二人皆是青年才俊,朕提拔你们为黄门郎,今后可以在上书房行走,常伴朕的左右。”

    短短几句话,两个小小的五品官摇身一变,竟成了从三品的皇帝近臣,这可是多少朝臣终其一生也未能达到的高度。

    文武群臣听完后一个个面露艳羡之色,这两个小子真是走了时气,竟然一瞬之间连升了三级。

    “臣谢主隆恩,将来自当肝脑涂地,为陛下排忧解难。”

    二人赶紧跪下领旨谢恩,心中都长舒了口气,这可真是因祸得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