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争锋半导体 » 第四十三章 老家打来的电话

第四十三章 老家打来的电话

    后来成为国道,现在还是浙赣公路的沙石马路上,一辆北汽212吉普车慢速行驶着。

    在开到余知远所住村子路段,吉普车里的县高官饶林指着远处的蔬菜大棚问司机“那是塑料薄膜盖的大棚子吧?”

    司机扭头看了一下回答“是塑料薄膜盖的,棚子建的很大啊,以前路过的时候从来没见过。”

    “停一下”饶林对司机吩咐到。

    司机将车在路边停好后问“饶书记,您要下车吗?”

    “过去看一下,等下再去乡里”

    司机听后先行从驾驶位下来,绕到另一边打开车门将饶林迎下车。

    离开车后的两人顺着田埂慢慢向大棚走去。

    在最近处的大棚看到里面似乎有人,司机对身边的饶林问“饶书记,我们要不要进去了解一下情况?”

    “是要了解一下,你找一下哪里有门,我们从门进去”饶林说。

    两人走到侧面便看到了大棚的进出门,将大棚的门轻轻挪开往内看了一下,司机便将门打开些让饶林先进去。

    大棚里,见有人进自己的棚子,蹲在畦边干活的余永发站起来看是谁,看清后感到非常意外,竟然是县里的饶书记。

    他马上快步到不远处的水桶旁洗了一下手,边在身上擦干净边走着对饶林说道“饶书记,欢迎您你来视察工作啊”

    “你认识我?”饶林疑惑的问。

    走到两人面前的余永发回到“认识的呢,我是这个村的支书,叫余永发,前一段时间我去县里开会,您还在会发表过鼓励农民搞养殖和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大家收入的讲话呢”

    “哦哦,是的,永发同志你好”饶林说完跟余永发握手。

    饶林指着旁边问“你们搞的这种大棚子我从来没见过,做什么种植呢?永发同志你能介绍一下吗。”

    余永发将本家侄儿余知远大专毕业后回家指点大家搞大棚蔬菜种植增加创收,然后出国发展的事情比较详细的讲了一遍。

    饶林非常感兴趣的问“你这个叫余知远的本家侄儿了不起,他现在在美国发展的怎样?”

    “他写了几次信回来,说在那边发展的很好,他爹和两个哥都在周围棚子干活,要不我带你去见一下他们,饶书记你直接向他们了解怎样”余永发说。

    “那我今天来的还是真巧,永发同志麻烦带下路,我想跟他们聊聊天。”

    余永发当即带着饶林两人去余安久棚里,接着又把余知远的大哥和二哥一起叫来。

    在对余安九父子三人的种植情况了解一番后,饶林对眼前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余安久说“老余同志,你们搞的这个大棚种植我是很支持的,现在你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县里帮你们解决什么问题不!”

    余安久想了下说道“非常感谢饶书记您对我们搞蔬菜大棚种植的肯定和支持”

    “种植上面我们都是按照技术资料指导在做,这方面我们有信心搞好去,就是以后在销售方面不知道县里能不能帮我们解决下火车运输的问题”

    “到时大家棚里的菜采收下来数量不少,我们计划发到沪市这样的大城市销售,用汽车运输会颠簸,对蔬菜损失很大,用火车运输是最好的方式”

    听后的饶林回应到“这个事情你们放心,我回去就和县里运输部门开会讨论,县里解决不了我也会向市里反映”

    “到时一定给你们解决火车皮的问题,定不让大家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因为运输的损失而大大减少收入”

    有饶林明确承诺解决火车运输的问题,应该必定会解决好到时困扰大家的运输问题,这也不用余永发和大家费尽心力的找关系、找人来解决办理了,

    棚里的几人非常高兴,除了表示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其他乡亲,更是对饶林不停的感谢。

    饶林摆摆手“你们开阔思路搞大棚种植的增加收入的方式很好,种出来的东西销售时候运输有困难,县里能解决就必须帮你们解决好,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你们想一下还有其他什么问题需要县里帮你们解决的吗?”老林问。

    几人回答“没有了,谢谢老书记。”

    对几人说了番鼓励后,饶林向余安久询问余知远在美的发展情况。

    余安久说“我儿子他写了几次信回来,说在那边开了个卖计算机的公司,发展的挺好”

    “对了,这次信里说让我们成立一个村办企业,他会年后派人过来进行合资”

    “到时企业主要生产吹风机、电水壶、面包机、剃须刀什么小家电一类的出口到美国,一年最少要30万个吧”

    “不知道村办企业与外商合资符不符合政策,不行的话我打算直接用村办企业生产出口”

    “如果是村办企业的话,那解决原材料的问题挺麻烦的……”

    对于余知远信里交代明年开始搞工业生产,做产品出口贸易的事情这几天家里大仪伙都在认真商量。

    今天正巧碰到林饶视察大家的蔬菜大棚,余安久便把这件事说了出来,希望县里能够在赚外汇的考量下给予些指导和支持。

    饶林带着惊喜,脸色喜悦的问到“你说的是真的?余安久同志”

    余安久严肃认真点头“是真的,饶书记,一直都是我儿子写信回来,这次我打算直接打个电话问他,要这么大的量能不卖得出去哦”

    “我这方圆都没有谁懂英语,现在在找懂英语的人,找到了请他帮我拨通打给我儿子的电话”

    老林微笑说到“这我就要批评老余同志你了,国家现在外汇非常紧缺,你有这么好的创汇项目完全可以立刻来找县里帮助嘛。”

    心里立刻将其列为头等大事的饶林当即表示找翻译的事他来解决。

    真要是县里面找不到,他就马上向地区请求支援,总之一定会帮余安久找到英语翻译。

    与余安久商定好,饶林和大棚里面的几人握手告别,赶到乡里和乡领导简单开了下会便马上返回县城。

    县政府饶林的办公室内,他吩咐秘书将主要领导召集起来开会。

    在会议上,他先是讲了余家人集体搞蔬菜大棚种植的事情,然后把余知远准备进出口小家电生意的信息做了通报。

    开会的各部门负责人和副职领导听到相关工厂办起来,一年最少能赚到几千万的美元外汇后,与会各人无不欣喜不已。

    当前国内外汇非常紧缺,全国各地都是在费尽心力的寻找创汇项目,现在有这么好的项目落在自己县里,真把这事情做成了,那对与会各人来说就是大大的政绩。

    面对饶林要求大家尽快去找懂英语的人员,到时确定此事属实,便由县里投入最大资源将这件事情办好的计划,大家集体同意,完全支持饶林的决定。

    次日教育局便向饶林推荐来一个家住省会,派到县高中教英语的老师负责翻译工作。

    县里也马上派车接来余安九,几个人一起出发到市电话局拨打给余知远的国际长途。

    饶林和父亲他们国内拔打电话是晚上,余知远这边则是白天,接进来的电话让他感觉挺突然的,心里坠坠不安,生怕父亲在电话里告诉家里发生了不幸的事。

    打过来的跨洋电话先经过国内层层转接,到美国这边又层层分拔到余知远这台电话时信号衰变非常厉害,电流声和噪音让父亲说的话十句只能听得清五六句。

    这种极差的通话质量也是余知远在信里交代家里人,没有特别重要的事不用打电话,真想问自己普通事情写信就可以了的原因。

    余知远和父亲两人在电话里吼了半天,他终于了解了打电话过来的原因不是家里出事了,这让他彻底放下心来。

    对于县里关心小家电出口的事情,余知远让父亲把电话给饶林,他直接跟对方沟通。

    “余志远同志你好,听得清楚吗”老林在电话里连问两遍。

    断断续续听清楚的余知远也连回三声道“听到了,你好,饶书记”

    “我想跟小余你确认一下,你给家里写的信里说小家电出口是一次性的,还是说长期的生产出口啊”老林问道。

    余知远这边回到“先期小批量要一些,以后会扩大规模,长期性的生意。”

    让家里人建厂,生产小家电是余知远想好要做的规划,他计划开始的产品用于环球大卖场的销售赠品一类。

    等大卖场店面数量越开越多,销售规模扩大便增加小家电自营业务。

    同时也在欧美这边开个贸易公司,将家里生产的小家电产品大量去口到美国这边来批发销售,以价廉物美的优势与美国本地和RB厂商竞争。

    到时自己这边赚钱,国内赚外汇,家乡有发展,行成良性循环。

    在电话里余知远也把这个计划简单的给老林说了下,电话那头的饶林越听越激动,连连叫好。

    饶林问“小余,你刚刚说这个项目随时都可以开始,是吧?”

    “是的,饶书记。”

    饶林斟酌着说“那你看这样行不行,也不用等你过年回来规划,明年开始了”

    “现在县里各部门已经协商讨论好,可以集中资源年内就开工建设,我们提前开始怎样?”

    小家电进出口这生意能尽快开展当然好,饶林愿意领导县里集中力量支持那更好了。

    余知远在电话里回到“可以,感谢饶书记你对我这个项目的大力支持”

    “既然有县里支持,那就把规模干脆搞大些,政策允许村办企业合资我就派人回去进行合资”

    “不允许的话我这边就汇100万美元给我家里,把村办企业办起来,以采购的形式进行”

    “生产设备国内有厂家生产就采购国产的,没有我这边采购回去,产品原部件也这样,我们尽快把产品生产出来。”

    听到余知远初始就投100万美元建工厂,那生意规模应该就不会小,饶林带着惊讶和羡慕的眼神看了下旁边的余安久,想不到老余竟然生了个这么了不起的儿子。

    他表示不管是合资,还是余知远让家里人办的村办企业生产出口都是政策允许的,余知远要以怎么样的形式进行贸易都可以,能出口创汇才是最重要。

    明白饶林所要表达的意思,余知远说道“那我过几天就派人回去商谈合资的事情。”

    能合资当然首选合资啦,如果让家里单独以村办企业的形式进行那会太引人侧目和关注,不能合资他才会选择这样做。

    “好好,小余你放心,县里会全力支持你的这个生意项目的……”

    在和余知远沟通确定项目的事情完,饶林表示通讯声音太差,两边连说几遍都不一定能听清。

    这有就是电话里一时半会也商量不好整个项目,他想让县里能与余知远进行书信文件沟通,希望余知远能对县里发给他的信件帮忙尽快回复。

    “没问题,收到我会以最快速度进行回复的”余知远回复到。

    余知远干脆的回答让饶林喜意更甚,再次承诺县里会以最大的努力对这项目进行支持。

    也欢迎余知远回来过年时,有空到县里去坐坐,谈谈项目以后的发展。

    余知远说到“会的,我也要感谢饶书记您和县里对我项目的支持,能为家乡和乡亲们做些贡献是我一直想要,也应该做的,我会尽我努力将事情办好。”

    饶林知道余知远这样说等于是也做出了承诺,他知道小家电出口的事情可以说是实实在在,能真正落实的创汇项目了。